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角山羊 又名螺角山羊,分布于亞洲中部的山區。生活在林線以上的高山地帶,最高可達到5000米,喜棲于多巖石的環境中。草食性,主要吃草、葉子及其他植物。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動物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屬:山羊屬 Capra
種:捻角山羊 C. falconeri
體長140-180厘米;
肩高65-115厘米;
重量40-110公斤。雄性較大。
雄性及雌性都有螺絲狀的角,雄性的角可以長達160厘米,這雙角的重量有時接近捻角山羊體重的三分之一,巨大沉重的犄角根本不能用來對付食肉猛獸,主要是用來吸引異性的。
擅長攀登,在懸崖峭壁上行走自如。在繁殖季節,公羊會以打斗來吸引雌羊的注意。公羊們會將角鎖緊,不斷扭轉,直至將對方推倒在地上。捻角山羊的叫聲像家山羊。
捻角山羊現分布于亞洲中部的,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
在歷史上,捻角山羊的聚居地從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一直延伸到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但是在今天它們已經很有限了。捻角山羊分布于尼泊爾、錫金、不丹,有時也會穿越國界來到中國境地,但越過后不久會回去,因為這邊主要是其它食草動物的領地,再加上捻角山羊只生活在海拔3500-5000米人跡罕至的地方,所以即使是當地的居民也難見到。
由于過度放牧導致的棲息地喪失以及屢禁不止的偷獵活動,捻角山羊的數量急劇減少。
棲息地之一托爾卡山丘(Torgharhills)經常受戰火波及,加上當地居民大量獵捕,一度瀕臨絕種,數量低于200頭,為了保護捻角山羊,美國野生動物組織(USFWS)自1985年起,介入當地展開保育計劃,直到2014年10月6日,美國野生動物組織發布最新消息:捻角山羊成功復育,數量已超過3500只(估計最大數量約5000只,而且種群數量沒有下降的趨勢),正式從瀕危名單去除,改列為弱勢動物,不再適用美國瀕危物種保護法(EndangeredSpeciesAct)。
由于美國野生動物組織采用的保護守法,是在當地部落聘用80位護林員,進行巡邏與守衛,以減少獵捕數量,守護捻角山羊,如今,捻角山羊不再受到法案保護,對此,《保育雜志》(ConservationMagazine)記者賈森·戈德曼(JasonGoldman)憂慮地表示:「稀少的動物總是格外吸引人」,他擔心一旦更動條款,將讓人有機可圖,尤其是為了錢而不擇手段的盜獵者,因此他呼吁美國野生動物組織應持續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