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一般指我國歷史上的第三個朝代,武王姬發公元前1046年所建,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所滅。
周朝以公元前770年為界,首都前后分別為鎬京(今西安)和洛邑(今洛陽),史稱西周和東周。
秦與周
秦國滅周朝35年后一統天下,秦是第一個滅了“周”之后一統天下的朝代。
周朝滅了之后,歷史上還有許多以“周”為國號的政權,它們都與一統天下的朝代密切相關,我們來看一下。
1、北周
秦之后是漢,漢亡后一分為三——魏蜀吳。
魏國被晉取代,晉國一統天下,然立國不久便發生了“八王之亂”,“八王之亂”直接導致了“永嘉之亂”——五胡亂華、衣冠南渡。
晉室南渡后史稱東晉,東晉公元420年被劉裕的宋取代,南方進入南朝——宋齊梁陳。
五胡亂華的北方經過石勒的后趙、苻堅的前秦短暫統一后,最終在公元439年被鮮卑族的拓跋北魏統一,北方進入北朝——北魏、西魏、東魏、北周、北齊、隋。
公元528年爾朱榮發動的“河陰之變”導致了北魏的分裂——高歡控制東魏、宇文泰控制西魏。
隨即東魏變成了高氏的北齊,西魏變成了宇文氏的北周。
公元577年,北周武帝宇文邕滅北齊,一統北方。
北周
次年,宇文邕在北伐突厥途中病死。
公元581年,楊堅篡位,建立隋朝,并在公元589年一統天下。
隋朝是第二個滅了國號是“周”的政權后一統天下的朝代。
2、武周
隋朝建立后,與秦朝極為相似,二世而亡,公元618年,李淵建立唐朝。
李淵的孫子唐高宗李治時期,武則天逐漸掌權,公元683年,李治病逝。
武則天
公元690年,武則天稱帝,國號“周”,史稱武周。
武周
武則天的大周朝共15年,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發動政變,武則天還政于大唐李氏。
唐朝是第三個滅了國號是“周”的政權后重新一統天下的朝代。
3、后周
赫赫一時的大唐帝國滅了之后,我國歷史上進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在北方,先后出現了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而這里的周便是公元951年郭威建立的“后周”。
后周
后周享國十年,一度在柴榮手中極為強盛,但柴榮與北周的宇文邕一樣英年早逝,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篡位建立宋朝。
宋朝是第四個滅了國號是“周”的政權后一統天下的朝代。
4、張士誠的大周
宋朝歷經319年最終被元朝所滅,但元朝的天下不足百年便有群雄并起于華夏大地。
公元1353年,張士誠起兵于江南地區,國號“周”。
張士誠割據江南
在元朝末年抗元起義領袖中,有“(陳)友諒最桀,(張)士誠最富”之說,本是鹽商,有“十八條扁擔起義”之說。
在滅元的過程中,張士誠居功甚偉,最后被朱元璋所敗,押解至南京后自縊而死。
明朝是第五個滅了國號是“周”的政權后一統天下的朝代。
5、吳三桂的大周
大明歷經276年后,公元1644年,這一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自縊,吳三桂引清兵入關。
同年,李自成被清兵所敗,退回陜西,最終被地方武裝所殺。
北京城破后,南明政權顛沛流離,從東南南京直至西南緬甸,最終在位16年的永歷帝被吳三桂所擒。
公元1662年,吳三桂在昆明縊死永歷帝,大明亡。
同年,吳三桂晉封平西親王,與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廣東平南王尚可喜并稱三藩。
公元1673年,康熙帝下令撤三藩,吳三桂反。
吳三桂
公元1678年,吳三桂在湖南衡州(今衡陽)即位,國號“周”。
公元1681年,清兵攻入昆明,吳三桂之孫吳世藩自殺,周亡。
清朝是第六個滅了國號是“周”的政權后一統天下的朝代。
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會驚人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