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祖國西北部的新疆塔城地區,有500多公里的邊境線,是座典型的“邊城”。千百年來,漢族、哈薩克、維吾爾、蒙古、俄羅斯、塔塔爾等29個民族共居于此,譜寫著守望相助、親如一家的民族團結之歌。
2月5日,元宵節當天,塔城地區四縣三市的各族群眾,身著節日盛裝,逛花燈猜燈謎,參與社火巡游觀看煙花表演,共“鬧”元宵佳節。
當天上午11點,在塔城市文化廣場,悠揚的手風琴拉起來,激昂的“冬不拉”彈起來,歡騰的腰鼓敲起來,火紅的秧歌扭起來,一年一度的社火巡演拉開序幕。
二工鎮的社火表演方隊中,有一群身著“白菜”、“茄子”、“西紅柿”服飾的“蔬菜寶寶”,吸引著人們的注意。近些年,二工鎮大力發展蔬菜種植,發起成立合作社,建成萬畝蔬菜出口基地,讓群眾們靠菜走上致富路。
阿西爾達斡爾民族鄉表演方隊中,一群手持曲棍球棒的學生引起群眾的驚呼。這是全疆唯一達斡爾民族鄉,達斡爾傳統曲棍球運動又是我國體育中的一項絕技,依托鄉中心小學組建的曲棍球隊已在全國比賽中嶄露頭角。
喀拉哈巴克鄉方隊跳起了歡快的“貝倫舞”,得到了陣陣掌聲。貝倫舞被錫伯人稱為“生命的舞蹈”,節奏明快,舞姿優美,穿插有摔跤、射箭等動作,演繹著錫伯族特有的風情。
杜別克街道“民族團結一家親”融情舞方隊,把社火巡演推向高潮。來自20多個民族的群眾手挽著手,將鮮艷的五星紅旗圍在中心,跳起歡快的舞蹈,歌唱今天的幸福生活……
當天的額敏縣東街同樣熱潮如海。17支社火表演隊伍展現了各鄉鎮和行業的特點:由駱駝和駿馬組成的“馬背宣傳隊”展現了也木勒牧場特色,“冬不拉”方隊唱響了主旋律,“摔跤”方隊展現了牧民奮進昂揚的新姿態,“舞蹈”方隊用優美的舞姿表達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抱在一起的心聲……
2月4日晚,在裕民縣人民公園,裕民縣團委聯合工會推出燈謎大闖關活動,可愛卡通燈、五彩柱形燈、兔年生肖燈,各式各樣、令人眼花繚亂,人們在各自喜愛的花燈前拍照打卡,久久不愿離去……
托里縣元宵節社火巡游民俗方隊表演。常佃學攝
塔城地區文旅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唐江介紹,元宵佳節期間,塔城地區組織社火表演、花燈、猜燈謎、戲曲晚會、文藝晚會、兵地民俗文化藝術節、焰火晚會等各類大型文化活動45場(次),惠及群眾60余萬人次,讓各族群眾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豐富內涵和獨特魅力。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慧 尚杰 趙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