一,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中醫(yī)核心。
胃氣是一切,如何保護胃氣,土氣,只有溫?zé)岵拍芑瘹猓疀霾换瘹猓亲匀灰?guī)律,所以要溫?zé)崞⑽福改c道需要高溫高熱才能腐化發(fā)酵。人體需要溫?zé)幔疀銎茐娜梭w恒溫。溫?zé)崞⑽妇褪窍嬷泄鸶嚼碇型瑁淄ㄋ哪孑叀?/font>
第二,陰陽。
人體陰陽就是胃氣,胃氣就是陰陽。不吃喝人為死陰陽,無胃氣。胃氣旺則陰陽旺,胃氣衰則陰陽衰。調(diào)和胃氣就是調(diào)和陰陽。任何病就是陰陽不和,所以調(diào)和胃氣即可。胃氣就是土氣,土溫?zé)峒纯苫瘹猓詼刂屑纯桑孟嬷泄鸶嚼碇性淄ㄋ哪孑叀N笟馔庩柶胶猓幤疥柮兀笟馑ソ撸庩柦^離。
第三,五行
講什么都離不開胃氣,胃氣是核心。人體五行對五臟腑,同樣不吃不喝,五行是死五行,所以五行也是胃氣,胃氣在不同位置的叫法不同,在腎為腎水,在心叫心火,心神,心氣,陰陽五行都為胃氣所化,五行就是胃氣,脾胃只有溫?zé)岵拍芑瘹猓园淄ㄋ哪孑厹仄⑽浮?/font>
第四,氣血
氣與血是不可以分開,本就是胃氣,都是飲食水谷所化。氣血不可以用藥補,唯胃氣可化,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溫?zé)岱娇苫瘹庋詼刂校孟嬷泄鸶嚼碇性淄ㄋ哪孑叀iL期脾胃寒濕,化生氣血不足,臟腑長期虧氣虧血,則虛衰而功能低下,百病而生。當(dāng)脾胃溫?zé)峄鷼庋懔耍迮K六腑得養(yǎng),功能恢復(fù)。所以不治病,只溫?zé)崞⑽福俨∠?/font>
第五,痰濕,肝郁氣滯 淤血
有形的痰,無形痰飲。本是中焦陽虛,只有溫中才斷痰濕根。脾生痰之源,脾胃不好,水濕運化不好,陽氣虛不能蒸騰氣化。扶陽就是扶中焦之陽,脾胃之陽,五臟六腑之陽氣虛就是脾胃之陽氣虛。扶脾胃之陽,就用湘中桂附理中丸,白通四逆輩。
第六,先后天
無先天而后天不立,無后天而先天不生。腎氣再強也需要后天脾胃養(yǎng),出生后,而以脾胃為本。補腎就要健脾胃。真火是相火,都是靠胃氣養(yǎng)。光補腎而用補元藏精是沒用的,先天精氣融于全身,全身元氣元陽都由胃氣養(yǎng),所以補腎補先天溫中即可,用湘中桂附理中丸溫?zé)崞⑽讣纯裳a元氣。先后天是一體的,先天就是后天,后天就是先天,不可分,一榮具榮,胃氣旺則先后天都旺。旺胃氣,就溫?zé)崞⑽赣孟嬷泄鸶嚼碇型瑁淄ㄋ哪孑叀?/font>
第七,升降
氣機條達,升降出入正常,生命就正常。脾胃是人體氣機的最大樞機,氣機的操控點在脾胃,當(dāng)脾胃寒濕時,脾氣不升胃氣不降則氣機郁滯,上下不交通,火郁上而熱,水郁下而寒,上熱下寒的格局。中焦脾胃郁堵兩頭病。同樣需要溫?zé)崞⑽福孟嬷泄鸶嚼碇型瑁淄ㄋ哪孑叀?/font>
第八 陰虛陽虛
陰虛,是不存在,本都是陽虛。脾胃陽不足不化陰。陰是什么?血,津液是陰,陰虛就是血虛,津液虛。津精氣血脈,都是五谷化而來的,就是胃氣,都是水谷之氣,所以陰虛就是胃氣不足,滋陰效果不好,而溫中反而氣機條達,蒸騰氣化,津液滿口。陽虛就是脾胃寒濕不能化氣,五臟六腑之氣皆虛,所以陰虛陽虛,都需要溫?zé)崞⑽赣孟嬷泄鸶嚼碇型瑁淄ㄋ哪孑叀?/font>
第九,火
人體中火哪里來?火是內(nèi)生,現(xiàn)在中醫(yī)見病治病,見火就清。內(nèi)經(jīng):今夫熱病,皆傷于寒之類也。脾胃寒濕,堵塞經(jīng)脈血管,上下不通,火郁上而熱,水郁下而寒。這熱是郁熱,火是虛火,人體沒有實火,為什么要清熱清火?反而加重其本,脾胃更寒濕。所以需要溫?zé)崞⑽福孟嬷泄鸶嚼碇型瑁淄ㄋ哪孑叀F⑽笢責(zé)幔鸾担瑲鈾C條達,火熱癥狀自然消失。
從中醫(yī)的角度認為,脾和胃有受納、消化和運輸?shù)淖饔茫咽澄锘扇梭w需要的營養(yǎng),供養(yǎng)全身需要。因此,一個人脾胃功能的強弱,直接關(guān)系著他的生命盛衰。脾胃虛弱的人,說話無力,身體羸弱,疾病叢生。
明代名醫(yī)孫文胤有一句話:“脾胃一傷,則五臟皆無生氣”,就是說脾胃對五臟有很大的影響,脾胃受損,則氣血生化之源虧乏,五臟六腑長期虧氣虧血,營養(yǎng)不足,自然會萎縮虛弱,功能低下,稍一受風(fēng)寒濕等邪氣,則會生病。
五臟六腑的運行就像一個圓圈,在這個圓圈里,脾胃是中心的軸,一切都是圍繞著它們來轉(zhuǎn)。一切病都歸入到這個圓圈的運轉(zhuǎn)失常。從感冒到多年累積的重癥,從急性內(nèi)科癥到慢性病癥,如糖尿病,三高,痛風(fēng),風(fēng)濕,等等,無不是脾胃虛寒,長期化生氣血不足,臟腑失養(yǎng)而虛衰,功能失常而百病生。脾胃之氣屬于土氣,土只有溫?zé)岵拍芑瘹猓詼責(zé)崞⑽福梢曰?/font>氣血,氣旺血足而無病,則如內(nèi)經(jīng):正氣內(nèi)存,邪不可干。中成藥中最溫?zé)崞⑽傅木褪窍嬷泄鸶嚼碇型琛?/font>
特別說明:本文旨在說明中醫(yī)理論,歡迎患者或中醫(yī)愛好者交流,傳承真中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