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繼2011年上半年推出“身邊的感動”系列報道受到廣泛好評后,從2011年10月起,我們推出了新欄目“學者筆談”。本欄目將陸續(xù)推出一批我校有影響的學者,重點展示他們在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觀點和見解、思路和做法及理論和實踐,旨在弘揚科學精神,激蕩人文情懷,回歸學術本位,濃郁學術氣象,全面提升交大學術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 “開竅”就是“頓悟”。突然間感覺自己對人生、對社會、對專業(yè)的理解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 讀研是一種濃縮的人生經(jīng)歷,是一個在相對短的時間里對學生進行高強度、全方位訓練,甚至是磨練的過程。
■ 我和自己的學生有一個君子約定,“不管你以后從事什么職業(yè),我一定要假定你今后一輩子從事科學研究事業(yè),并按這個目標訓練和培養(yǎng)你”。
■ 讀研的過程是把自己培養(yǎng)成一個professional(專業(yè)人士)的過程。
什么是“開竅”?
“開竅”就是“頓悟”。突然間感覺自己對人生、對社會、對專業(yè)的理解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一下子進入了一個很高的境界,眼睛一下子睜開了,許多長久困惑自己的問題有答案了,一直覺著很難的事情忽然都變得簡單了,一直想不通的道理突然變得十分明了了!大有“一通百通、神清氣爽”的感覺!所有的人都要不斷地經(jīng)歷這樣的“開竅”過程,才能不斷的進步和和成長。
作為研究生,或者準備讀研究生的同學,應該開哪些竅呢?
第一竅:為什么要讀研?
這是最大的“竅”,也是首先要開的竅。
為什么要讀研?要清楚地回答這個問題,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聽聽我這個1983級的老研究生的故事,也許對你們有點用處。
那是1979年10月,大學入學后不到一個月時,我們幾個同學到一個同鄉(xiāng)學長的宿舍去玩,那個同鄉(xiāng)是“研究生”。這是我第一次知道“研究生”。那時的研究生真是絕對的“稀有動物”,大家對他的恭敬和崇拜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走出他的宿舍,當時我就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我要考研!我要像他一樣,作一個受人尊敬,受人崇拜的人。
我看到那些研究生每天不是去實驗室,就是去圖書館,忙的不可開交,我也每天都刻苦讀書。我們周圍也有很多同學都要考研,大家都在暗暗的較勁,誰也不敢浪費時間。
三十多年過去了,當年那個天真的大一學生,兩鬢已經(jīng)開始灰白,成了一名培養(yǎng)出了50多名研究生的導師了。回想起當年那個鼓舞我考研、讀研的理由,在今天看來,未免有些幼稚。不過,對于一個青澀的大學生來說,一個天真的理想就足夠了。
研究生的學習,將我引入了科學研究的人生道路。現(xiàn)在,我每天腦子里裝的都是“腸道菌群”,心無旁騖地在未知的世界里探索、追求,成了我最大的快樂!
我自小就非常崇拜科學家,對自然奧秘也充滿了好奇心。我認為科學家在為全人類探索道路!在漆黑一片的世界上,科學家走在最前面,不畏艱辛,不怕失敗,頑強地開拓。在經(jīng)歷無數(shù)的失敗以后,也只有很幸運的少數(shù)幾個科學家,才能為人類找到發(fā)展的道路。因此,科學家是那些在上帝那里偷一點光亮,來為人類照亮道路的人。他們是最應該受到重視和尊敬的。
做科學家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你把全部的身心都投進去也不夠用。你要有非常堅韌的意志,你要能承受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你做的事情,全人類只需要做一次!如果你是重復別人已經(jīng)做過的,發(fā)現(xiàn)別人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你的工作一錢不值!
因此,只有很少數(shù)的人,才能成為科學家!只有最優(yōu)秀、最堅韌的人才能在這個行業(yè)里堅持下來并有所成就!
我們生活在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時期!科學家不需要餓著肚子搞科研。科學家不僅有著連歐美國家也開始羨慕的研究條件,一旦的確有成就,也很快可以得到社會的承認。科學家已經(jīng)成為最受人尊敬的職業(yè)。
既然只有很少的人才適合終身從事研究工作,為什么要培養(yǎng)這么多研究生呢?
沒有哪一項人類的職業(yè)活動比科學研究對一個人的要求再高的了。你如果從一個懵懵懂懂的本科畢業(yè)生,經(jīng)過3至5年的認真努力,從開始選題,到設計試驗,到完成試驗,獲得數(shù)據(jù),到分析和總結數(shù)據(jù),到寫成科技論文,到把它發(fā)表在你這個領域比較有名的學術刊物上,最后完成畢業(yè)論文的寫作和答辯,成為一個貨真價實的畢業(yè)研究生,得到你的碩士或者博士文憑,你就徹底的變成了另外一個人!變成一個連你自己都不敢認的人!大有脫胎換骨的感覺。這個時候,你去找工作,可能就不需要參加人頭攢動的招聘會了。也許你的導師一個不經(jīng)意的介紹,你就被某個很好的用人單位相中了,或者,在與訪問你們實驗室的外國專家的交流中,給他留下很好的印象,在他的幫助下然后出國繼續(xù)深造。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讀研期間的科研活動可以讓你經(jīng)歷很多你在一般的工作崗位十年、二十年都不一定有機會經(jīng)歷的事情。因此,讀研是一種濃縮的人生經(jīng)歷,是一個在相對短的時間里對學生進行高強度、全方位訓練,甚至是磨練的過程。讀研期間所做的試驗與讀本科期間所做的實驗最大的不同是,你和你的導師都不知道最后會得到什么樣的結果,那種在黑暗中摸索、徘徊,不斷碰壁,不停的遭受各種挫折的感覺的確讓人非常難以忍受。而那種經(jīng)過艱苦努力以后發(fā)現(xiàn)新的自然規(guī)律給人帶來的愉悅和自豪根本就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有過這種經(jīng)歷的人,自然會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所以,讀研是快速成長的捷徑!
我2000年底調(diào)到交大工作,2005年第一批2名博士生畢業(yè)。張學禮同學在讀期間發(fā)表了兩篇SCI論文,我給他寫了一封能夠充分反映他博士期間成長過程的推薦信,最后他被美國能源部顧問、佛羅里達大學Ingram教授作為博士后錄用,2年不到,被聘為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科學院天津工業(yè)生物技術研究所通過百人計劃引進回來,是科學院最年輕的研究員和博導。另一位同學魏桂芳在讀期間發(fā)表了我們實驗室在微生物生態(tài)學方向的第一篇SCI論文(這是我轉向微生物生態(tài)學研究快8年后發(fā)表的第一篇SCI論文!)。她把自己的簡歷投給可口可樂公司在上海新成立的研發(fā)中心,去爭取一個需要“5-7年工作經(jīng)驗的R&D manager”的職位,結果,一路面試,特別是后面3次英語面試,都很順利,一個沒有任何工作經(jīng)歷的應屆博士畢業(yè)生,被直接錄用為實驗室負責人。
這兩位同學在讀期間,都十分刻苦,而且富于團隊精神和公益心。他們進入高年級后,不僅做好自己的課題,而且協(xié)助訓練低年級的同學,參與管理實驗室,申請課題,接待國際專家,全方位地得到了鍛煉。因此,他們一畢業(yè)就進入職業(yè)的高位開始發(fā)展,用5-6年的時間,走完了別人10年也不一定能走完的路。
現(xiàn)在,每次面試學生時,我都要問,你為什么要讀研?
在我看來,答案很簡單,因為讀研有可能讓你過幾年科學家的“非人”生活,從而讓你徹底地變成一個新人!
我和自己的學生有一個君子約定,“不管你以后從事什么職業(yè),我一定要假定你今后一輩子從事科學研究事業(yè),并按這個目標訓練和培養(yǎng)你”。因為我相信,讀研期間的“培養(yǎng)科學家的魔鬼訓練”,可以讓你變成一個意志堅定、百折不撓、勤奮刻苦、干練高效、思路清晰、有條有理、善于表達、善于溝通的人,你會掌握很多在現(xiàn)代信息社會無論從事什么職業(yè)都離不了的各種技藝和技能,例如,計算機、英語,特別是根據(jù)工作需要快速掌握一門新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這樣的學生,無論是在學術界、產(chǎn)業(yè)界還是政府部門工作,都不會給我這個導師丟臉!我這個人特別愛面子,每個學生都是一個活廣告,他們的腦門上會一輩子寫著“趙立平的學生”這幾個字,走到哪里,都會告訴別人,這是趙立平的學生,他們表現(xiàn)怎么樣,與我的聲譽直接相關。他們好,我自豪,他們不好,我要丟一輩子的人哪!
所以,我希望我的研究生在開始入我的師門之前,想清楚,為什么要讀研的問題。這是一個研究生需要開的最大的“竅”!
第二竅:跟著誰讀研?
明白了為什么要讀研,需要開的第二個“竅”,就是跟著誰讀研,即如何選導師呢?
導師的研究方向與你的興趣相投嗎?你選擇的導師所做的事情一定是你自己有興趣,至少是能夠培養(yǎng)起興趣來。實際上,你讀研期間要做的研究工作,不僅僅是要感興趣,你要充滿熱情才行!充滿激情才行!你要一天到晚想著你的課題而不覺著枯燥和單調(diào),一談起你的課題來,你要兩眼放光,熱情洋溢,自內(nèi)向外散發(fā)著你對這個課題的熱愛和信心,可以深深的感染你周圍的人!沒有這么高的熱情,或者,培養(yǎng)不出這么高的熱情,你很難克服困難,很難堅持下來,難以做出什么有創(chuàng)新性的東西。因此,選擇導師時,首先要對他的研究方向有興趣,愿意深入的了解,并能很快熱愛上她!
導師在他的研究領域里一定要做的越前沿越好!好好查查他的publication list,看看他近年來的產(chǎn)出,看看他在國內(nèi)和國際學術組織中是否以及擔任何種職位?看看他是否被邀請參與國內(nèi)項目指南的制定?看看他承擔些什么機構的項目?經(jīng)費總量大概如何?這些都是一些比較容易看到的“硬指標”。但是,僅僅依靠這些硬指標是不夠的。當年張學禮和魏桂芳選擇我做導師時,我在微生物分子生態(tài)學方向還一篇SCI論文都沒有!剛來交大時科研經(jīng)費也很少。魏桂芳是聽從了內(nèi)蒙古大學生命學院領導的推薦,來我當時工作的山西大學跟我讀研的。張學禮是交大少年班最后一屆的學生,也是聽了交大生命學院領導的推薦來跟我讀的。相信他們都不后悔自己當初的選擇。
導師要關心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成長。導師不能只是關注學生的科研工作。其它方面的發(fā)展也很重要。比如,要讓學生學會關心集體,關心他人。例如,一個非常實際的標準,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用完東西放回原處”。在一個大多數(shù)人都很自覺,懂得關心別人的實驗室,所有試驗需要的器材和藥品,都會規(guī)規(guī)矩矩的放在規(guī)定的位置,準備試驗時不需要花很多時間找東西。如果每個人都圖自己方便,心目中沒有別人。勢必會出現(xiàn)用完東西隨手亂丟,甚至為了自己方便私自藏起來,很快所有的東西都不知去了哪里。所有的人都在做re-search(反復找東西),而不是research(研究)了。如果一個導師,“用完東西放回原處”的規(guī)矩在他的實驗室都建立不起來,或者根本就不在乎你們花多少冤枉時間找東西,你恐怕在選他做導師之前要三思!
如果條件許可,最后找你感興趣的導師談談。沒有任何交流能夠像當面談話那樣讓你對一個人產(chǎn)生比較準確的“感覺”。談一會兒話,你就會憑直覺判斷你是否喜歡跟著這個人度過自己一生中最寶貴的那幾年青春年華!當然啦,導師也會利用這個機會好好看看你是否合適做他的學生,雙向選擇嘛!
問一問那些已經(jīng)跟了這個老師幾年的學生,了解一下他們的看法和感覺,也對你很有幫助。例如,有一次統(tǒng)考的碩士生選導師時,我的一個在讀學生就收到一條新同學的短信“師兄,趙立平那里怎么樣?變態(tài)嘛?”。不過,我早在大半年前就把學生物色的差不多了,這時候才打聽,未免太晚了。
說了這么多選導師的注意事項,可能你也還是沒有完全“開竅”。不過,沿著我給你提供的思路往下走,你離“開竅”就不遠了。
好的導師永遠是難選到的,怎么才能引起他的注意,讓他認可你,實在也是對你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堅持精神的考驗。能在選擇好導師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正好說明你搞科學研究大有前途!因此,在和導師接觸之前,要做好功課,下夠功夫,讓導師看到你的真誠、決心和潛力。
做導師的如果選不到好學生,那他也沒法子“混”下去。所以,科研搞得好的導師,也有很多吸引和選拔優(yōu)秀學生的絕招,這是相輔相成的。一點也不奇怪。
祝你好運!
第三竅:如何讀研?
明白了自己為什么要讀研,也通過了考試,獲得了研究生的學籍,并且選好了導師,接下來需要開的第三“竅”,就是“如何讀研”?
讀研的過程是把自己培養(yǎng)成一個professional(專業(yè)人士)的過程。任何一個領域或者行業(yè)的專業(yè)人士,都需要具備一些必不可少的知識、素質(zhì)和技能。要想成為專業(yè)人士,你需要從讀研的第一天開始,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準確的理解和把握每一個基本概念,能夠準確無誤的使用所有的專業(yè)名詞(中英文的),特別是那些本學科領域已經(jīng)很成熟的概念、觀念和理論,你要理解的十分準確和到位,不能模棱兩可。本來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可是,我發(fā)現(xiàn)很多很聰明的學生,進入研究生階段后,本科期間應該掌握的概念居然也不清楚。這說明本科期間的訓練實在是形同虛設!從名牌大學來的學生畢竟還是好一點,可是也很不理想,根本經(jīng)不住追問,許多概念說不清楚其準確的含義,中文名詞不太清楚,英文術語更是一塌糊涂。因此,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你到了研究生階段,需要惡補本科期間沒弄明白的概念,同時要學習很多新的概念,而且,研究生期間的概念因為接近學科前沿,往往一個名詞,可以有幾種不同的理解,每一種理解你都要清楚。在和別人討論問題時,你一定要知道雙方對有爭議的名詞的用法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你要與對方約定好采取那一種理解,否則,你們根本無法溝通和交流。如果你連一些成熟的、沒有爭議的概念也理解的不準確,那你根本就無法形成自己的科學思維,更無法與同行討論科學問題。
所以,搞清楚每一個基本概念的含義,準確的使用每一個專業(yè)術語是讀研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不可忽視。
上課和聽學術報告是弄清科學前沿概念最好的機會。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完全可以揪住老師或者報告人問個究竟。如果你問的是他們回答不上來,或者講不清楚的問題,恭喜你,你進入科學前沿了。
你這樣刨根問底,也會促進老師提高。我們會很感激你的。
第二,搞實驗科學的,要學會很多實驗技能。所有的這些技能都是由一個又一個的單項動作組成的。你要讓自己的每一個動作都準確和到位。一招一式,看上去都像回事。你只要一出手,有經(jīng)驗的人就能看出你研究生期間受到的訓練怎么樣。從一個又一個的單項動作訓練自己的實驗技能,把自己培養(yǎng)成一個熟練、周全的“好把式”,應該是讀研的極為重要的任務。跟著高年級的師兄、師姐認真學習,是培養(yǎng)操作技能的效率最高的途徑。在日常工作中,要勤于觀察、勤于思考。注意師兄、師姐的每一個動作,琢磨為什么要那么操作。從中總結出規(guī)律和竅門來。實際上,在本科期間,每一門有實驗的課程,都在教你基本動作的要領。可惜的是,很多同學對那些實驗不夠重視,沒有能夠把自己的基本功訓練好,比如,量桶和燒杯的用法,很多同學都不標準。本科期間訓練不扎實,到了研究生階段操作基本功也需要惡補。這也是一個常見的問題。
第三,要學會看文獻、做ppt報告以及寫文章,特別是英文的口頭表達和寫作。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要學會與別人溝通。要學會溝通,學會協(xié)調(diào)各方面的關系,培養(yǎng)團隊精神,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科技人才。這需要注意四個問題:一是,學會讀懂別人的感情反應。在和別人交流時,不要只顧自己的表達,要注意對方的細微的感情反應。并對交流方式及時做出調(diào)整。二是,要有寬廣的胸懷,不要嫉妒周圍人的成功。要相信世界上的機會是足夠多的。這次你沒有得到,別人得到了。你要真誠的為他高興。也要相信,會有更適合你的機會在等著你。三是,無論是研究工作不順利,還是與別人有了矛盾,要首先問自己錯在哪里?不要把責任推給客觀條件,不要總是責怪別人。四是,對偉大的自然,要身懷敬畏之心,不要稍有進展了,就不知天高地厚;為人要謙遜,甚至是謙卑,惟有此,才能從別人那里學到一點東西。學生腹中空空,是沒有資格謙虛的,要抱著謙卑的態(tài)度對待我們周圍的世界!
說了這么多,要想讀好研,用功是最關鍵的。不用功,卻想得到文憑,不肯吃苦,卻企盼收獲,是不少研究生的通病。研究生們聚在一起,如果不是熱議科學問題,而是比誰的論文做的輕松,誰的導師抓的不緊,讀研之余,還可以出去打工撈外快,那就值得認真反思自己當初讀研的選擇了。還有相當一批人,認為導師把自己當勞力,做實驗是給老板賣命。其實,你要想明白,動手做事情越多,你學的本事就越多、越大。你從一個生手,變成一把好手,你知道自己要把多少錢沖進下水道才行嗎?如果導師的目的僅僅是做好實驗,雇上幾個手藝好的技術員可能更加高效一些。你再想一想,如果你的論文沒有能夠發(fā)表,你和導師誰的損失更大呢?青春可是用錢買不來的哦!所以,故作世故,認為自己看透了人生,其實才是最傻,最不開竅的。
希望我們的學生都能早點開竅!
學者小傳
趙立平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上海系統(tǒng)生物醫(yī)學研究中心營養(yǎng)系統(tǒng)生物學實驗室主任。1989年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博士畢業(yè)。1993至1995年為康奈爾大學訪問學者。2005至2009年擔任上海系統(tǒng)生物醫(yī)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上海市優(yōu)秀學科帶頭人。國際微生物生態(tài)學會(ISME)常務理事。Systematic and Applied Microbiology,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F(xiàn)EMS Microbiology Ecology,Microbial Biotechnology等國際刊物編委。
他領導的團隊在國內(nèi)最早系統(tǒng)開展微生物分子生態(tài)學研究,在復雜微生物群落結構分析技術和統(tǒng)計計算方法、結構與功能相關性等方面做了很多創(chuàng)新性工作,特別在腸道菌群與肥胖等代謝性疾病的關系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提出“代謝性疾病的腸源性學說”。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 國際微生物生態(tài)學會會刊(ISME Journal)等刊物發(fā)表研究論文三十余篇。應邀在國際微生物生態(tài)學大會、國際人類微生物組大會、國際糖尿病技術大會、美國微生物學會年會等一系列國際會議做大會報告、特邀報告。目前的研究重點是,營養(yǎng)如何通過改變菌群從而影響代謝性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以及如何挖掘、利用中國傳統(tǒng)養(yǎng)生食材和中醫(yī)藥中的有效成分,通過調(diào)理菌群結構進行代謝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