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中亞地區,除了塔吉克斯坦外,均為突厥語國家,但在歷史上并非一直如此。
中亞的阿姆河與錫爾河流域本是雅利安人的故鄉,從公元前2000年開始,雅利安人一部分南下進入古印度,創立了恒河文明;一部分向西進入伊朗地區,創建了波斯文明。但在中亞地區的雅利安人并沒有形成統一的政權,所以后來不斷被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貴霜帝國、薩珊波斯等征服。
至公元7世紀和8世紀,西亞的阿拉伯帝國和我國的唐朝均將勢力深入中亞。但不管是波斯、希臘、還是大唐、阿拉伯,中亞地區都是這些帝國的邊疆,各個帝國對中亞的統治也并不十分穩固,也沒有直接改變這里的信仰和人種。
中亞的信仰和人種的真正改變在公元11世紀,其原因便是三大突厥王朝——喀喇汗王朝、伽色尼王朝、塞爾柱王朝的崛起。遼國滅亡后,耶律大石曾率軍西征進入中亞,西遼也曾成為中亞霸主,但最終并沒有改變中亞歷史的走向。
接下來我們就來梳理一下這三大突厥王朝的歷史脈絡。
1、喀喇汗王朝和伽色尼王朝瓜分波斯薩曼王朝
公元751年,阿拉伯帝國軍隊在怛羅斯擊敗大唐帝國之后,在中亞取得了優勢地位。但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歷史進程卻極為相似,當大唐在9世紀陷入藩鎮割據之時,阿拉伯帝國各地的總督也紛紛自立,割據一方,哈里發逐漸變成了名義上的共主。
公元874年,薩珊波斯國王的后裔艾哈邁德被任命為東伊朗地區的總督——埃米爾,東伊朗基本就是現在的中亞地區,此后艾哈邁德雖然名義上仍尊帝國哈里發為宗主,但實質上已經獨立,這便是波斯薩曼王朝。
薩曼王朝是中亞地區最后一個雅利安人的王朝,這一時期的波斯人雖然改信伊斯蘭教,但其制度和文化依然是波斯文明。
歷史進入公元10世紀末年,薩曼王朝衰弱不堪,王朝貴族在內部的爭斗中不斷引入突厥人作為雇傭兵,最終被來自東西兩面的兩個突厥王朝所瓜分。
這一年是公元999年,波斯薩曼王朝的河中地區被喀喇汗王朝所征服,東伊朗地區則被伽色尼王朝所占領,此后中亞開始了突厥化的進程,并一去不回頭。
中亞地區的伊斯蘭化始于波斯薩曼王朝,但突厥化則源自喀喇汗王朝、伽色尼王朝,以及后來的塞爾柱王朝。
2、喀喇汗王朝
喀喇汗王朝的歷史,應當屬于中國歷史的一部分,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黑汗”。
喀喇汗王朝的建立者來自哪里?眾說紛紜,但一般認為是唐朝時期的回鶻,其被黠戛斯所滅之后西遷至我國新疆地區所建。
喀喇汗王朝是一個突厥化的伊斯蘭王朝,但其最初信仰的其實是薩滿教與拜火教,喀喇汗王朝皈依伊斯蘭教是受薩曼王朝的影響。
公元960年,也就是趙匡胤建立宋朝的同一年,巴依塔什宣布伊斯蘭教為國教,20萬帳突厥人入教。從此,喀喇汗王朝成為第一個突厥語民族的伊斯蘭王朝,這也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伊斯蘭王朝。
喀喇汗王朝的可汗自稱“桃花石汗”或“東方與秦之主”,而桃花石汗則是“中國君主”的意思。
《宋史·回鶻傳》中記載:
先是,唐朝繼以公主下嫁,故回鶻世稱中朝為舅,中朝每賜答詔,亦曰外甥。五代之后皆因之。
所以,喀喇汗王朝可汗稱宋朝皇帝為“漢家阿舅大官家”。
喀喇汗王朝和伽色尼王朝瓜分了薩曼王朝后,又在公元1004年滅了我國的西域佛國于闐國,最終在中亞與伽色尼王朝以阿姆河為界。其版圖極盛時期東起庫車,東南起羅布泊,西至咸海、花剌子模,南臨阿姆河,北至巴爾喀什湖、七河流域,大致相當于當年唐朝的安西和北庭兩大都護府。
河中地區
公元1041年,喀喇汗王朝正式一分為二——東喀喇汗王朝和西喀喇汗王朝,這一分裂與300年后蒙古人的察合臺汗國極為相似。
公元1083年開始,西喀喇汗王朝被另一個突厥人的塞爾柱王朝所征服。
公元1130年,東喀喇汗王朝也臣服于塞爾柱王朝。
2、伽色尼王朝(又名哥疾寧、加茲尼)
伽色尼王朝,是與喀喇汗王朝并存于中亞的另一個突厥人王朝。但與喀喇汗王朝不同,伽色尼王朝的奠基人阿爾普·特勤本就是薩曼王朝的呼羅珊總督,伽色尼王朝的建立屬于薩曼王朝的內部造反。
伽色尼王朝建立之后,一樣承認阿拉伯哈里發的宗主權,在與喀喇汗王朝瓜分薩曼王朝后繼承了薩曼王朝,其極盛時期囊括了北印度、阿富汗、花剌子模和波斯的大部分地區。
伽色尼王朝的國王稱“蘇丹”,這也是阿拉伯帝國內部的自立政權第一次使用“蘇丹”的稱號。如果與中國相比,伊斯蘭世界的“哈里發”大約相當于皇帝,而“蘇丹”便相當于國王。
公元11世紀后期,隨著塞爾柱王朝的崛起,伽色尼王朝開始衰落,并逐漸退出河中地區,向北印度方向發展。至公元1186年,伽色尼王朝被阿富汗地區的古爾王朝所滅。
3、塞爾柱王朝
塞爾柱王朝的建立者是一支被稱為古思人的突厥部落。古思人,應當就是我國史料中的“烏護”,原本居于我國天山東部,《隋書·鐵勒傳》記載:
伊吾以西,焉耆之北,傍白山,則有烏護。
塞爾柱王朝由其酋長塞爾柱克(Saljuq)的名字而得名。
阿拉伯帝國的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長期受波斯人掌控,巴格達則受制于波斯人的布韋希王朝。為了擺脫波斯人的控制,阿拉伯哈里發不斷吸收突厥人作為雇傭兵,塞爾柱突厥人便是最著名的一支。
公元1055年,塞爾柱人在圖格魯克伯克的率領下,征服波斯全境之后進入巴格達,滅了波斯人的布韋希王朝。哈里發為了感謝圖格魯克伯克,封其為蘇丹,號“東方和西方之王”。
公元1071年,塞爾柱人在曼齊克特大敗拜占廷軍,俘獲拜占廷皇帝羅曼努斯四世,并引發了歐洲的十字軍東征。
之后,塞爾柱蘇丹桑賈爾在中亞擊敗喀喇汗王朝和伽色尼王朝,這是塞爾柱王朝的巔峰時期,帝國的版圖從中亞一直延伸至小亞細亞。
這便是耶律大石的西遼進入中亞地區時的局勢:三大突厥王朝之中,塞爾柱王朝一家獨大,喀喇汗王朝和伽色尼王朝衰弱不堪。
這三大突厥王朝,最終改變了中亞地區的民族和文化格局,原本屬于佛教的雅利安人,最終變成了伊斯蘭教的突厥人。而未被突厥同化的雅利安人最終被驅逐至帕米爾山區,就是今天的塔吉克斯坦。
西遼進入中亞之后,1141年在卡特萬戰役中大敗塞爾柱王朝,稱霸中亞,這是后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