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論能源的需求程度,沒有什么能跟電相比。一旦沒有了電,不只是絕大多數經濟生產和居民生活受到影響,造成的損失也是相當驚人的。
如果把現代國家的運轉比作一個人,那么電就相當于空氣。正因為電的作用如此之大,發電就成了國民經濟的重中之重,一刻都不能耽擱。
電是一種極為特殊的能源,看不見摸不著,儲存成本還極高,必須邊發邊用。而且,電在長途傳輸過程中,會發生大量的損耗,傳輸越遠,成本也就越高。
所以,為了滿足巨大的需求和減少傳輸的損耗,我國各省市都會因地制宜發電。水力資源豐富的,水力發電;風力資源豐富的,風力發地;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太陽能發電。
實在沒什么自然資源的,那就火力發電或者核能發電。實際上,我國大部分電量供應都來自火力發電,雖然明知道火力發電會造成空氣污染,但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2018年,我國累計發電量達到67914.2億千瓦時,相比2017年增長了6.8%。那么,哪些省市為全國的發電量貢獻了更多呢?下面,從數據中一一解讀。(不含港澳臺)
上表顯示,山東是我國的發電第一大省,占全國總發電量的8.3%。從各省發電量來看,尚有近一半的省市不能實現自給自足,但每個地區也都在盡己所能的發電。
發電量排名前列的地區,要么是經濟大省,比如山東、江蘇和廣東,必須就近解決;要么是能源大省,比如內蒙古、新疆和山西,能夠承擔更多發電任務。
火力發電是所有發電方式中對自然環境要求最低的,由于煤炭運輸比電力傳輸技術難度小得多,也易于儲存,所以每個省市都有開展,唯一的缺點是污染空氣。
山東的發電量絕大部分來自于火力發電,火力發電量占到全國的11.3%。火力發電排名前幾位的省份,除了內蒙古,大部分依賴外省的煤炭,運煤相當于運電。
水力發電是火力發電的重要補充,在某些地區甚至是主力發電方式。水力發電利用的是水位的落差,越是平原地區就越難開展,比如天津和上海,水力發電量為0。
我國水力發電開展最好的省市全部在西南地區,尤以四川發電量最高,占到全國的27.0%,其次是云南和湖北,湖北主要依賴三峽,一個三峽貢獻了超過800億千瓦時。
我國目前開展核能發電的省份只有八個,全部位于沿海地區,這是考慮核能發電的安全性。廣東的核能發電全國規模最大,占到了總發電量的30.3%。
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在我國電力體系中占比較小,只列出排名前十的省份。從地區來看,我國的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主要集中在地廣人稀的西北地區。
總而言之,對于發電這件事,各個省市都不敢怠慢,能利用的資源全部用上,當火力發電全國第一的山東都想方設法的用水力發電,別的省份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