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型題(最佳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8分)。
(每小題有A、B、C、D、E五個備選答案,其中只有一個為最佳答案,其余選項為干擾答案。在五個選項中選出一個最佳答案,并按考試規定的方式將答題卡相應位置上的字母涂黑。)。
1.在中醫學中,最先論述衛氣營血概念的著作是: ( )。
A《黃帝內經》 B《傷寒雜病論》 C《溫疫論》 D《溫熱論》 E《溫病條辨》
2.我國第一部溫病專著是: ( )。
A葉天士《溫熱論》 B吳鞠通《溫病條辨》 C薛生白《濕熱病篇》
D吳有性《溫疫論》 E陳平伯《外感溫病篇》
3.下列何種溫病為溫熱性質的溫病?( )。
A風溫 B春溫 C伏暑 D溫毒 E濕溫
4.“逆傳心包”是指:( )。
A由肺傳入心包 B由肺傳入營分 C由肺衛傳入心包
D由氣分傳入心包 E由營分傳入心包
5.邪熱迅速化燥入胃,津液被灼的舌象是:( )。
A苔色老黃焦燥起刺 B苔黃而干燥 C苔灰而干燥
D白砂苔 E舌質紅絳
6.溫熱釀痰蒙蔽心包,其神志異常的特征是:( )。
A神昏譫語 B昏憒不語 C神志如狂 D時明時昧 E神情呆鈍
7.身熱,口苦而渴,心煩,小便短赤,舌紅苔黃,其治法應是:( )。
A辛寒清氣 B清熱瀉火 C清氣涼營 D透熱轉氣 E養陰生津
8.暑濕彌漫三焦證的首選方劑是: ( )。
A三仁湯 B甘露消毒丹 C三石湯 D蒿芩清膽湯經 E溫膽湯
9.癥見身熱汗出煩渴,喘咳,胸悶胸痛,痰粘不爽,舌紅苔黃,脈數,宜用何法? ( )。
A宣肺化痰止咳 B清熱化痰 C清熱止咳 D清熱宣肺 E清熱養陰
10.風溫肺熱發疹,其病變在:( )。
A氣分 B衛分 C氣營 D營分 E營血
11.溫病學的形成階段是在: ( )。
A晉唐 B宋代 C金元時期 D明代 E明清時期
12.身熱不揚的表現為: ( )。
A發熱不高 B發熱較低,午后熱甚 C發熱以下午為甚
D發熱以夜間為甚 E身熱稽留,而熱象不顯
13.論治濕溫,下列哪項提法不當:( )。
A初起衛氣同病,宜解表清氣 B表解以后,宜宣化氣分濕邪,佐以清熱
C濕熱俱盛,宜苦辛通降,化濕清熱
D熱重于濕時,當以清熱為主,兼以化濕
E分解濕熱,濕去熱孤
14.下列哪一項不屬于濕溫病的特點:( )。
A發病緩傳變慢 B病程較長 C脾胃證候顯著
D易于形成熱閉心包 E發生于夏秋季節
15.濕溫病,溫邪化燥,證見灼煩燥,便下鮮血,舌質紅絳,治宜:( )。
A先服獨參湯,繼用黃土湯 B甘露消毒丹加減 C犀地清絡飲
D犀角地黃湯 E清營湯
16.“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權”,其語出: ( )。
A葉桂 B章虛谷 C薛生白 D吳鞠通 E王孟英
17.首創秋燥病名的醫家是:( )。
A劉河間 B喻嘉言 C葉天士 D俞根初 E薛生白
18.下列何癥屬于氣分之見證?( )。
A壯熱 B身熱不揚 C身熱夜甚 D日晡潮熱 E盜汗不止
19.宣白承氣湯的藥物組成是:( )。
A大黃、芒硝、石膏、杏仁 B石膏、芒硝、杏仁、大黃
C麻黃、杏仁、石膏、桑白皮 D杏仁、瓜蔞皮、石膏、大黃
E石膏、厚樸、杏仁、大黃
20.關于溫疫的診斷要點,下列提法不妥的是( )。
A有一定的季節性 B季節性不明顯 C有傳染性
D起病急、病情重、病變發展迅速 E呈流行性
21.“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此文出自哪部經典著作?( )。
A《素問》 B《難經》 C《傷寒論》 D《金匱要略》 E《靈樞》
22.區別營分證和血分證的基本要點是( )。
A身熱躁擾 B昏狂譫妄 C斑疹隱隱 D吐血衄血 E口渴喜飲
23.《濕熱病篇》的作者是:( )。
A王孟英 B薛生白 C吳鞠通 D吳又可 E葉天士
24.溫病身熱已退,肺胃陰傷,干咳不已,口舌干燥而渴,舌紅少苔,治宜:( )。
A增液湯 B生脈散 C桑杏湯 D沙參麥冬湯 E .竹葉石膏湯
二、B型題(配伍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分)。
(共用一組A、B、C、D、E五個備選答案,題干在前,選項在后,每個選項可供選擇一次,也可重復選用,也可不被選用。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并按考試規定的方式將答題卡相應位置上的字母涂黑。)。
25.溫病誤汗、耗傷心氣,治宜: ( )。
26.溫病誤下、陰液下泄,治宜: ( )。
A加減復脈湯
B救逆湯
C一甲復脈湯
D二甲復脈湯
E三甲復脈湯
三、C型題(比較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分)。
(共用一組A、B、C、D四個備選答案,選項在前,題干在后,用于比較和鑒別兩類情況。其中 A、B選項代表需比較的兩項實質性內容;C代表二者均正確;D代表二者均不正確。每個答案可被選擇一次或一次以上,也可不被選用。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按考試規定的方式將答題卡相應位置上的字母涂黑。)。
27.燥熱病邪致病:( )。
28.濕熱病邪致病:( )。
A病變以肺為主
B易困阻清陽、氣機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
四、X型題(多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分)。
(每小題由一個題干和A、B、C、D、E五個備選答案組成,題干在前,選項在后。從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個或二個以上的正確答案,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并按考試規定的方式將答題卡相應位置上的字母涂黑。)。
29.溫病的主要特點有:( )。
A以發熱為主癥 B病理演變有一定規律 C熱象偏重,易化燥傷陰
D病變后期易傷陽氣 E多有傳染性、流行性、季節性和地域性
30.輕清宣氣法的作用是:( )。
A透泄熱邪 B泄化痰熱 C清熱解毒 D和解表里 E宣暢氣機
五、論述題(第31題為必做題,10分;第32-35題為選做題,任選其中2道題,每題15分)。
31.試從自己的臨床專業角度,談談在醫療實踐中溫病理論的指導作用。
32.請簡述“治濕之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濕溫病的治療中有何意義?
33.溫病應用通下法應該注意什么?
34.“衛氣營血”辨證與“三焦”辨證有何異同?
35.如何理解“上燥治氣,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溫病學》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A型題(最佳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8分)。
1.D 2.A 3.A 4.C 5.B 6.D 7.B 8.C 9.D 10.E
11.E 12.E 13.A 14.D 15.D 16.D 17.B 18.A 19.D 20.A
21.A 22.D 23.B 24.E
二、B型題(配伍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分)。
25.B 26.C
三、C型題(比較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分)。
27.A 28.B
四、X型題(多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分)。
29.ABCE 30.AE
五、論述題(第31題為必做題,10分;第32-35題為選做題,任選其中2道題,每題15分)。
31.試從自己的臨床專業角度,談談在醫療實踐中溫病理論的指導作用。
答題要點:
強調臨床實踐中對溫病方藥的應用及對溫病理論的領會。
32.請簡述“治濕之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濕溫病的治療中有何意義?
答題要點:
⑴濕溫病當濕與熱并治,通過利小便可達滲濕除邪之目的,從而可令濕去而熱孤。
⑵利小便亦能導熱下行,從而可達到分解濕熱之效。
33.溫病應用通下法應該注意什么?
答題要點:
⑴溫病邪熱入里而尚未結成實者,不可妄用。
⑵平素體虛或病人已有陰液、正氣耗傷且又有里結者,應注意攻補并施,以免攻下而復傷正。
⑶下后邪氣復聚者,亦可再攻。但不可攻之太過而傷正。④溫病后期腸燥津枯之便秘,忌用苦寒攻下。
34.“衛氣營血”辨證與“三焦”辨證有何異同?
答題要點:
⑴相同點:
①二者均為溫病學的辨證理論,即分析溫病的病理變化,明確病變部位,掌握病勢輕重,識別病情傳變,歸納證候類型,判斷疾病預后,確定治療方法。
②二者聯系密切:衛氣營血的生理病理變化離不開三焦所屬臟腑,而三焦所屬臟腑的生理病理變化也同樣離不開衛氣營血。衛氣營血辨證中有臟腑之審,三焦辨證中亦有衛氣營血之辨,故有不少溫病既可用衛氣營血辨證,也可用三焦辨證,因此兩種辨證可以相互參合。
⑵不同點:
①就溫邪傳變及病情輕重而言,衛氣營血辨證是溫病由外到內的四個傳變階段,由輕到重,是橫向的傳變;三焦辨證則是由上到下的發展過程,是縱向的傳變。
②就疾病范圍與性質而言,上焦溫病較衛分證范圍廣,它除包括衛分證外,尚包括了肺之氣分證,心包證;而中焦溫病卻只論脾、胃、大腸之證,不似氣分證泛指不在衛而又未傳及營血的所有證候。又如血分證為實中夾虛證,而下焦溫病則多指肝腎虛證。
35.如何理解“上燥治氣,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答題要點:
⑴這是根據上、中、下三焦的主要病理變化提出的治療大法。
⑵溫燥初期,病在上焦肺,治宜清宣肺燥。
⑶溫燥中期,病在中焦胃,治宜甘寒滋液。
⑷溫燥后期,深入下焦肝腎,治宜滋養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