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那個什么都不干,整天在家游手好閑的,家務活就更不用說了。整個家都得靠我一個人撐著。”
“他除了賺錢,什么都不管。這也罷了,關鍵是,他一分錢也沒到我手上。我還得自己賺錢養(yǎng)娃。”
同事們的話令手托腮準備開啟調侃模式的我呆住了,畢竟,在我眼里,婚姻應該是給人希望且神圣而美好的:
遇見你之前,姓氏只是姓氏,遇見你之后,所有和你同姓氏的人都變得與眾不同。
遇見你之前,自己只是自己,遇見你之后,所有和你有聯(lián)系的自己都在璀璨發(fā)光。
意外來得突然,疫情使得她們離開家人留在公司工作一個月之久,漸漸的,她們對愛的嘆息也在這場別離下化為了笑聲。這些備受婚姻摧殘和愛人折磨/自認為婚姻不幸的女人們在疫情期間發(fā)現(xiàn)了愛人和自己的內心,終于又像從前那般幸福地笑了。
一時間,盆盆狗糧從天而降,在我臉上胡亂地拍。
“他這種人居然還會問我什么時候能回家!”
“我說,我想見你。他什么都沒說,第二天,他拎著東西就來找我了。”
多虧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zhàn)爭,大家看透了生離死別,這才發(fā)現(xiàn)平日里喊打喊殺厭棄不已的那個人早已成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人。隨后,看似宛如一潭死水的婚姻突然泛起了一點漣漪,那些在家務和工作中掙扎滄桑如黃花般的女人們在男人們后知后覺的愛意下羞紅了臉。女人們婚前被重視的感覺重新越過時光沉積在心上的厚厚塵埃直沖腦門,未來可期!
世上男子的表現(xiàn)真是驗證了張愛玲的那句話:“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
這場波及范圍極廣的疫情讓世上的男男女女紛紛看清了自己的心,放下了紅白玫瑰的執(zhí)念,無論心悅或厭棄,隨意湊合或堅定選擇,執(zhí)著挽回或決絕離去。愛與不愛的問題逐漸清晰于每個人的心,狂亂,又張揚;隱蔽,又遮掩。
我突然想起一句話:“喜歡是乍見之歡,愛是久處不厭。”而婚姻中的和睦是喜歡和愛融合以后的習慣。婚姻中,我習慣你的表現(xiàn)大概就是:與你生活,雖滿腹抱怨和指責但與你分離,恐滿腔思念和不安,若被你相棄,則滿心痛苦和悔恨。
我認為“習慣是棄之不能。”這應是“乍見之歡”和“久處不厭”之后的第三階段。“棄之不能”的階段是含蓄且動人的,這一階段淺淺的情深意切就在于“你說什么,對方或許什么都不會說,心里卻在附和著你。'
劉阿姨和我講述老公來看她的境況時紅了眼眶,說:“我從沒有一個人在外面過過夜,在這里受了委屈后,我就很難受,一難受,我就想我女兒,現(xiàn)在這情形,我又不忍心讓孩子出來,突然,我就感覺有點想他了。我一這么想,就這么給他發(fā)消息了,我說‘我想見你’。”
“然后呢?”
“他第二天就帶了些東西過來。我戴著口罩,嘮嘮叨叨地讓他把東西帶回去,他啥也沒說就轉身走了。我站在門口摘了口罩看他離開,他轉頭看了我一眼,也摘掉了口罩,站在那里看著我。本來他拿來的東西要在外面消毒的,我向他揮了揮手讓他快走,把東西提進來,關門了以后才消毒的。
我們爭吵了一輩子,我恨他恨得牙癢癢。在那一瞬間,我才發(fā)現(xiàn),人在委屈無助的時候,心里想起的那個人是你最在乎的人。我最怕別離,這場別離讓我開始思考曾經失敗的婚姻以及這段不美好的婚姻。我自問,在這場婚姻里,我和他是不是能有其他的相處方式?”
據(jù)統(tǒng)計,人這一生會遇到8263563人,會和39778人打招呼,會熟悉3619人,會親近275人,但最終絕大多數(shù)都走失在茫茫人海里。大多數(shù)情侶經歷了愛慕/爭吵/復合,最終依舊將彼此歸還人海。
情侶們總以為在互訴衷腸明了了彼此的愛意以后,一切都會順理成章地走向happyending。他們太過相信彼此的感情,又太在意雞毛蒜皮的小事,彼此拉扯,分分合合,終以性格不合為由退出了彼此的生活。
一如夢想一樣,很多事情,越進行到后面,事情就越困難,親密關系也是這樣的。如果兩個人始終以自己原本的認知方式去對待親密關系,你會發(fā)現(xiàn)眼前的這個人似乎和自己曾認識的不太一樣。
兩個人在一起笑過哭過鬧過喊過痛過,也曾像偶像劇里那樣淋雨分手,也曾像小說里那樣兜兜轉轉重新在一起,可最終,兩人的關系只能潦草收場。從此,你愛你的羅密歐,他寵他的祝英臺,彼此再無交集。
肺炎病毒肆虐的時期,人們雖然內心緊張和恐懼,卻也讓人們對親密關系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有人下定決心放棄了因疫情而推遲的婚禮,不愿與他隨意湊合;有人和另一半的關系突飛猛進,決定與她攜手共生;有人看透了伴侶丑陋自私的嘴臉,提出結束婚姻;有人突然發(fā)現(xiàn)了彼此的優(yōu)劣勢和愛意,決定包容和改變……
1. 親密關系中,你要明確自己的原則性問題,降低對愛人的期待值!
你對愛人的標準是什么?
如果有人這么問我們,相信大多數(shù)人肯定會開玩笑地說:“當然是像偶像劇里的男主那樣高大帥氣多金,還寵我了!”可是,我們心里都明白:人無完人,偶像劇終究是偶像劇,這世界上哪怕真有這樣的男人或女人,貪心的我們就真能幸運的遇上嗎?這個問題的完美答案就跟同時擁有“愛情和面包”的愿望一樣難以實現(xiàn)。
其實,我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對愛人的要求和婚姻的標準都不高的女人的生活往往更加幸福。
這很好理解,當我們運動完肚子餓的時候,就想著回家自己隨便煮點什么吃。你一去廚房,卻發(fā)現(xiàn)出差在外的愛人早已回家,還為你準備了豐盛的早餐。
原本,你并沒有對愛人有什么要求,也不抱什么期待,可愛人突如其來的付出讓你感動不已,這個時候,你就會覺得他是世界上最可愛的人,因為他做到了你期待以外的事情,這件事情就變成了驚喜。
當然,你一旦制定了那個標準,就得明確最低底線,這個底線是一個人的原則性問題。朋友小玲就曾問我對愛人有什么標準,我含含糊糊說不上來,反倒反問她,她很快就說出了口:“愛我的。我是個會日久生情的人。”
現(xiàn)實也正是如此。當時有不少長得比她老公帥也比她老公條件要好的男生追求她,她最后選擇了他,因為他每次出差,都會給她帶許多特產/零食和禮物。她的辦公桌被這些東西堆得滿滿的,想走動走動都被堵著出不去。
起初,小玲有些不好意思,不愿意收, 可他總有理由讓她收下。她加班到凌晨,他的車子停在她公司樓下等她下來,送她回家。兩個人在一起以后,每個周末,只要他休息,就要去幫她打掃房間。現(xiàn)在,他們已經結婚了,她燒菜,他洗碗,她洗衣,他打掃。他們的婚姻幸福美滿,羨煞旁人。
無論你是單身,還是已有愛人,或是已經結婚,無論做什么事情,不要對他人或是自我有過高的期待值。對他人期待過高時,你就會充滿埋怨并產生攻擊性,對自己期待過高時,你則會充滿自卑并產生否定。總之,期待值越高,一旦事與愿違,你就越難過。
好好考慮清楚,你對另一半有什么樣的要求和標準,他身上什么樣的特質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等你以后遇到那個人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人身上剛好有你認為最重要的特質,像小玲這種講求個人原則性的愛或許并不如熾熱的愛戀來的有熱情,但明確自己內心的標準,并逐一丟棄,留下最重要的兩三點,事情或許就會好辦許多。
在親密關系中,個人的原則性問題也是不能夠忽視的,你要明確自己最后的底線。
小傅曾和我討論過自己的婚戀觀,她說:“我不在乎對方出不出軌,只要不讓我發(fā)現(xiàn),給我錢花,我都覺得沒什么的。但如果我發(fā)現(xiàn)了,他還是和從前那樣對待我,給我錢花,我也不會離婚,只當什么都不知道。”
小傅對婚戀觀的最低標準和原則就是“你對我好,給我錢花”,所以只要對方沒有打破這個標準,她也就能夠安心地過自己的美好日子。她老公若是所做了一些在這個標準之上的事情,比如幫忙悉心帶孩子,而所謂的第三者也沒有找上門來,那小傅就會感覺到極強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親密關系中,我們都要明確自己對親密關系的最低標準,堅持自己的原則性問題,降低期待值,或許,你會發(fā)現(xiàn)對方一直在不斷地給你驚喜,帶給你快樂和體貼,幸福也會更容易一些。
2. 親密關系中,伴侶間要互訴衷腸常溝通。
每一段親密關系都缺不了“溝通”,一段關系一旦脫離了溝通,無論愛人/親人還是朋友,關系遲早會破裂。只有把事情拿出來明說,表現(xiàn)自己的不滿,告訴對方,這個點是一個臨界點,越過了這個點我就會不舒服。對方或許只是無意識地說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可兩個人若是不溝通,就不知道自己觸到了對方的逆鱗,也許下次還會再犯。
《老友記》中,有一個片段令我印象深刻。莫妮卡和錢德勒從好友修成了戀人,他們兩個第一次吵架,錢德勒焦慮不已。后來,錢德勒鼓起勇氣問莫妮卡:“我們算是分手了嗎?”莫妮卡很是疑惑:“沒有啊,我們只是吵架了,吵架并不代表分手。”
試想,錢德勒和莫妮卡如果不進行這樣的溝通,錢德勒就以為自己和莫妮卡之間完蛋了,也許會為了逃離失戀的痛苦重新找個女友,而莫妮卡則會以為錢德勒只是和自己玩玩的,內心肯定很受傷害。到時候,不僅兩人的愛情沒法維持,可能連友情也會因此破裂。
每個人處于不同的環(huán)境/學習不同的知識/關注不同的信息/有著不同的喜好,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思想觀念。若不進行溝通,或許你都不知道對方的想法觀念會有令你感到奇怪甚至不可思議的地方,自然不會發(fā)現(xiàn),你們對待同一件事情時,原來他和你的想法會差這么多。
一次的溝通不能讓他改變固有的觀念,不過,等下一次發(fā)生某一件令你們兩人都不太舒服的事時,你會試著站在他的思想角度去考慮問題。這就是為什么老夫老妻相處久了能夠猜到對方的反應甚至還能知道對方會說什么話。
冷暴力是破壞親密關系的核武器。建立在冷暴力基礎上的親密關系是畸形且危險的,它使得兩個人的溝通越來越少,兩個人的心會越走越遠。完美的親密關系就是無障礙誠懇的溝通,也就是你能說什么,你就能說什么,你不能說什么,你也得說什么,你的糗事/開心事/糟糕事,他全都知道,他的糗事/開心事/糟糕事,你也全知道,同時,兩人互相鼓勵,彼此支撐。
3. 親密關系中,你要學會不爭輸贏/適時示弱!
小張是個比較強勢的女人,無論老公做什么事情,她都喜歡在旁邊說三道四,贊揚的話沒幾句,損人的話一籮筐,以致于她和老公的關系冷冷淡淡,甚至經常吵架。
有次,兩人因為某植物的名稱產生了爭執(zhí)。他認為他是對的,她認為她是對的,兩人互不相讓。到最后,植物的名稱沒討論出來,兩人反而大吵了一架。
事情還不止如此,小張還到處去詢問其他人這個植物的名稱,當許多人的答案和小張一致時,小張便得意洋洋起來,對老公百般挖苦和嘲笑。
她老公一臉冷漠地望著她說:“所以呢?這幾天,你到處問其他人這個植物的名稱,發(fā)現(xiàn)你是對的,然后呢?你現(xiàn)在講這些話是想要我再和你吵一架嗎?”
生活中,過于執(zhí)著地去辨別對錯反而會導致親密關系產生裂痕。親密關系中,若是兩人都對對錯過于執(zhí)著,必定會吵得不可開交,很多時候,不爭就是王道。
此外,在親密關系中,適時的示弱是很有必要的。我們通常會想:“我希望對方會對我講好聽的話,我希望對方對我態(tài)度友善,我希望對方能讓讓我。”反過來想,他肯定也希望我對他講好聽的話,他肯定也希望我對他態(tài)度友善,他肯定也希望我能讓讓他。
再想想,誰不想聽好聽的話/被他人善待呢?兩個人爭個面紅耳赤的,有什么好處呢?
4.親密關系中,你要懂得營造一點點的儀式感!
《小王子》這本書中有個講述儀式感的片段:
“你每天最好相同的時間來,”狐貍說,“比如說,你下午四點鐘來,那么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越幸福。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就會發(fā)現(xiàn)幸福的代價。但是,如果你隨便什么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應當有一定得儀式 。”
“儀式是什么?”小王子問道
“這也是經常被遺忘的事情”小狐貍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生活需要有些儀式感來凸顯每日的意義,儀式感使得那些時刻不同于往昔,打破日常的疲乏,生活又得以重新活躍起來,希望感和新鮮感隨之而來。
這世上有不少人從不會將那些有著特殊意義的日子鄭重記在心里。如果另一半從未給你營造過有儀式感的生活,而你卻很想和他一起過一過充滿儀式感的生活。你千萬不要對著他埋怨不已,甚至力求對方改變。
你只要在那個特殊的日子做些和平時不一樣的事情,并和另一半一起去慶祝,慢慢的,他的潛意識會漸漸感化,儀式感從而油然而生。
病毒肆虐,宅家不能出門和家人呆在一起的時光正好能夠讓我們認清自己的內心,好好審視一下自己和身邊人的關系。無論是對愛人/情侶/朋友還是親人,我們都可以改變一下自己的態(tài)度和觀念,降低自己的期待值,多和他們溝通,不爭不論,適時示弱,云淡風輕,自己想要的生活就自己先主動去努力營造。唯有這樣,親密關系才會發(fā)生改變,兩人之間才能產生更加深刻的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