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是民國時期流行的一種女性服飾,被譽為是中國的國粹,也是華人女性代表性的服裝,現在隨著國際文化的碰撞,產生了很多的流行元素,現在西方很多的時尚,都很喜歡借鑒中國風的元素。
在我們中國,旗袍更能體現一個女人的女人味,會提升一個女人的氣質,大家都知道,現代的旗袍兩邊,會有一個大大的開叉,走起路來非常的優雅,但你知道這種開叉的真實作用,究竟是怎么樣的嗎?
先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旗袍到底是怎么來的,旗袍并不是一出現,就是這個樣子,最初這種衣服是滿族人穿的,因為他們最初生活在關外,不管是男是女,他們都會騎馬,所以族內的人就設計出了,專門適合女子騎馬穿的衣服。
最初的旗袍是非常寬大的,兩邊同樣都有開叉,就是為了方便她們上馬下馬,因為滿族人又叫做旗人,所以這種衣服就被稱作旗袍,現代的旗袍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經過了一代代的改良而來的。
滿族人入主中原之后,為了能更好的統治那些漢族人,就開始讓漢族人,學習滿族的禮儀和服飾,于是就在這個時候,旗袍傳到了中國,本來是強制性的,但是漢人女子穿了旗袍之后,有一種特別的美,于是經過了幾次的改動,就成為了漢族女子,日常的服飾。
那個時候的旗袍,當然沒有現在這樣露的地方多,因為清朝的女子,實際上是非常保守的,受到了嚴重的封建思想的侵蝕,所以那個時候的旗袍非常的寬大,還有一個非常大的袖子,可以把整個人都遮住。
隨著社會的發展,旗袍也開始變得貼身,經過不斷的改動,這樣的旗袍更能體現出女性的曲線美,但是有一個設計,那就是最初的兩個開叉,是一直都沒有改變過了,那當初的旗袍,是為了騎馬方便,現在又不需要騎馬,為何還要留這種開叉呢?
其實是有兩點原因,首先就是旗袍在經過了一系列的發展,漸漸變成了女性婉約美的代表,有了開叉之后,就有一種若有若無的朦朧的美感,所以就保留了下來,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為了方便上廁所。
這點說起來也挺令人害羞的,因為保留了這個開叉,所以使得行走的時候,更加的方便,如廁的時候也會方便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