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象耳豆的故事
第一次見到象耳豆是2017年和眾友在新加坡的福康寧花園,堅硬盤曲的果莢散落了一地,很快就吸引了我們的注意。

正當我們好奇這是什么植物時,就看到了公園里的科普牌,循著拉丁學名Enterolobium cyclocarpum 查找才知道它的中文名叫做象耳豆,這時候才發現果實的形狀確實有一些像大象的耳朵。

后來我在新加坡植物園的禮品店買了一條金屬象耳豆項鏈作為紀念,一直戴到現在,也記住了這種特別的植物。

昨天在《認識生態》上看到了一則很喜歡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象耳豆,根據書里提供的線索,我又順藤摸瓜查到了更多的資料和與之相關的科學家的故事,于是決定寫出來,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象耳豆的故鄉在中南美洲,是哥斯達黎加的國樹。這種高大優美的喬木高度可達25-35米,樹干直徑可達3.5米,果莢直徑約7-12厘米,內有8-20顆種子,果莢成熟后就掉落地面,正如我們當時在福康寧花園看到的那樣。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熱帶生態學家丹尼爾·詹曾(Daniel Janzen)在研究中發現,盡管一棵象耳豆一年能產出5000多顆種子,卻沒有一種本土野生動物為象耳豆傳播種子——這么大的種子只能依靠大動物,無法借助風力、水力等其他外力往遠處傳播,這個生態系統一定缺少了某種東西。

詹曾出生于1939年,1963年開始在哥斯達黎加開展熱帶生態學的教學與研究。詹曾的研究地點位于哥斯達黎加的瓜納卡斯特自然保護區(Area de Conservacion Guanacaste ,簡稱ACG),在詹曾和妻子以及多位保護工作者的努力之下,瓜納卡斯特保護區才得以建立,并于199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為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區內有熱帶旱生林,熱帶雨林,云霧林和海洋生境多種生境,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哥斯達黎加三分之二的瀕危物種都分布在這里。
 
熱帶旱生林是世界上受威脅最大的森林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有一些其他生境沒有的特有物種。16世紀初,在中美洲有55萬平方公里的熱帶旱生林,到了20世紀,熱帶旱生林僅剩過去面積的0.08%還不到。很多人都知道熱帶雨林所面臨的困境,卻不知道完整的熱帶旱生林幾乎已經消失殆盡。熱帶旱生林的人口密度是熱帶雨林的10倍以上,深受人類活動影響,在哥斯達黎加,人類在熱帶旱生林居住、生活、發展農業,熱帶旱生林被大量砍伐、被焚燒,轉為做牧場養牛。
 
詹曾的研究目標就是完成保護區內熱帶旱生林的修復。若想完成森林的修復,樹木種子的傳播必不可少。在熱帶雨林中,有70%的植物都要依靠動物來傳播種子。種子是長成大樹的起點,它們經過休眠期,遇到合適的環境萌發出幼苗。幼苗鮮嫩弱小,既要面臨被動物取食的危險,還容易感染病原體。幼苗離母樹越近,越容易被病原體感染導致死亡。由動物傳播種子就可以將種子帶去更遠的地方開拓新的生境,提高了幼苗存活的可能性。
 
那么象耳豆應該如何傳播種子呢?它們缺位的傳播者又在哪里呢?
 
詹曾通過查找史料結合自己的研究發現了問題的答案。原來,在一萬多年前的更新世,大地懶、古風野牛等巨型動物都是熱帶雨林里種子的傳播者,它們吃下植物的果實,四處游走,在糞便中排出種子,順便也完成了種子的傳播。后來,這些巨獸消失在了地球上,象耳豆也就失去了本土的種子傳播者。這種依靠巨型動物傳播種子的并不是只有象耳豆,還包括了一系列植物,它們都是巨型動物滅絕的受害者。
 
在1500年,西班牙的殖民者占領了哥斯達黎加,在當地引入了馬和牛,它們取食象耳豆,成了新一代的種子傳播者。這種原本依靠野生動物傳播種子的植物轉而依靠家畜傳播種子。了解到這些信息后,詹曾想,馬或許可以列入項目計劃的一部分,來填補象耳豆缺失的種子傳播者角色,加速森林的修復。他在瓜那卡斯特國家公園警衛兵中騎兵用的馬中挑選了一些合適的實驗對象進行研究,實驗結果證實,象耳豆的種子可以在馬的腸道中存活六個月之久,會隨著馬糞排出,萌發出幼苗。由此詹曾推測,在一萬年前的更新世,馬就是象耳豆種子的主要傳播者,只是在一萬年前,這些馬就已經在中南美洲滅絕了。因而在當下,重新在這個生態系統中引入馬為象耳豆傳播種子是可行的。
 
與其他生態修復不同的是,詹曾的森林修復計劃還包括了“人”。他認識到,對森林的修復工作離不開當地參與保護工作的人,森林完成修復,同時也需要保證當地的經濟文化發展和人的生活。他將這種修復稱為“生物文化修復”(biocultral restoration)。在哥斯達黎加,詹曾看到了很多官員為保護自然棲息地付出的努力和犧牲,同時,他也意識到這一切都需要民眾來配合,否則一切都是徒勞。
 
詹曾的生物文化修復中的一項工作就是教育,他吸收當地對自然生態有興趣的人進行一系列培訓,讓他們學會科學的方法,在學術上達到研究生的水平,成為了民間的分類學者,只是沒有那一紙文憑。然后,這些人再給當地的四、五、六年級的學生教授生物學課程,讓孩子們從小就理解自己身處的自然環境,發現生態系統中的問題。這個課程已經持續了三十年以上,每年有超過2500名學生上課。這樣既給當地人提供了就業崗位,也為當地的孩子提供了全新的知識,引導他們探索發現,珍視森林。此外,利用當地無可比擬的生物多樣性,詹曾引導他們發展生態旅游,生態旅游在后來所帶來的經濟效應,讓當地居民認識到修復森林也可以比破壞森林帶來更高的收入。
 
除去這些軟件上的提高,詹曾也致力于為保護區的森林修復籌集資金,籌得的款項都用于了保護工作。經過一系列的努力,詹曾在瓜納卡斯特國家公園的森林修復項目成為了世界上規模最大,最成功的棲息地修復項目之一。其實詹曾所做的工作和研究遠不止如此,他和妻子Winifred Hallwachs在哥斯達黎加用了五十多年的時間做了一系列熱帶生態學相關的研究,比如說動植物的協同進化、傳粉昆蟲、鱗翅目昆蟲研究……他還與遺傳學家保羅·赫伯特(Paul Hebert)在保護區開展了的DNA條碼計劃,在保護區標記了50余萬個標本,45000多個物種。因為這些工作,詹曾獲得了藍色星球獎、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保護生物學學會全球服務獎、國際生態化學銀獎等一系列獎項。他自述雖然人們習慣于把榮譽給他,但實際上有一半功勞都屬于妻子。他對森林修復、對社區互動的獨特見解也啟發了各個領域的學者。
 
詹曾的主頁:http://janzen.sas.upenn.edu/


-------象耳豆的分割線-------

微信號:sandieji2016
原創圖文,請勿洗稿盜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水果種子變森林
哥斯達黎加之旅:森林吊橋公園
超全!林草工作者必知的名詞術語
一張圖教你怎么把水果種子變成森林
哥斯達黎加月亮森林小屋
瑰夏咖啡特點介紹,網上瑰夏咖啡都是真的嗎?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米易县| 安远县| 大石桥市| 汉寿县| 肥东县| 望都县| 涪陵区| 五大连池市| 小金县| 锡林郭勒盟| 漳州市| 乌兰县| 砚山县| 兴安盟| 禹州市| 庆阳市| 东台市| 华坪县| 察哈| 长汀县| 尉氏县| 尼玛县| 安新县| 阳泉市| 安溪县| 平阴县| 防城港市| 怀安县| 罗城| 浦东新区| 从化市| 永平县| 策勒县| 锡林郭勒盟| 江阴市| 长治县| 石林| 澜沧| 芒康县| 德庆县| 邵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