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莓,杜鵑花科越橘屬植物,是一種新興的世界性小漿果類果樹,別名篤斯、黑豆樹(大興安嶺)、都柿(大小興安嶺、伊春)、甸果、地果、龍果、蛤塘果(吉林)、訥日蘇(蒙古族語)、吉厄特、吾格特(鄂倫春語)等。
其實,藍莓的真實名字應該是越橘,而藍莓的名字只不過是從英語blueberry直譯而來,只是商品名稱。而在學科上,blueberry的真正名稱是'越橘',是指越橘屬中的一個藍果類型,其它兩個類型都是紅色果實即紅豆越橘和蔓越橘。
原生于北美洲與東亞,廣泛分布于朝鮮、日本、蒙古、俄羅斯、歐洲、北美洲以及中國的黑龍江、內蒙古、吉林長白山等國家和地區,生長于海拔900 ~ 2300 m的地區。
藍莓果實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尤其富含花青素,它不僅具有良好的營養保健作用,還具有防止腦神經老化、強心、抗癌、軟化血管、增強人體免疫等功能。因為其具有較高的保健價值所以風靡世界,是世界糧食及農業組織推薦的五大健康水果之一。
藍莓栽培最早的國家是美國,因此又被叫做美國藍莓,美國于1906年首先開始了野生選種工作,1937年將從野生種中選出的15個品種進行商業栽培,至今只有不到百年的栽培史。繼美國之后,世界各國競相引種栽培。各國根據自己的氣候特點和資源優 勢開展了具有本國特色的藍莓研究和栽培工作。
常見藍莓按照樹形和生長環境可分為五類:北高叢藍莓、南高叢藍莓、半高叢藍莓、矮叢藍莓、兔眼藍莓。
北高叢藍莓主要品種
1.公爵 1986年推出。由美國農業部和新澤西州農業試驗場合作培育,早熟種。果實中大,稍硬,適宜運輸,極為豐產穩產,各國種植較多。修剪時要強度修剪,使陽光能照射到樹冠內部。
2.藍豐 1952年美國新澤西州發表的品種,由美國農業部和新澤西州農業試驗場共同培育,中熟品種,樹高在1.2~1.8米,樹形直立,結果后逐漸開張。果實中大、耐寒、耐旱,適于機械化采收。該品種為北高叢藍莓的代表品種,是目前各國喜歡栽培的長盛不衰的優良品種。
3.瑞卡 1988年新西蘭國家園藝研究所選育的品種,為美國專利品種,專利號為PP6700。為早熟品種,果實中等大小,產量高,果實較硬,易于采收。品種對礦質土壤的適應能力強。栽培時需要修剪花芽,以避免結果過多。
4.喜來 1988年美國新澤西州農業試驗場推出品種。成熟期早。果實大、果肉硬、耐貯性強。土壤適應性很強,易栽培。收獲期長。
5.萊格西 1993年美國新澤西州發表的品種,中、晚熟種。樹直立型。果粒中大,甜味大,酸味,有香味。豐產性強。果實甜中帶酸,較受人喜愛。果實貯藏性好,便于運輸。
6.布里吉塔 1979年澳大利亞發表的品種,晚熟種。樹勢強,樹高中等。果粒大,甜味大,酸味小,香味濃,果味酸甜適度,是同一時期品種中果味最好的品種。果蒂痕小而干。土壤適應性強,已經普及各國。是作為鮮果專用的培養種。
7.斯巴坦 早熟品種,樹勢強,直立型。果實極大粒,最大果可達6克,是非常受人喜愛的品種。耐寒性較強,是目前栽培品種中果實品質最優良的品種。只是對土壤的適應性差,在黏質土壤條件下有發育不良的現象。
8.北衛 1976年美國雜交育成,為中早熟品種,樹體生長健壯、直立,極抗寒(-29℃),抗根腐病,果實大、略扁圓形、質硬、悅目藍色,果蒂痕極小且干,風味極佳,為北方寒冷地區鮮果市場銷售和庭院栽培首選品種。
南高叢藍莓品種
1.奧尼爾 1987年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發表的品種,早熟種。樹勢強,開張型。果實大粒,香味濃,是南部高叢藍莓品種中香味最大的。果肉質硬。果蒂痕小、速干。低溫要求時間400~500小時。耐熱品種,豐產。
2.薄霧 中熟品種。樹勢中等,開張型。果粒中大,甜度BX14.0%,酸度為pH 4.20,有香味。果蒂痕小而干。低溫要求時間200~300小時。為南部高叢藍莓品種中最豐產種,屬暖帶常綠品種。
半高叢藍莓品種
1.北陸 1967年密執安州發表的品種,早中熟種。樹勢強,直立型,樹高為1.2米左右,為半高叢藍莓種類中較高的品種。果大中粒,果粉多,果肉緊實,多汁,果味好。甜度BX12.0%,酸度中等。果蒂痕中等大小且干。不擇土壤,極豐產,耐寒。
2.齊佩瓦 1996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發表的品種,中熟種。果粒大,有香味,食味濃厚,為同時期品種中味道最好的。果蒂痕小而干。極抗寒品種。
矮叢藍莓主要品種
1、藍莓品種N-B-3:此品種為從美國東北部或加拿大東部野生種中選育出的栽培早熟品種。樹勢弱,植株極小、直立。果實粒小,果肉中等硬度,甜度中等,酸味較大。果實耐貯藏。
2、芝妮:此品種為加拿大中熟品種。果實近圓形、藍色,果粉多。葉片狹長,樹體生長旺盛,易繁殖,較豐產,抗寒力強。
3、斯衛克:此品種為加拿大中熟品種。。果實球形,淡藍色,比美登略大,較豐產,抗寒性強,長白山區可安全露地越冬。
4、美登:此品種是從加拿大野生矮叢藍莓雜交育成的中熟品種。果實圓形,淡藍色,果粉多,有香味,風味獨特。樹勢強,豐產。抗寒力極強,長白山區可安全露地越冬,為高寒山區發展藍莓的首選品種。
5、坤藍:為加拿大品種,在長白山區栽培表現良好,生長健壯,早產、豐產、抗寒。
6、芬蒂:為加拿大品種,中熟品種。果實略大于美登,淡藍色,有果粉。豐產。
兔眼藍莓主要品種
1.梯芙藍(Tifblue)
梯芙藍是1955年美國喬治亞州發表的品種,中晚熟品種,果實中大,果肉緊實、質地極硬,耐儲藏,果實成熟后可在樹體保留較長時間。對土壤適應性強,是兔眼越橘選育最早的一個品種,由于其豐產性強,采收容易,果實質量好,仍然廣泛栽培。耐寒性較弱。
2.布萊特藍(Briteblue)
布萊特藍是1969年美國喬治亞州發表的品種,晚熟種,果實中等,裂果少,完全成熟前偏酸,需完全成熟后采摘。該品種栽培前極年生長較慢需輕剪。果蒂痕小而干。果穗長,易于采收,并且成熟后可在樹體保留相對較長時間。豐產,耐貯運,可作為鮮果遠銷。
3.烏達德(Woodard)
烏達德是1960年美國喬治亞州發表的品種,早熟種。此品種對冷溫需要量低,春季高溫后很快開花,易受霜害。果粒中大,完全成熟后果實風味極佳,但完全成熟前風味偏酸。果蒂痕大、干。果實質軟,不適于鮮果遠銷。為保證結實,應采取弱修剪。
4.藍寶石(Bluegem)
1970年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發表的品種,早熟種。粒中大,甜酸中等,有特殊香味。果蒂痕小而干。果肉緊實,貯藏性好。果實成熟后可在樹體保留相對較長時間,而且第一次可以采收果實的80%以上,適宜于機械采收。
5.藍鈴(Blue bell)
1974年美國喬治亞州發表的品種,中熟~晚熟種。果粒中大,果蒂痕小、濕。極豐產性,果實成熟期持續時間長,但果實充分成熟后迅速變軟,不適宜運輸。適宜于庭園栽培。
6.燦爛(Britewell)
1983年美國喬治亞州發表的品種,早熟種。果粒中大,果肉質硬,果蒂痕小、速干。豐產性極強,抗霜凍能力強。不裂果,適宜機械采收和作鮮果銷售。
7.頂峰(Climax)
1974年美國喬治亞州發表的品種,早熟種。果粒中等大小,果粉少,果肉質硬中等。果蒂痕小、濕。果實成熟期比較集中,晚成熟的果實小且果皮粗。果肉緊實,貯藏性好,適宜機械采收,適宜鮮果銷售。枝條抽生局限于相對較小的區域內,因此,重剪或剪取插條對生長不利。
8.巨豐(Dellite)
1969年美國喬治亞州發表的品種,中熟~晚熟種。果粒中~大。甜度大,酸味少,糖酸比比其它品種高,香味好。果蒂痕小而干。對土壤條件變化反應敏感。
9.粉藍(Powderblue)
1978年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發表的品種,晚熟種。樹勢強,直立型。果粒中等大小,比梯芙藍的果粒略小,肉質極硬。果蒂痕小且干。裂果少,貯藏性好,產量高。
10.考斯特(Coastal)
1950年喬治亞州發表的品種,早熟~中熟種。樹勢強,直立,樹體大,樹高達2.7m,冠幅1.25m。果實中等大小,果粉少,果皮硬。果蒂痕大、濕。豐產。
11.園藍(Gardenblue)
1958年美國喬治亞州發表的品種,中熟~晚熟種。樹勢強,直立;樹高2.60m,冠幅1.40m。果實中等大小,甜味多,酸味少,有香味。果粉少,果皮硬。土壤條件差的場所也能旺盛生長,所以適宜于公園、墻圍等場所栽培。
12.芭爾德溫(Baldwin-T-117)
1983年美國喬治亞州發表的品種,晚熟種。樹勢強,開張型。果粒中~大,甜度大,酸味中等。果皮暗藍色,果粉少。果實硬,風味佳。果實蒂痕干且小。收獲期長,適宜于庭園、觀光園栽培。
1、藍莓當中含有豐富的花青素,而花青素清除自由基的作用非常明顯,吃藍莓能夠抗氧化、抗衰老。花青素為天然的強效抗氧化物,常吃藍莓還可以補充花青素、強視力、防止腦神經老化、抗癌、軟化血管、增強人體免疫力、具有良好的消除體內炎癥的作用。
2、能夠美容養顏,因為藍莓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能夠調節皮膚內色素的代謝和皮膚當中膠原蛋白的含量,適當吃藍莓能夠讓膚色變的更加紅潤和富有彈性。
吃藍莓的壞處就是從中醫食療的角度上來講藍莓偏寒涼,如果吃的過多可能會讓脾胃受寒嚴重,進而可能會造成消化不良。
上面我們提到商業藍莓品種原產于美國,國內最早是由各研究機構和教學單位從美國引進試種用來做研究。2001年在山東省泰安岱岳區范鎮谷家莊建園進行產業化生產,2006年國家外國專家局在山東省泰安市舉辦全國高灌藍莓觀摩會,使中國藍莓引種栽培進入產業化開發的新時代。2017年中國藍莓栽培面積達到5.59萬公頃,總產量15.43萬噸(數據來源于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和中國園藝學會小漿果分會理事長李亞東)。
中國藍莓產業的快速發展階段開始于2009年,在這一階段,工商企業和金融資本在全國范圍內開始投資大規模種植藍莓。這其中包括大連來寶集團投資超過3億元建立了中國北方的藍莓生產基地,聯想佳沃投資20億元建立集種植、研發、加工、包裝、銷售等一體的全產業鏈基地,江蘇沃田在連云港建設大型生產基地等等。
2000年至今,全國27個省份都開啟了藍莓產業化種植之旅,其范圍相當廣泛,北起黑龍江、南至海南、西至XZ和XJ。種植模式是采用日光溫室、冷棚和陸地相結合,實現了從3月中旬到8月底向市場供應鮮果。數據顯示,中國藍莓種植面積從2009年的4745公頃增長至2015年的31210公頃,年復合增長率為37%;藍莓產量從2009年的1773噸增長至2015年的30000噸左右,年復合增長率為60%。2015年種植面積前三大省份是貴州、山東和遼寧,產量前三大省份是山東、遼寧和貴州。
十幾年的發展形成了中國藍莓的種植特點。中國藍莓的種植者目前主要包括四類:大型的藍莓種植企業超過10家,每家種植規模超過5000畝;中型種植企業50-100家,種植規模在500-1000畝;種植大戶超過100家,種植面積為50-500畝;藍莓專業合作社為10個,總體規模在500畝以下。
1、長白山產區
目前形成的主要集中產區有通化、撫松、臨江。該產區的主要特點是,無霜期110-150天,年降雨量600-800毫升,而且分布均勻,雨熱同季的氣候條件極其有利于藍莓的生長,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果實品質好。該地區為我國優質草炭土的原產地,再加上豐富的森林枯枝落葉等資源可滿足藍莓對有機質的需求,使藍莓建園的成本大大降低。特別是由于處于長白山林區,工業污染和農業污染很少或沒有,極其有利于未來藍莓有機生產的需求。藍莓果實成熟期為7月底至9月中旬,是目前我國藍莓鮮果成熟期最晚的區域。而對于更北的地區,如大小興安嶺,由于無霜期很短,具有鮮果市場價值的北高叢優良品種不能栽培,因此,以晚熟藍莓鮮果為目標的長白山區是我國最有優勢的藍莓產區之一,具有全國其他地區不可替代的優勢。
此產區的唯一劣勢是冬季嚴寒,低溫可達-40℃,采用埋土防寒方式即可安全越冬。但對于生長比較高大的北高叢藍莓品種來講,采用埋土防寒面臨勞動力緊缺和費用較高的問題。
2、遼東半島產區
遼東半島地區為典型的酸性砂壤土,土壤疏松、透氣、排水良好,是藍莓種植較為理想的土壤條件,這個區域屬于長白山余脈地區,草炭土和松針落葉等資源相對豐富,藍莓建園成本較低。屬于暖溫季風性氣候,該區域無霜期160-180天,適宜于大多數北高叢藍莓栽培,降雨量600-1200毫升,水資源豐富。經過15年的發展,目前形成了大連莊河和丹東2個藍莓中心產區。此產區的藍莓露地生產鮮果采收期為7月初至8月下旬,補充了南方產區的不足,是我國優質藍莓鮮果成熟相對較晚的生產區域。溫室、冷棚和露地生產相結合,可以實現從3月中旬到8月下旬近6個月的鮮果供應期。因此,這一產區同樣為我國藍莓優勢產區之一,尤其是日光溫室生產具有很大優勢。
此產區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需要越冬防寒,再者由于丹東產區降雨量過大,尤其是果實成熟期連續的陰雨氣候影響果實品質。
3、膠東半島產區
膠東半島的威海到連云港地區,土壤為酸性砂壤土,光照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是我國優質水果產區之一。屬于典型的暖溫季風性氣候,年降雨量600-800 毫升,無霜期180-260天,冬季氣候溫和,空氣濕度大,適宜所有北高叢藍莓品種栽培生產,在此區北部的煙臺均可以安全露地越冬,無抽條現象,青島以南地區部分南高叢藍莓和兔眼藍莓品種也可以安全露地越冬。目前此產區是我國北方藍莓的露地最佳優勢產區。露地生產6月中旬至8月初供應鮮果。
另外,在特殊的年份,如2010-2011年冬季,由于干旱少雨,空氣濕度極小,山東產區藍莓發生了嚴重的越冬抽條,因此,該產區依然面臨越冬抽條的威脅而不得不每年采取越冬防寒措施。
4、長江流域產區
長江流域的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和江西一帶,無霜期190-280天,年降雨量750-2000毫升。土壤多為酸性的黃壤土、水稻土和砂壤土,濕潤多雨,夏季高溫,南高叢藍莓和兔眼藍莓品種表現優良。以露地生產藍莓鮮果為目標,南高叢品種4月中旬初至6月下旬果實成熟,兔眼品種6月中旬至8月中旬果實成熟,早中晚熟品種搭配可以實現露地生產3個月的果實采收期,具有露地生產優勢。
然而,在這一產區存在的問題也相當嚴重。一是很多土壤黏重程度比較高,需要加入大量的有機質、河沙等改善土壤結構,極大地增加了土壤改良的成本。二是由于降雨量過大,始終面臨內澇的威脅,特別是江浙和上海一帶,果實成熟期恰逢梅雨季節,不但影響果實品質,而且采收困難,建議采用避雨栽培模式加以解決。
5、西南產區
近幾年來,云南、貴州和四川藍莓產業發展很快。此地區土壤為酸性紅壤土、黃壤土或水稻土,砂壤土較少,氣候條件變化多樣,無霜期從190天(麗江)到350天(臨滄)不等,幾乎適宜所有藍莓品種生長。此產區應該根據各地氣候條件和生產目標以及社會經濟發展條件因地制宜發展。由于特殊的氣候條件和地理位置,果實成熟期較早,南高叢藍莓4月末至6月初,兔眼藍莓6月初至8月中旬。
此產區的主要生產目標是:利用區域差異優勢進行藍莓露地生產,提早供應鮮果市場,這是北方產區無可比擬的優勢。特別是云南省具有海拔高、紫外線強、光照充足的特點,生產的藍莓果實皮厚、甜度高、耐貯運,可以依據此區域不同的海拔高度合理配置南高叢、北高叢或兔眼藍莓品種,產區優勢明顯。
目前西南產區形成的集中產區主要有:云南的澄江、玉溪、麗江、曲靖、大理,四川的成都地區,貴州的黔東南地區。
西南產區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大部分土壤黏重,進而導致土壤改良成本增加,降雨季節容易發生澇害。另一個問題是需冷量較少的南高叢品種如‘奧尼爾’和‘密斯梯’二次開花現象嚴重,云南澄江地區可高達70%,嚴重影響第二年產量。另外,貴州產區存在花期霜害的風險。
目前,除以上五大主產區外,華南地區的廣東、廣西和海南也開始藍莓種植,在這一地區,最關鍵是解決冷溫需要量的問題,低冷溫需要量的品種如‘比樂西’可能是最佳的選擇。
另外,根據氣候不同,我國藍莓的主產區還有另外一種劃分方法,可以將中國藍莓種植地劃分為4大主產區:寒地藍莓(吉林、黑龍江)、溫帶藍莓(遼東半島、膠東半島)、亞熱帶藍莓(長江流域)和西南高海拔藍莓。四大產區依據地理區域布局、采用露地和設施栽培相結合,實現了全國3 月中旬~9 月中旬6 個月的鮮果供應期,并形成了各產區的優勢和特色。
其一,中國目前藍莓品牌眾多,正在形成價格大戰;
其二,全產業鏈是行業的全產業鏈,而不是某個企業的全產業鏈,因此每個企業沒有必要去做全產業鏈,各個企業應該一起整合,共同打造全產業鏈;
其三,我國藍莓產業最適宜100-300畝的種植大戶和30-50畝農戶的種植形式,這兩種種植模式具有很強的性價比。
從嚴格意義上看,以中國藍莓目前的種植面積和產量還不能稱之一個產業,中國藍莓的產量要達到100萬噸,種植規模需要達到100萬-200萬畝,才能稱之為一個產業,整個產業的產值更是可能達到1000億左右。
我國藍莓產業的發展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