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生產力低下,運輸條件受制,人們在寒冷的季節能吃到的新鮮蔬菜非常有限,于是植物的種子便被培育成新鮮的芽菜,出現在冬春時節的餐桌上。芽菜在我國有2000多年的食用歷史,最早的芽菜是以黑豆為原料浸泡發芽而成。宋代,食用豆芽已非常普遍,豆芽與筍、菌并稱為“素食鮮味三霸”。
四川有一種用芥菜的嫩莖切絲腌制而成的食品,古稱“敘府芽菜”。本文所說的“芽菜”不是這種在罐中默默“修身養性”的芥菜,而是歷經寒冬潛藏之后恣肆飛揚生發出的“芽類”蔬菜。很多芽菜不僅肥碩鮮嫩,營養價值也很高。
01
春吃芽,勝過肉
準確地說,芽菜是指用各種谷類、豆類的種子培育出的幼苗或植株的幼梢,又稱活體蔬菜。芽菜分為“種芽菜”和“體芽菜”兩類,前者由種子萌發而出,如豆芽;后者則是從植株上萌出,如香椿芽。
春季氣候干燥,人易上火,而芽菜大多性寒味甘,在清熱降火的同時,還為人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養生功效,比如,綠豆芽除濕,黃豆芽降燥,黑豆芽養腎,豌豆芽護肝,蠶豆芽健脾。
近些年,芽菜的品種日漸豐富,雖說民間有“春吃芽”的傳統,但由于芽菜培育時間短,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如今它已經成為四季美食。
02
豆芽:青勝于藍的“如意菜”
無需土壤和肥料,更不受季節和氣候影響,豆芽就這樣簡單而又神奇地從豆粒中生長出來。中國是大豆的故鄉,善用豆類是中國人的“獨門絕技”。豆芽在中國民間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如意菜,因為它的外形恰如一柄象征吉祥的如意。
黑豆芽中含有大量的鈣、鐵等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有利于人體新陳代謝,所以常吃黑豆芽能滋潤肌膚、延緩衰老。黑豆芽中的葉酸、維生素K含量非常豐富,對心血管健康和骨骼健康很有益處。此外,黑豆芽還有利尿、消腫、明目的功效。
干綠豆不含維生素C,生成綠豆芽后,其維生素C含量可達到每百克6毫克。與黃豆芽和黑豆芽相比,綠豆芽的口感更為脆嫩,適合清炒、涼拌。綠豆芽性涼,有解酒毒、熱毒、腫毒之功效,可預防牙齦出血、治療口腔潰瘍,還有助于減少血管壁膽固醇的堆積。
不論哪種豆芽都適合炒食,宜急火快炒,并加少量食醋,還可以加入少量水淀粉勾芡,最大限度地鎖住維生素C、B族維生素這樣的水溶性維生素。豆芽也可配肉燉湯,如黃豆芽滑骨肉湯、黑豆芽排骨湯都十分鮮美。
本文節選自《百科知識》2023.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