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1:鎮靜與催眠藥
① 7位引入吸電子基團:硝西泮、氯硝西泮
② 3位引入羥基:奧沙西泮(地西泮活性代謝物)
③ 5位苯環-2’位引入吸電子基團(F、Cl)——氟西泮、氟地西泮
④ 1,2位并上三氮唑(穩定性↑):艾司唑侖、三唑侖
① 咪唑并吡啶結構藥物-唑吡坦
② 吡咯酮結構-佐匹克隆
注:佐匹克隆右旋體有效——艾司(S-)佐匹克隆
考點2:抗癲癇藥
① 丙二酰脲/嘧啶三酮
② 5位必須雙取代
③ 代謝:
5位-芳香烴或飽和烴:苯巴比妥(長效);
5位-支鏈烴或不飽和烴: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中/短效)
④ 2位“O”→“S”:硫噴妥(脂溶性高,短效)
① 代謝:兩個苯環只有一個氧化
② 具“飽和代謝動力學”特點
③ 前藥:磷苯妥英(水溶性更好)
① 該類中第一個上市藥物
② 作用:三精制藥,卡馬西平(三—三叉神經痛;精—精神運動型發作)
③ 同類:奧卡西平(氧代卡馬西平)
考點3:抗精神病藥物
① 錐體外系反應;光毒反應(自由基,避免日光照射)
② 吩噻嗪母核易氧化變紅:注射液需加入抗氧劑(對氫醌、連二亞硫酸鈉、亞硫酸氫鈉或維C)
③ 10位側鏈氮雜環(哌嗪最強):(氟)奮乃靜
④ 長鏈脂肪酸酯類前藥:庚氟奮乃靜(作用時間↑)
① 氯普噻噸(噻噸類)
Z型>E型;對精神分裂癥和神經官能癥療效較好
② 氯氮平(二苯并二氮卓類)
考點4:抗抑郁藥
① 去甲腎上腺素和5-HT雙重攝取抑制劑
② 5-HT重攝取抑制劑
① O-去甲基,有活性——文拉法辛
②不發生去烷基代謝——帕羅西汀(“不怕你”)
③ N-去甲基,有活性——丙米嗪、氯米帕明、多塞平、阿米替林、氟西汀、西酞普蘭(除去①②的其他抗抑郁藥)
考點5:鎮痛藥
考點6:解熱、鎮痛、抗炎藥
① 活性必需基團:羧基(顯酸性)
② 酯鍵可水解——乙酰+水楊酸
③ 機制:非選擇性COX抑制劑
④ 作用:解熱、鎮痛、抗炎、抗風濕、抑制血栓形成(小劑量)
① 雜質:對氨基酚,毒性大
② 代謝物:乙酰亞胺醌,肝腎毒性
③ 中毒解救:谷胱甘肽、乙酰半胱氨酸
④ 發熱首選,輕中度骨性關節炎首選
① 非甾抗炎藥中劑量最小
② 既能抑制COX,又能抑制脂氧合酶
① COX-2選擇性抑制劑,可避免胃腸道損害
② 有心血管風險
考點7:抗痛風藥
① 丙磺舒:可競爭性抑制弱有機酸(如青霉素、頭抱菌素)在腎小管的分泌
② 秋水仙堿:天然產物;有抗腫瘤作用,有骨髓抑制副作用
考點8:鎮咳藥
嗎啡3位甲醚衍生物;代謝物——嗎啡、N-去甲基可待因、去甲嗎啡、氫化可待因;有成癮性,特殊管理
右美沙芬——嗎啡喃結構;主要用于干咳;無鎮痛作用(不成癮);左旋美沙芬鎮痛,不鎮咳
考點9:祛痰藥
1. 乙酰半胱氨酸:巰基(易氧化,用于對乙酰氨基酚解毒)
2. 羧甲司坦:機制與乙酰半胱氨酸不同(巰基不游離)
考點10:平喘藥
① 凱琳結構的苯并吡喃的雙色酮(色酮是必需結構)
② 氣霧劑給藥,預防支氣管哮喘
此類共性:含季銨藥效團,防止進入中樞
① 黃嘌呤衍生物
② 治療窗窄,須監測血藥濃度(TDM)
考點11:抗潰瘍藥
極性大,口服好有首過;A型晶效果最好
① 奧美拉唑:前藥循環
② 埃索美拉唑(奧美拉唑S異構體)
考點12:解痙藥
考點13:促胃腸動力藥
① 苯甲酰胺類,結構類似普魯卡因胺
② 具有促動力作用和止吐作用,是第一個用于臨床的促動力藥
③ 有錐體外系副作用
考點14:抗心律失常藥
① 來源:金雞納樹皮中提取的生物堿
② 對映異構體:奎寧(抗瘧藥)
③ 喹啉環上N原子堿性強
結構類似普萘洛爾;抗心律失常及阻斷β受體——S異構體>R異構體
① 結構類似甲狀腺素,含有碘原子,影響甲狀腺素代謝
② 碘原子:難以進一步代謝,易蓄積,中毒,引起心律失常
考點15:抗心絞痛藥
① 具爆炸性:不宜純品形式放置或運輸
② 易耐受性:與受體巰基耗竭有關
③ 又名:三硝酸甘油酯
④ 舌下含服起效快:避免首過效應
⑤ 代謝:甘油二硝酸酯,甘油單硝酸酯和甘油
① 構效:1,4-二氫吡啶(必需藥效團);N1上無取代,4位苯環,6位甲基;3,5位羧酸酯(藥效團)
② 光催化歧化反應→硝基苯吡啶/亞硝基苯吡啶(有毒)
③ 相互作用:不宜與柚子汁同服(影響地平代謝)
④ 有首過效應(除尼索地平外)
① 右旋體作用強,現用外消旋體
② 化學穩定性好,但甲醇溶液紫外線2h可分解50%
③ 代謝:N-脫甲基(去甲維拉帕米)
考點16:抗高血壓藥
考點17:調血脂藥
① 必需結構:3,5-二羥基羧酸(內酯結構必須水解才能生效)
② 典型副作用:肌肉疼痛或橫紋肌溶解
③ 前藥: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星落”)
④ 天然或半合成(六氫萘環)——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
合成(中心雜環、氟苯)——氟伐他汀(吲哚環)、阿托伐他汀(吡咯環)、瑞舒伐他汀(嘧啶環)
考點18:甾體激素類藥
【基本母核】雄甾烷、雌甾烷、孕甾烷
① 基本結構:A環芳環,3位酚羥基,無19-甲基,17位羥基或羰基
② 天然雌激素(雌二醇、雌酮、雌三醇)
③ 缺點:口服無效,作用時間短
④ 改造目的:口服有效、延長時間
⑤ 改造產物:苯丙酸雌二醇、戊酸雌二醇、炔雌醇,尼爾雌醇
① 基本結構:3,17位——羥基或羰基;18,19位——兩個角甲基
② 天然雄激素(睪酮、雄烯二酮)
③ 改造目的:延長作用時間,可口服
④ 同類:甲睪酮(可口服)、丙酸睪酮(前藥,延長時間)
⑤ 蛋白同化激素:苯丙酸諾龍、羥甲烯龍
① 基本結構:4位雙鍵;3,20-二酮
② 缺點:口服無效(只能肌注、栓劑)
③ 改造目的:口服有效、增強活性
④ 炔諾酮:睪酮改造—— 去掉19-甲基,17位增加乙炔基;避孕藥(孕+雌)
① 此類基本結構屬孕甾烷
② 4位雙鍵;3,20-二酮(同孕激素)
③ 11,17α,21-三羥基(或羰基)
④ 改造結果:抗炎作用↑,水鈉潴留作用↓
⑤ 相互轉化
考點19:降血糖藥
格列本脲
① 結構:含氨基羧酸結構(酰胺、羧基)
② 速效,短效—對K+-ATP通道具有“快開”和“快閉”作用
③ 被稱為“餐時血糖調節劑”
考點20:調節骨代謝與形成藥物
考點21: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
β-內酰胺+四氫噻唑
① β內酰胺環——酸堿下易裂解(忌與氨基糖苷類等堿性藥合用);易水解(鈉鹽/鉀鹽粉針劑)
② 合用丙磺舒,青霉素排泄↓
③ 交叉過敏反應:共同抗原決定簇——青霉噻唑高聚物
④ 三大缺點:不耐酸(不能口服)、不耐酶、抗菌譜窄
① 基本母核:β內酰胺環+氫化噻嗪
② β內酰胺環穩定性>青霉素類
③ 抗菌譜決定基團——7位酰胺取代基,3位取代基
④ 特點:抗菌譜廣、活性強、毒副作用低、可口服
⑤ 分代及結構(需要認識各個藥物3位基團)
考點22:氨基糖苷類、大環內酯類、四環素類抗菌藥物
① 結構:氨基糖+氨基醇形成的苷
② 顯堿性(含多氨基)
③ 水溶性高(含多羥基),脂溶性低
④ 旋光性(含多個手性碳)
⑤ 耳毒性、腎毒性(原型經腎排泄)
⑥ 細菌易產生耐藥性(產生鈍化酶)
① 14-16元大環內酯
② 缺點:水溶性小,只能口服,酸中不穩定
③ 與乳糖醛酸成鹽可注射;成酯提高穩定性(5位糖2”位)
④ 半合成類改造:6-OH→克拉霉素;9-羰基→羅紅霉素
⑤ 環內含氮的15元大環內酯→阿奇霉素
考點23:合成抗菌藥
① 又名:新諾明(SMZ)
② 復方新諾明=SMZ:甲氧芐啶(5:1)
考點24:抗病毒藥
考點25:抗腫瘤藥
① 膀胱癌首選:塞替派
② 第一個顯現對結腸癌有效的鉑類:奧沙利鉑
③ 小細胞肺癌首選:依托泊苷
④ 腦瘤首選:替尼泊苷
① 長春堿類:長春堿、長春新堿
② 紫杉烷類:紫杉醇、多西他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