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丁學印已經近30年了,空學了一些篆刻歷史上的大家們的知識,知道些名人軼事,理得一些印人史話,對于篆刻的入門之法,知之甚少,但在這個系列里,不寫一點自己的篆刻入門心得,總覺得少點啥,前一次寫了一篇《學習篆刻到底應該如何入門和提高?》發了出來,好多朋友說寫得實在,今天只是把那個文章里沒講明的,再找個重點說一說。
嗯,今天就只說“印中求印”這四個字。
印中求印,從字面上講,就是從已有的印章中尋找刻印的方法和提高篆刻的藝術修養。也就是說,通過學習和研究,以及臨摹已經有的印章,把這些已有的印章作為原型和范本進行學習、研究,并且據此以創作和提高自己的篆刻水平。
就像寫字要從學習歷代法帖、碑刻的方法一樣,印中求印,基本上也算是印人學習篆刻的必由之路。前面我介紹了自從文彭以下的各代篆刻人的篆刻經歷,幾乎他們都是從秦漢實用印章入手,而從秦漢的這種“印宗秦漢”理論,正是“印中求印”的初級上手門徑。
最初學印時,就是自己找了點印石,并且也不是什么好石頭,從現成的文化書上找一些現成的字句,到篆刻字典里找出來這些字的篆書寫法,拿個小鏡子,照著這個字,從鏡子里取個反字(那時還沒有電腦和互聯網,沒現在這么方便。)然后,再寫到紙上,再慢慢學會了上石,然后就下刀刻去,不講章法,不講刀法,不講布局,就只是刻,刻得不好時,就磨了再刻,如此反復,最后總能有幾方滿意的印章出來,自己也不知天高地厚去琉璃廠弄了個印譜本子,自己一方一方地鈐蓋上去,用自己寫的不怎么周正的毛筆字記下日期,這就算入手了。
后來陸續參加了幾次比賽,竟然還拿了名次,現在想想都替自己慚愧,因為,當時實在是對章法、刀法一無所知,所憑的僅是自己的興趣、想刻就刻。后來,因為家人的影響,覺得自己要認真學學,這才發現了漢印,接觸到“印宗秦漢”這種學印理論。
于是,找印譜,一方一方地模擬開刻。力爭把線條寬窄、字畫平曲、布局實虛、刀法沖切,印面古拙等都想盡一切辦法刻得一模一樣,這個過程真心不是個容易的事兒,一方印就費去好多時光,因為把一方印刻得與兩千年前的印章一模一樣,的確是件不易做到的事情,有時,一刀重了,一刀輕了,碰到個石頭茬子,都會使前功盡棄。大約十幾方漢印刻過,這才領悟到,漢印里的章法,刀法,實在精妙絕倫。筆畫的曲直、粗細,布局的實虛、紅白,都在一方方的印章實踐中找到了一點自己的經驗,這是布丁印中求印的最初學習心得。
以上這些是我“印中求印”的起始,此時,我尚對篆書書寫完全空白,既沒學李斯、李陽冰,當然也不知鄧石如、吳昌碩是何人,就是一方一方漢印地摹刻下來,就是在積累刀法的熟練,應當是在積累自己的肌肉記憶,每次刻刀入石,都是一字習練的過程,時間越久,就越覺得漢印給了我“印中求印”的過程提供了最佳的指引,漢印的莊重,古樸,平實,都于篆刻初學者有很大的助益。因此,布丁得出來的結論是,印中求印非常適合于篆刻初學者,“印宗秦漢”的“印中求印”為篆刻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入門途徑。
如果不是學漢印,布丁是沒辦法學到治印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的,很有可能會走入一些炫酷的章法、刀法或者越刻越怪,或者刀法飄浮,最終難窺篆刻學習的門徑。因此,布丁得出一個結論:“印中求印”從漢印入手是初學篆刻最好的方法。
(關于篆刻的閑言碎語24)
新浪微博:三小布丁
公眾號:三個小布丁
個人微信號:sangexiaobu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