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經在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拍到了一幕“虐樹”事件:一棵長在馬路邊緣、侵占了人行道位置的大樹被剝掉了大半圈樹皮。這樣做其實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這種樹身上遍布圓錐形的小尖刺,如果不加以處理,靠近它的行人很容易被刺傷,甚至還有中毒的危險。
被剝掉皮的響盒子樹 | Fev / Wikimedia Commons
它就是大戟科響盒子屬的響盒子(Hura crepitans),國內有時候根據學名的音譯稱之為“胡拉木”,可以說是“脾氣最爆”的植物之一。
天然具備物理化學攻擊buff
全身帶刺的植物在自然界并不少見,比如俗名“刺老芽”的遼東楤(sǒng)木(Aralia elata),它的嫩芽是東北特色山野菜之一,樹干上也生有尖刺,所以又名“鵲不踏”。但和響盒子一對比,無論是樹身體積大小還是刺的密度、殺傷力都只能算是小字輩,很容易讓人聯想起郁達夫的經典比喻:“黃酒之于白干,黃犬之于駱駝……”
遼東楤木的刺 | Miya.m / Wikimedia Commons
響盒子的刺,因此又有別名“猴不爬” | Smartse / Wikimedia Commons
響盒子是美洲熱帶地區的原產樹種,從西印度群島到亞馬孫雨林都有分布,后來也被引入非洲、亞洲與其生長環境相似的地區種植,性喜陽光和潮濕土壤。坦桑尼亞和澳大利亞已經把它列為“入侵物種”。由于樹身高大、生長迅速、樹冠茂盛,經常作為遮蔭植物種植,特別對于喜陰植物可可樹來說,響盒子可以種在可可種植園里,以它30米以上的高度和傘狀樹冠為可可樹遮蔽熱帶的強烈陽光。
作為典型的熱帶樹種,響盒子的樹根扎得較淺,有著露于地表1.5米左右的板狀根(buttress root),在收集養分的同時起到支撐樹身的作用。
檀香山的響盒子樹 | Joel Bradshaw / Wikimedia Commons
雌雄同體的響盒子有著形態差別明顯的雄花和雌花,雄花成簇生長,雌花則單獨生長。雄花為12~15厘米長的穗狀花序,沒有花瓣,花萼也小得幾乎看不見,在未開放時是綠色的,開放時呈較為鮮艷的紫紅色。深紫色的雌花外形略像海葵,柱頭直徑約為1.5~2.5厘米。
響盒子的雄花 | 徐克學 / 中國植物圖像庫
“炸街”果實,名副其實
“響盒子”的俗名來自于它的果實,或許也是全樹最萌的部分。這些扁圓形的果實看上去像一個個微縮版的小南瓜,直徑在5~10厘米左右,厚度約3~5厘米,雌花心皮發育成果實內部的分隔構造,形成16個裝著扁圓形種子的“格子”,搖晃時可以聽到里面種子碰撞,沙沙作響。因為響盒子果實的形狀有點像輪子,在印度教神話中,眾神攪動乳海產生的神樹Kalpavriksha的果實也是這種形狀,所以印尼中爪哇一帶的人也用“Kalpavriksha”這個名字來稱呼它。
科學插畫,響盒子的果實 | 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
響盒子的英文俗稱“sandbox tree”來自于美洲殖民時期,當時歐洲人把它的未成熟果實鋸開,做成吸墨水用的“沙盒”。因為當時的墨水不太容易干燥,在吸墨紙大批量生產之前,人們習慣書寫時在紙上撒上少量細沙或是滑石粉、研磨后的烏賊骨粉,用來吸干墨漬。因為沙子可以回收利用,直到19世紀晚期歐洲仍然沿襲這一習慣。形狀精巧的響盒子果實很有異域風情,在歐洲國家比較受歡迎。
但在響盒子果實完全成熟的時候,就不是可愛的小南瓜,而是危險的小炸彈了?!白粤Ω闶虑椤笔琼懞凶拥闹饕獋鞑シN子方式,隨著果實變得干燥,內部不同部分的收縮速度不同,當達到臨界點時,果實結構爆裂,釋放出由于收縮而累加的壓力,讓種子伴隨著響亮的聲音飛迸而出,最大速度可以達到250千米/時,破片可以崩出十幾米,雖然不會像真的炸彈殺傷力那么強,但也有一定的危險性。它的種加詞crepitans就來自于形容碎裂聲“噼啪響”的crepitant。
棕色的成熟果實 | Daichi-A / Wikimedia Commons
響盒子的種子 | Magnefl / Wikimedia Commons
中南美洲本地人會收集響盒子炸開后的果實,將它加工成藝術品,因為逗號形狀的種莢很像小海豚,磨光上色后可以制成海豚跳躍造型的耳環、胸針、吊墜。因為果實能夠發聲和能夠爆炸的特點,響盒子也有一些其他的諢名,比如“猴子的手槍”,“猴子的晚餐鈴”,似乎又和“猴不爬”的別名有些矛盾。
能好怎?不能吃,有毒
大戟科植物中有毒的并不少見,比如巴豆、蓖麻、海漆等等,響盒子也是有毒植物之一。它的樹汁接觸皮膚能夠產生較強的灼燒感,會造成皮疹,如果不慎入眼,嚴重情況下會導致失明,口服的話也會造成麻醉效果,南美洲原住民用它的汁液毒魚或是制造毒箭。雖然響盒子樹的木材質量較好、容易處理,但并未成為廣泛使用的木材,也是因為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鋸末會導致呼吸道和眼睛不適。在土法醫療里,有響盒子能治療風濕、麻風、皮膚癤子的民間說法,但并未經科學證實。
轟!炸了!| FLAAR Mesoamerica
響盒子的果實和種子同樣有毒,但部分動物也會食用,比如大金剛鸚鵡就很喜歡吃響盒子的種子。據分析成分,響盒子種子蛋白質和脂肪含量都很高,蛋白質含量超過25%,脂肪含量約37%,但建議不要去品嘗。2017年4月,越南義安省37名小學生中毒住院,“罪魁禍首”就是校園里種植的響盒子樹,學生撿了它的種子吃后出現胃痛嘔吐現象,校內的響盒子樹也被要求清除掉。總之,響盒子如同游戲和奇幻小說中出現的怪物,跟它相處,真的需要多加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