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5日,國務院批復同意《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定位“新示范、新引擎、新平臺、新城區”的“四新”大目標,明確了五年成形、十年成勢、十五年成城的“三步走”發展目標。兩年時間過去了,起步區里發生了哪些變化?
山東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的居民王潤飛,每個工作日都要穿過一座黃河浮橋,從黃河北岸開車到南岸的市區上班。
但浮橋并非天天通暢,一到汛期、冰凌的時候都要拆掉,每次拆掉的時間不定,有時候長達一個月,每當浮橋無法正常通行時,王潤飛只能繞行周邊的黃河大橋。
山東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居民 王潤飛:走浮橋半個小時就到公司,但繞橋需要一個多小時。
濟南段僅約兩百米寬的黃河,讓生活在黃河北岸的居民飽受交通不便的困擾,也成了黃河北岸地區發展路上的絆腳石。
此外,濟南市區南部,是以千佛山為代表的泰山余脈,是濟南市定位的生態屏障區。在地理條件的影響下,濟南城市發展成東西走向的“油條形”布局。狹長形的城市格局,擠壓著經濟發展升級的空間。
2018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方案》指出“山東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任務艱巨而繁重”,并要求“充分發揮濟南等城市的綜合優勢,打造新舊動能轉換主引擎”。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突破狹長形的城市格局,為新動能尋找集中承載地,濟南將發展的目光落在了黃河北岸。
2023年4月24日,濟南黃河大橋復線主塔順利封頂。它是國內首座五位一體多功能“超級”交通綜合體工程,既有的濟南黃河大橋平行架設,將極大緩解跨河交通壓力。
新的黃河大橋將于2025年建成通車,它承載的是這座城市加快開發黃河北岸的決心。2021年4月,國務院原則同意《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正式獲國務院批復設立。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濟南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
濟南起步區面積約798平方公里,其中約450平方公里位于黃河北岸。新區建設,交通先行,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于2021年通車,濟南鳳凰黃河大橋2022年通車。
?
轉至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