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6年,曹魏皇帝曹奐禪位于司馬炎,建立新政權,定國號為晉, 都城于洛陽,西晉開始。
西晉建國之時,晉武帝便分封二十七個同姓王,以郡為國;之后又不斷擴大宗室諸王的權力,諸王可自行選用國中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的租稅,同時這些諸侯王還擔任一系列職務,如都督諸軍事和地方刺史。司馬炎還允許宗室王出鎮和允許宗室王參政,這一點為后面的八王之亂埋下了極大的隱患。
司馬炎在選定接班人時,犯下了極大的錯誤---太子司馬衷,加上強悍并且干政的太子妃賈南風,造成了后面的動蕩局勢。
白癡皇帝司馬衷
公元290年,司馬炎病重之際下發詔書,命叔父汝南王司馬亮及國丈楊駿輔政司馬衷,但楊駿扣留了詔書,讓其女---當朝皇后楊芷向司馬炎口頭進言由楊駿單獨輔政,病重中的司馬炎點頭默許。司馬炎駕崩后,楊駿獨自輔政,汝南王司馬亮擔心楊駿對其下毒手,逃離京城,一時間楊駿權傾朝野。
八王之亂的第一階段開始:權力欲極強的晉惠帝皇后賈南風不甘心大權旁落,秘密聯絡了晉惠帝的叔祖父汝南王司馬亮和晉惠帝弟弟楚王司馬瑋,帶兵進京討伐楊駿。
八王之亂譜系圖
公元291年三月,在得到楚王司馬瑋的支持后,賈南風設計讓晉惠帝下詔書,宣稱楊駿謀反,洛陽全城戒嚴,楚王司馬瑋領軍保衛皇宮,圍攻楊駿府第。關鍵時刻楊駿膽小怕事,謀而不決,被殺,三族被滅。
但隨后大權落入了司馬亮和元老大臣衛瓘手中,賈南風和司馬瑋未能染指核心權力。公元291年六月。賈南風再次矯詔司馬瑋起兵殺死司馬亮和衛瓘,但隨即朝廷下詔認為司馬瑋偽造詔書害死司馬亮以及衛璀父子,又想誅殺朝廷大臣,圖謀不軌,于是將他處死,司馬瑋被殺時年僅二十一歲。
第一階段最終以賈南風獨掌大權而告終,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被殺。賈南風開啟了八年的掌權時光,但賈南風一直有個最大的隱患:她沒有兒子,當朝太子司馬遹為才人謝玖所生且與賈南風不和。
公元299年,賈南風經過謀劃殺死了太子司馬遹,太子被殺時年僅22歲。隨后趙王司馬倫和其黨羽孫秀等人偽造晉惠帝的詔書,以殺太子的罪名,發兵收捕賈皇后及其黨羽,并毒殺賈皇后。
八王分封圖
司馬倫一黨掌握了朝政大權,公元301年正月,趙王司馬倫廢掉侄孫晉惠帝自立為帝。
同年三月,齊王司馬冏(晉惠帝弟弟)、河間王司馬颙(晉惠帝堂叔)、成都王司馬穎(晉惠帝弟弟)三王聯合常山王司馬乂(晉惠帝弟弟)(后封長沙王)討伐趙王司馬倫,司馬倫屢戰屢敗,四月份宣布退位還政于晉惠帝,后不久被殺,齊王司馬冏專政。
好不容易晉惠帝復位成功,他的三個弟弟和堂叔又鬧了起來。
公元302年成都王司馬穎及河間王司馬颙派軍討伐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于京城洛陽響應。最后齊王司馬冏及其黨羽被除,長沙王司馬乂掌政,成都王司馬穎于鄴遙控指揮。
公元303年成都王司馬穎為了除掉駐守京城的長沙王司馬乂,聯合河間王司馬颙率軍攻擊洛陽,但被長沙王屢屢擊敗。
公元304年初洛陽城缺糧,東海王司馬越(晉惠帝堂叔)勾結禁軍擒長沙王,開城投降。長沙王被河間王殺死,時年28歲,成都王司馬穎逼迫晉惠帝立其為皇太弟,河間王司馬颙為太宰,東海王司馬越為尚書令。
隨后東海王司馬越集結各方兵力,挾持晉惠帝討伐成都王,司馬越兵敗,晉惠帝被俘,東海王逃至其封國東海。
但東海王的親弟并州刺史東瀛公司馬騰及幽州刺史王浚聯合異族烏丸、羯朱等勢力擊敗成都王。成都王挾晉惠帝逃至洛陽,投靠擁有關中及洛陽的河間王,最后成都王被廢,河間王改立司馬熾為皇太弟。
公元306年,東海王司馬越再度起兵攻入洛陽,河間王司馬颙和成都王司馬穎敗走,相繼被殺。隨后晉惠帝被毒死,豫章王司馬熾繼位,是為晉懷帝,由東海王司馬越專政,八王之亂至此結束。
東海王司馬越在八王之亂中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
奪權過程
八王之亂歷時達十六年,戰亂頻繁,后期朝廷已無法掌握全國,各地流民起義不斷,對于不斷內附的少數民族也失去掌控,社會經濟嚴重破壞,西晉的力量消耗殆盡,隱伏著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爆發,最終造成五胡亂華和東晉十六國局面。八王之亂,昭示了社會風氣的畸變,造成了秩序的崩潰,把所有的人推向動亂的深淵,給社會帶來深重而又長久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