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統計局與央行公布了眾多數據,至此,中國人的2017年“利潤表”也就逐漸清晰了。對每個人來說,2017年全年,貢獻產值5.95萬元,貢獻稅收1.21萬元,實現收入2.6萬元。
工資是收入主要來源,占比56.3%
對于實現的收入,工資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占比56.3%。此外,經營收入占比17.3%,也就是說目前全國有近17.3%的人以自主經營來獲得收入。財產收入占比8.1%,也就是利息、股票、房租等收入占比8.1%。還有就是轉移收入占比18.3%,預示著目前全國有18.3%的人靠退休金或養老金生活。
吃和住是支出大頭
兩者占比超50%
此外,中國人2017年成本(支出)為18322,食品煙酒和居住消費所占成本最多,分別占了29.3%和22.4%,合計51.7%。從中可以看出,吃和住依然是中國人的主要消費內容。再者就是交通通信了,占比13.6%,按照工資為主要收入來源這一特征,這一點也不難想象,上下班以及語音等其他通信費用理所應當占據一席之地。
新增存款明顯少于應有存款
基本用來買房
從上述收入支出中可以看出,中國人2017年應有存款(收入-支出)為7652元,但是根據央行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住戶存款增加4.6萬億,目前全國人口按13.9億人計,2017年人均新增存款3309元。兩者相差4343元。
那么,中國人2017年少了的儲蓄都用到哪里去了呢?一個詞可以解釋:買房!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數據,2017年全國實現商品房銷售額133701億元,也就是說,2017年中國人均花費了9619元用來買房。
而央行最新公布的2017年四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中披露,2017年本外幣住戶消費性貸款增加6.5萬億元(假定全部投向房地產),則2017年中國人均購房貸款金額為4703元。
這樣一來,我們可以發現,應有存款與新增存款的差值4343元基本是用來買房了,因為加上所貸款項4703元,兩者合計9046元,與9619元買房金額也只相差了500多元。
從而可以說,中國人2017年大約將應有存款中的57%拿來買房。
本文僅供投資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