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介紹一個心理學效應:很多人喜歡將心理學和星座、血型掛鉤,在看到血型說和星座分析的時候都覺得這實在是太準了,和我的性格一樣一樣的,就是在說我啊。這種現象在心理學里被稱為“巴納姆效應”,也叫“福勒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
福勒(Bertram Forer)于1948年對學生進行一項人格測驗,并根據測驗結果進行分析。福勒給所有學生一份相同的“個人分析”:
“你祈求受到他人喜愛卻對自己吹毛求疵。雖然人格有些缺陷,大體而言你都有辦法彌補。你擁有可觀的未開發潛能尚未就你的長處發揮。看似強硬、嚴格自律的外在掩蓋著不安與憂慮的內心。許多時候,你嚴重的質疑自己是否做了對的事情或正確的決定。你喜歡一定程度的變動并在受限時感到不滿。你為自己是獨立思想者自豪并且不會接受沒有充分證據的言論。但你認為對他人過度坦率是不明智的。有些時候你外向、親和、充滿社會性,有些時候你卻內向、謹慎而沉默。你的一些抱負是不切實際的”,要求學生就此份分析與本身特質的契合度評分,0分最低,5分最高。結果平均評分為4.26。
從分析報告的描述可見,很多語句是適用于任何人,當人們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廣泛的形容詞來描述一個人的時候,人們往往很容易就接受這些描述,卻認為描述中所說的就是自己。正如一位名叫肖曼·巴納姆的著名雜技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因此該現象也被以他的名字命名,稱之為“巴納姆效應”。
中國很多的算命先生也都是深諳此效應的高手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