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運用經典名方“延年半夏湯”治療此案。取得的滿意療效。取效的關鍵還是辨證論治。案例如下:
盛某某,男,56歲。2014年9月28日初診。
患者多年慢性支氣管炎。每逢季節變化、油煙異味刺激和身體虛弱則出現咳嗽、咽部不適。咳嗽性質為干咳,無痰,入睡前偶有咽癢。咳嗽呈陣發性。飲食一般,不貪寒涼。休息一般,工作繁忙,易勞累(企業老板)。個高、體瘦。面色青暗無光澤,眼周特別明顯。手溫一般。切診脈弦緊,尺大。舌形大薄,苔白微膩。
證屬:體弱久病,肺脾腎虛。操勞過度,肝用過度,金水無以養木,罷極之本易傷。故而面色青暗,本氣外漏。脈象弦緊尺大。咳嗽久治不能根治,五臟致傷,窮必歸陰入腎。治療肺腎標本同治。脾胃中州斡旋上下。
思此咳嗽前醫多用肺經止咳,不效者未曾考慮下焦肝腎。憶我跟師郝印卿教授抄方時,他曾對我講解咳嗽治療,談到中醫大家岳美中前輩對“延年半夏湯”情有獨鐘。
岳美中先生在其醫案中談到“延年半夏湯”認為此方對突發性的胃脘痛(胃痙攣)和支氣管哮喘證偏寒的有很好的療效。用之得當,立桿見影。
延年半夏湯,出自《古今錄驗》,載于《外臺秘要》。日本醫家對此方頗有研究,《漢法醫典》中即收錄本方。
組成:檳榔,桔梗,枳實,前胡,半夏,鱉甲,人參,生姜,吳茱萸。
先生認為此方屬肝胃同治,方中除有半夏生姜吳茱萸和胃降逆外,還有大量和肝鎮肝之品,對肝胃不和之胃痙攣用之特效。
先生曾治40歲一男性胃脘痛患者,每一發作,遍地翻滾,嘔吐不止,疼痛難忍,脈弦細而緊,遇怒更甚,多方醫治無效,經用本方數劑而愈。日人提出了此方的應用指征:①凡見胃部時有劇烈之疼痛者,且疼痛往往波及于左側胸部及肩胛部;②凡見患者喜屈其上體抵壓疼痛之部位,以冀圖減輕疼痛者;③疼痛時發時止者;④多噯氣欠伸,嘔吐后疼痛可緩解者,均可投用本方。岳美中先生認為延年半夏湯治突發性陣咳作喘,痰帶白沫,舌苔白膩,癥屬偏寒者有效。先生醫案如下:
蕭× ,女性 ,,42歲 ,唐山市人。夙有支氣管喘息宿疾。診視時復發甚劇 ,持續二十余日,晝夜迭進內服藥及注射劑,無效。已瀕于危,其夫倉皇備后事。其癥作突發性陣咳,咳則喘,咳喘作須 10余分鐘,咯粘液樣的白沫痰,至痰咯出而氣道無阻始漸平息。但隔半小時或一小時而咳喘又作,晝夜約 20余次,不能平臥,只以兩手抵額,伏于枕上,其面目因頭久垂而現浮腫象。診其脈虛弱無力,惟左關浮細而弦,無熱,舌苔白膩,精神困憊,不欲睜眼,見醫生至稍抬頭即伏枕上,作喘息聲,自云痛苦萬狀,不欲求生。根據其脈象及現癥舌苔,姑投以延年半夏湯,不意服藥后夜間即能平臥,續進一劑,竟霍然自愈。
清半夏 9克,炙鱉甲 12克,前胡 6克,苦桔梗 4. 5克,東人參 6克,炒枳實 3克,吳茱萸 9克,檳榔片 4. 5克,生姜片 9克,水煎溫服。(《岳美中醫話集》)
經過學習岳美中老先生的經驗,本方在臨床中時時可以用到。考慮到患者的實際情況,本案我略作加減如下:
鱉甲12(先煎半小時),炒檳榔6,吳茱萸3,前胡9,桔梗9,法半夏15,枳實6,黨參20,紫苑30,茯苓15,防己10,生姜三片。五付水煎服分早晚兩次。
服上方三付時咳嗽止。五付服完感覺精神很好。后給予苓桂術甘湯加減繼續調理脾胃。
按:“延年半夏湯”的方解很多。主要認為鱉甲引陽入陰搜邪外出。我想強調的是本案中重用黨參和紫苑加茯苓和防己。防己,茯苓有“木防己湯”的意思。因為病人面色暗,水氣不化,源于腎氣不足。重用黨參在于補氣運藥。紫苑色紅入血分搜邪,如果邪入血分,我的經驗是多用、重用紫苑,效果很好。黃元御《長沙藥解》中解釋紫苑:味苦溫。主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去蠱毒痿蹶,安五藏。生山谷。味苦、辛,入手太陰肺經。降氣逆而止咳,平息賁而止喘…..紫菀清金潤肺,止咳定喘,而兼善斂血。勞嗽吐血之證,因于肺逆而不斂,肺氣清降,則血自斂矣。其諸主治,開喉痹,通小便,定喘促,破息賁,止吐血,住便血,療肺癰,行膿血,皆清金降逆之力也。
本文轉載自http://blog.sina.com.cn/u/2621205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