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楚楚整理
初診:2014年1月13日。張某,37歲。因“失眠3年”就診。
患者3年來睡眠差,每日須臥床3小時才可入睡,一天睡4小時,平素月經規則,末次月經2013年12月10日,量少,經期前2天點滴出血,色暗紅,質中,有血塊,偶有痛經,有乳脹、腰酸。納可,二便暢,面生痤瘡,平時煩躁易怒。生育史:1-0-2-1,2次為無痛人流,1次為剖宮產。舌淡紅,苔薄白,脈細。
中醫診斷:不寐(心腎不交)。
治則:清熱化痰,寧心安神。
方藥:溫膽湯(竹茹10g、枳殼9g、半夏10g、陳皮8g、茯苓12g、生甘草5g、生姜3片、紅棗6個)加川連3g,肉桂1g,酸棗仁30g,夜交藤30g,磁石15g,遠志10g,菖蒲10g,7劑。
二診:2014年1月20日。睡眠較前明顯好轉,夜里可睡5小時,易醒,醒后不易入睡癥狀較前好轉,末次月經2014年1月13日至1月20日,量中,色紅,舌脈如上。
方藥:中藥守上方加龍骨20g,7劑。
三診:2014年1月21日。一夜可睡7小時,舌脈如上。
方藥:中藥守上方14劑。
四診:2014年2月12日。因前往異地生活,近日睡眠不佳,舌脈如上。
方藥:溫膽湯加酸棗仁30g、夜交藤20g、合歡皮15g、龍骨30g、遠志10g、菖蒲10g,7劑。
五診:2014年2月19日。寐可,可睡7小時,舌脈如上。
方藥:中藥守上方加五味子5g,14劑。
按語:溫膽湯治療膽怯易驚,頭眩心悸,心煩不眠之膽郁痰擾證??捎袊I惡呃逆,苔白膩,脈弦滑等脈癥。總病機在“痰”,因患者素體膽氣不足,復由煩躁易怒,致情志不遂,膽失疏泄,氣郁生痰,痰濁內擾,心失寧謐,故臥不安;氣滯痰結,瘀熱內生,氣機不暢,沖任失調,則月經異常,面發痤瘡。方中以半夏化痰祛濕,和胃止嘔,胃和則寐安;竹茹清心祛痰,枳實順氣下痰,痰消則郁除;陳皮理氣和中,少佐姜、棗、草,調和營衛,全方清熱化痰,利膽和胃,安神定悸,為治療失寐之常用方??紤]到患者年久不寐,病情反復,馬老以川連入心經,導心火,清心安神;肉桂補腎陽,益腎陰,交通心腎;酸棗仁斂陰養心,夜交藤補血寧神;磁石重鎮降逆,遠志、菖蒲祛痰安神;酌加此七味均有安神助眠之效,全方水火共濟,補斂兼施,平衡陰陽,調整節律。藥后無不適,二診睡眠恢復,經色轉鮮。酌加龍骨,合磁石重鎮安神,功效更著。服藥半月后,患者病情已向愈,因外出異地生活,作息不規律,癥狀再現,故馬老再以此方化裁,因川連苦寒,肉桂大熱,均不宜久服,且病已去大半,故去其二藥,患者素煩易怒,情志不舒,夜交藤減量,以合歡皮行氣開郁,寧心安神;《本草從新》載磁石“重鎮傷氣,可暫用而不可久”,故以龍骨代之,龍骨性甘澀,味平,可定魂魄,養精神,安五臟。七劑后寐佳,可睡7小時,病已痊。繼以守方鞏固治療以善后,加五味子收澀生津,補腎寧心。病有出入,癥有反復,需審證求因,藥后已痊,更應慎起居,避風寒,人體才易康健。仲景重視將息之法,蓋因藥到三分,功在七分也,故中醫勝在康復指導,值得我們重視與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