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為人們所熟知的才高八斗的人物,往往都是風(fēng)流才子。
好比齊白石老先生,那一只只蝦,在他的筆下靈動可人,每一幅畫作都能拍出不菲的價格。
齊白石12歲娶原配,57歲娶繼任,85歲鬧著續(xù)弦,92歲仍愛少女,93歲時還有人為他介紹22歲的女友。
北有齊白石,南有張大千,兩人除了都在繪畫方面取得了很高的造詣之外,還有一個相同點(diǎn),就是都執(zhí)著于尋求美色,且都喜愛少女。
張大千一生也是“閱女無數(shù)”,很多女性為其才華所吸引,為其錢財所熱忱,紛紛愿意拜倒他的身下。
與張大千有過過往的女性數(shù)不勝數(shù),但他娶進(jìn)門的正老婆只有四位,她們分別是大太太曾正蓉、二太太黃凝素、三太太楊宛君和四太太徐雯波。
而不知滿足的張大千,還要娶18歲少女,因此遭到三位太太圍毆,大師只用一招,就讓太太下跪認(rèn)錯。
早年間張大千曾有一位結(jié)發(fā)妻子,是他的表姐謝舜華。
兩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相約攜手終老。
奈何,彼時的張大千為謀生計,前往日本學(xué)習(xí)繪畫工藝。
不久后,謝舜華一病不起,遠(yuǎn)在日本的張大千都未能見到妻子最后一面。
此事令張大千備受打擊,不久后,他整日昏昏沉沉,悶悶不樂,甚至一度前往寺廟居住。
可見,張大師也是一位用情頗深的人物。
母親見狀生怕兒子再落下什么病根,趕忙托關(guān)系四處打聽。
得知“曾家有女初長成”,在她的不斷撮合下,張大千開始了自己的正式婚姻。
曾正蓉屬于那種大家閨秀般的人物,她自幼接受封建禮教的熏陶,只知道相夫教子,和意識先進(jìn)的張大千并未有過多的共同語言。
盡管如此,張大千還是帶著她去了上海,不久后兩人生下了一個女兒。
對張大千而言,曾正蓉既是母命難為,又是家中正室,自然不可拋棄。
可他也不會把這顆悸動的心,完全交代在曾正蓉身上。
1922年張大千對身姿婀娜,風(fēng)情萬種的黃凝素一見鐘情,而黃凝素頗通畫藝,也非常傾慕張大千的才華。
就這樣,這個15歲的少女成了張大千的二姨太。
剛開始,張大千對她非常喜愛,夜夜流連于黃凝素的房中,其很多畫作的模特,也都是黃凝素。
而黃凝素也很是爭氣,給張大千生下了8個子女。
黃凝素的性格非常干練,屬于風(fēng)風(fēng)火火的那種人。
自她進(jìn)門,家中的大小事務(wù)皆由她操勞。
從某種意義上說,她是張大千家里的賢內(nèi)助。
因張家一日也離不開黃凝素,所以她無法時常陪在張大千身邊。
張大千整日在外闖蕩,心中難免寂寞不已。
1935年張大千在北京中山公園舉辦畫展,機(jī)緣巧合之下,他相中了天橋邊京韻大鼓藝人楊婉君。
他不由得贊嘆道:“楊小姐的大鼓唱得太好了,聽來感人肺腑,對我的繪畫有很大的啟示。”
楊婉君也對這個才華橫溢、談吐得體、目光炯炯的藝術(shù)家,頗為動心。
就這樣,兩人結(jié)為了夫妻,張大千時常帶著楊婉君出席各種活動,兩人出雙入對,羨煞旁人。
黃凝素看著張大千的春風(fēng)得意,再想想自己這些年任勞任怨還備受冷落,心中難免不甘。
她這個性子耿直的女子,身邊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再這么熬下去,很快就會成了老媽子。
因此,黃凝素寄情于麻將之上,在一推一和之間,心中的愁緒瞬間悵然。
令黃凝素意想不到是,張大千在有了楊婉君之后,竟然還不滿足。
黃凝素和張大千有個女兒,叫作張心瑞。
自幼,張大千將其視作掌上明珠一般,萬分疼愛。
當(dāng)時的張心瑞正值豆蔻年華,在她身上隱約能看見母親當(dāng)年的風(fēng)采。
學(xué)堂上的同學(xué)們聽聞張心瑞的父親是張大千,紛紛想要結(jié)識,或討副畫作,或請其指點(diǎn)迷津。
不過張大千性格有些怪異,他從不愿意和陌生人過多的交流,也很忌諱有人不打招呼,就到自己的大風(fēng)堂。
可張心瑞除外,她可以自由地出入父親的所有空間。
徐雯波是張心瑞的“閨蜜”,兩人極為要好。
她屢屢向張心瑞提及,欲拜會一下其父張大千,而張心瑞知道父親的脾氣,總是說:“我怕咱倆被他給罵出來,還是別去了。”
不過張心瑞還是沒能架住徐雯波的再三請求,只好同意把她帶到家中。
張心瑞不會想到,這一帶,昔日的同學(xué),就成了自己的小媽。
是日,張大千正在大風(fēng)堂中因缺乏靈感而獨(dú)自煩悶。
張心瑞推門就進(jìn),張大千本想呵責(zé),然而看到徐雯波后,眉頭舒展,陰霾消散。
張心瑞給兩人互相介紹了一番,張大千一反常態(tài)的招呼徐雯波這個“陌生人”入座。
徐雯波在大師面前顯得局促不安,她小聲地開口說道:“您的大名,如雷貫耳,有幸一見,果然是名不虛傳。我有個不情之請,想?yún)⒂^一下您的畫坊。如有冒昧,請您原諒。”
張心瑞本以為父親要么會嚴(yán)辭拒絕,要么會面露不悅。然而,張大千滿臉堆笑,并無不暢之意,他當(dāng)即起身,讓張心瑞帶著徐雯波在那里隨便參觀,隨便看。
一邊看,張大千還在一邊為他們介紹。
徐雯波走時,張大千還將她送到了門外,告訴她,只要想來,隨時歡迎。
就這樣,徐雯波成了張大千那里的常客。
一來二去,兩人互生情愫,慢慢地走到了一起。
張大千鐘愛徐雯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盛世美顏;而徐雯波對這個博學(xué)多識,才智雙全的同學(xué)父親深深感染。
因為兩人年齡的差距,他們的交往,在一開始沒有這么明目張膽。
張大千先是用自己的真誠,打動了徐雯波的家人,令他們同意二人繼續(xù)交往。
至于自己家,張大千始終沒有考慮好該如何交代。畢竟,這件事情,看起來著實有些荒唐。可張大千對她甚是喜愛,終于決定鼓起勇氣,向家人坦白。
正當(dāng)張大千與徐雯波商定好,對家人說明真相之際,他的三位太太已經(jīng)在家里為他設(shè)好了“公堂”。
張大千一進(jìn)門,三人就把他團(tuán)團(tuán)圍住。
此三位七嘴八舌,不停地斥責(zé)著張大千的“老不正經(jīng)”。
二太太黃凝素脾氣最為暴躁,她怒目圓瞪,越說越氣,她抬眼間看到了桌面上的一把銅戒尺,直接拿起來,朝著張大千的后背打去。
張大千也萬沒能想到,這個二姨太脾氣竟然如此的暴戾。
手足無措的他,倉促間奪路而逃,徑直跑到了山洞里面去。
這可急壞了張家的一家老小,眾人齊齊出動,漫山遍野的尋找。
最終,人們在山洞里看見了正在打坐的張大千。
眼見昨日圍毆自己的三位姨太太趕來,張大千怨氣難消,任憑大家怎么勸說,他一概不理會。
在眾人一番勸說之后,張大千沉吟片刻,說:“我對這個家已經(jīng)沒有留戀之處,準(zhǔn)備去寺廟里出家。”
此言一出,語驚四座。
張家上上下下這么多人,都靠著張大千養(yǎng)活。
如果他出家了,他們就失去了收入來源。
三位姨太太趕忙跑到了一邊小聲商議,大家都認(rèn)為,張大千如此生氣,是二太太黃凝素的緣故,希望黃凝素能夠主動給張大千道歉。
眼見事態(tài)發(fā)展到了這般地步,黃凝素也只好認(rèn)錯。
她對昨天自己的行為,表示了深深的歉意,可張大千看都不看一眼。
接著,黃凝素直接跪倒在地,帶著哭腔,向張大千道歉。
這滴滴淚水里,摻雜著黃凝素這些年來的委屈,夾雜著她對這個家的最后情感。
張大千當(dāng)即起身,跟隨眾人回家而去。
令張大千沒有想到的是,不久后,他就收到了黃凝素給自己的離婚協(xié)議。
在信里,黃凝素表示,這么多年自己已然心灰意冷,她把八個子女全部留在張家,只希望張大千能給自己一筆錢。
黃凝素從15歲跟著張大千,一直到45歲從他身邊離開,將人生中最為美好的三十年都給了他。
兩人離婚,對黃凝素而言,或許也是一種解脫。
當(dāng)年張大千迎娶楊婉君后,黃凝素都備受冷落,如今他又要再度納妾,黃凝素豈不是更無法得到張大千的絲毫垂憐。
何況,徐雯波還是黃凝素女兒的同學(xué),假使她進(jìn)了門,這是何等的尷尬。
她究竟該與徐雯波以“姐妹之稱”,還是該如何相待呢?
張大千巧施妙計,重新奠定了自己說一不二的地位,也讓自己可以名正言順地迎娶徐雯波。
至于黃凝素,也找到了自己最終的歸宿。
遺憾的是,相守幾十年,共同養(yǎng)育了八名子女的兩人,緣分也走到了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