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橋位于東湖通往長江的河道上,始建于唐代,明弘治年間重建。到如今仍保持明弘治年間重建的原貌,說明當年建造此橋的工藝精湛,也得益于各朝各代的修繕和保護,至今已有500多年了,實屬難得。
武漢地處江河湖泊匯聚之地,橋梁自古眾多,古橋完整原貌保留僅此一例,大多以地名的形式知道其存在了。
北洋橋采用我國古代典型常用的石拱橋結構,單孔拱頂。橋面寬近8米,長50米,跨度達10米多,橋面中間拱券部分窄,兩端寬。中間拱券和橋身金剛墻用本地常用的紅砂石,橋面和護欄均采用較耐磨之麻石。
因全橋較長,故橋之坡道較緩,橋面又寬,人、車行均很便利。
北洋橋目前是市文保單位。
眾多的石碑,記錄著古橋的歷史,也見證了古橋的輝煌。
北洋橋地處古代驛道上,相傳此處為白洋渡口,古人為方便客人渡河而建橋,原名白洋橋,后此橋經訛傳而稱北洋橋。
北洋橋目前四周高樓林立,周邊環境正得到改善。北洋橋雖已退出歷史舞臺,但以獨特的建筑,特有的美感,有待開發為旅游勝地,使古橋再放光芒,也使古橋得以更好的保護。
2021年10月30日于碧波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