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芪脾主運谷化精,輸布津液,人過中年,脾氣漸虛,運化失常,水谷不化精微,卻游溢血中,或排出體外,故進食卻見消瘦,血糖偏高,脾虛升運無力,津液不能上承,故口干不渴:脾不攝精,水精下趨,故多尿,黃芪補脾助運,使水谷升化精微,并輸布周身,使水津能上承,從而血糖自降,津液布達,不治津而津自生,口渴得愈。藥理學證實,黃芪可以激發胰島素敏感性,能雙向調節血糖,糖尿病人多數有氣陰兩虛癥狀,黃芪補脾益氣,針對氣虛,我常用白術,山藥等與之為伍。
2蒼術
身體肥胖易此病,大多見乏力,口渴不欲飲,飲食無味,周身困重等脾虛濕阻之象。體胖者多數缺少運動或嗜食肥甘厚味,致使脾運矢滯,谷精不易化,溢于血中形成高血糖。脾不布津,而成濕阻,故見渴不欲飲,周身困重:谷精不守,溢于尿中,故見尿甜。蒼術健脾助運燥濕,斂脾精,可輕身減肥,待脾氣健旺,濕化氣展,津液布達,諸癥即得以消失。
3葛根,意苡仁
氣機的升降影響著水谷精微的轉輸運化,從而影響血糖。葛根能升發脾津,薏苡仁能降瀉脾濕,一升一降,脾運復常。此二藥又均能治療消渴,如能在處方中添加之,常可使治療事半功倍。
4知母,丹參,佩蘭,白僵蠶
此病氣陰兩虛最常見。脾虛不能輸津濟胃,胃土燥熱內生,故見消谷善饑:燥熱傷津,陰虛更甚,氣虛運血無力,又有燥熱耗傷陰血,勢必凝而成瘀,脾不布津,津停為濕:氣虛不運,燥熱所在,煎熬水濕,必有凝痰膠結,所以糖尿病人燥熱,痰瘀,濕濁為其標,它們經常互為因果,相互影響,致使病情復雜多變,有時也共同處于矛盾的統一體中,知母清火滋陰,善治燥熱,丹參涼血活血,祛瘀生新.佩蘭化濕醒脾,又不傷陰,百僵蠶善化頑痰,能增加胰島細胞,臨證要根據脈證的動態變化,調節各藥的劑量,以解除矛盾,消除癥狀。
5五味子
脾病及腎或房勞傷腎,使腎失封藏,精微下漏,可見蛋白尿及尿糖,五味子補腎固攝,與桑螵蛸,金櫻子伍用,可獲顯效。
6肉桂
對陰虛火旺病人,小劑量肉桂可以引火歸原。對久病陰陽兩虛病人,肉桂更可以補陽布津。上等肉桂可以降低血糖,激發胰島素的敏感性。故為我喜用之品,但我一般不用大劑量。
本病病機主要在氣陰兩虛,燥熱,痰瘀,濕濁內留。早期“三多一少”癥狀不明顯,可僅有血糖增高,或伴有脾虛癥狀,治療當健脾為主。之后〃三多一少〃逐漸出現,可按“三消〃理論分型論治。當燥熱大勢已去,氣陰虛可成為主要證型,同時陰損及陽,痰瘀互結,或變生他病。此病大過復雜,區區幾條雜論,難以盡述所有,只能選其重點,挑其精要,以求拋磚引玉之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