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不銷魂,卷簾西風,人比黃花瘦,這首抑郁惆悵的詩詞正是出自于北宋女詞人李清照之手。李清照為婉約派的開山鼻祖,所做之詞皆凄慘悲涼,讓所讀之人不免為之感嘆,但李清照的詩詞多為孤獨愁苦時刻所做,縱觀其人生脈絡,其前半生的輝煌顯赫也不免讓眾人羨慕不已。李清照的背景強悍不已,卻何以落得個晚年凄慘的結局?讓我們細細品讀,了解詞人李清照的前世今生。
掌上明珠李清照,身世顯赫人上人
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出生于濟南府,其祖上為韓公門下,韓公作為朝堂上的有力朝臣與鼎鼎有名的范仲淹合稱為范韓,其父為禮部員外郎李格非,其母為宰相王硅之女王氏,李氏與王氏家族強強聯合,生下了具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李清照。
李清照自幼出生于書香世家,在家庭氛圍的熏陶之下,李清照自小便能識文斷字,吟詩作對,而且琴棋書畫也樣樣精通,博學多才的她并沒有拘泥于大家閨秀的足不出戶,而是與眾多志趣相同的朋友們飲酒作樂,品評人生,身邊的朋友雖說與李清照相談甚歡,卻始終不敢越雷池半步,不僅因為佩服李清照的才華,更是因為忌憚李清照家中的勢力。李清照家中親族勢力盤根錯節,在朝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李清照的父系祖先聲名遠揚,其母族勢力更是不可小覷,李清照的舅舅王仲修膝下有一對女兒,李清照稱表姐和表妹,表姐嫁給了當時權傾朝野的宰相蔡京,蔡京迎合圣意,使得龍顏大悅,倍受宋徽宗崇信,雖說在民間聲譽不佳,但是絲毫不影響其在朝中的勢力,如此李清照可以稱蔡京為一聲表姐夫。
不僅如此,李清照的表妹也嫁給了歷史上臭名昭著的秦檜,秦檜借用宰相王硅的勢力,平步青云,仕途通暢,在官場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加之在姐夫蔡京的庇佑之下,秦檜的勢力也在漸漸坐大,秦檜稱李清照為表姐。李清照的裙帶關系遠不止如此簡單,當年其外祖父王硅參加殿試之時,獲得了榜眼之名,而大文人王安石僅僅第四名,二人成為志同道合的朋友,后來王安石成為位居一品的宰相之時,其孫女嫁給了蔡京一母同胞的弟弟蔡卞,在一定的親屬關系法則中,蔡卞應稱李清照為表姐。李清照的背景身世如此強悍,少不了裙帶關系的助力,那么成年后的李清照又會花落誰家呢?
年少初遇是偶然,郎情妾意成良緣
李清照的親屬成員占據了北宋朝堂的核心,在家族的庇護之下,李清照自幼無憂無慮,在日日書香熏陶之下,李清照成長為一位知書達理、秀外慧中的才女。一日李清照在元宵佳節外出觀賞花燈之時,結識了一位意氣風發,頗有文采的少年,這男子正是太學生丞相之子趙明誠,二人猜燈謎、放花燈,在一舉一動之間,趙明誠醉心于李清照的一顰一笑,李清照欽佩于趙明誠的談吐不凡,二人情動,一發不可收拾。
不久,趙明誠向李格非提親,三媒六聘,禮數樣樣周到,才子佳人,成為人人口中廣為傳頌的佳話。就這樣李清照結束了她的少女生活,嫁給了摯愛之人趙明誠,婚后生活可謂相敬如賓,舉案齊眉,二人皆喜歡吟詩作對,便日日讀書潑茶,樂在其中,閑暇之時,趙明誠也會陪伴李清照研究金石、字畫和古玩。但是再美好的愛情也抵不過時間的消磨,曾經的情深意切也在轉眼間灰飛煙滅,趙明誠不再對李清照用心,而李清照也不再對趙明誠依戀。
后來趙明誠棄城而逃,唯獨沒有帶走李清照,李清照徹底對趙明誠失望,以致寫下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千古名句,來表達對趙明誠的諷刺之情。兵荒馬亂,戰火紛飛,若僅僅是愛情的失意,到也可在時間的撫慰下慢慢遺忘,但是卻不想曾經榮盛至極的李家也出現了危機。
榮華富貴終是夢,晚年凄涼無人問
朝堂局勢瞬息萬變,更不要說處在邊境動蕩不安時期的北宋政局,朝廷內部黨爭愈演愈烈,保守派與改革派矛盾一觸即發,此時此刻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有心明哲保身也無濟于事,他師承于蘇軾,又與王安石交好,自然擺脫不了與改革派的聯系,這勢必會引起保守派的憎恨,李格非不可避免的被戴上了元祐黨人的帽子,李家家道中落不復往日榮光,此等禍事甚至株連到了已經出閣多年的李清照身上。
李家此時想要請權臣蔡京在圣上面前辯解一二,奈何蔡京此時正忙于與弟弟蔡卞爭斗,無心顧及李家,只能看著曾經榮盛之至的李家冰消瓦解。此時的李清照顛沛流離,孤苦無依,身在亂世之中,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子,又怎能輕易生存,更不要說身帶眾多奇珍文物,李清照不得不認命,嫁給地方官員張汝舟,卻不知張汝舟并非欣賞李清照的才華,也并非迷戀李清照的美貌,而是覬覦其所珍藏的文物,待到文物到手后,張汝舟對李清照動輒打罵,全無半點夫妻情分可言,李清照忍受丈夫的辱罵與暴打,身心俱摧,終于忍無可忍離開張汝舟,選擇一人度過余生,晚年的她雖孤苦無依,卻始終心系宋國,做了多首詩詞,來表達對國破家亡的愁苦之情。
結語: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具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李清照一生顛沛流離、輾轉反側,幼時是才華橫溢、天真無邪的少女,卻在成長中一點點失去曾經擁有,在離別愁苦中做下一首首凄慘、悲涼的詩詞,來抒發心中的悲痛之情,為臣,見證了奇恥大辱的靖康之難:為女,她不能承歡膝下,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為妻,卻被涼薄之人一次次傷害,不能盡妻之責,在晚年也無一兒半女,享受平常人家的天倫之樂,或許李清照的就是為了詩詞而生,斯人已逝,詩句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