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一種單鈉尿酸鹽沉積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是由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泄減少所致。臨床特點是高尿酸血癥、關節炎、痛風石、間質性腎炎,嚴重者呈關節畸形及功能障礙。發病年齡大部分為40歲以上,男性占95%以上。
▼病例1,男,61歲,雙足痛風
美國風濕病學會痛風診斷標準: 滑囊液中查見特異性尿酸鹽結晶; 或痛風石經化學方法或偏振光顯微鏡檢查,證實含有尿酸鈉結晶; 或具備下列臨床實驗室和X線征象等12項中6項者:
(1)1次以上的急性關節炎發作
(2)炎癥表現在1天內達到高峰
(3)單關節炎發作
(4)患病關節皮膚呈暗紅色
(5)第一跖趾關節疼痛或腫脹
(6)單側發作累及第一跖趾關節
(7)單側發作累及跗骨關節
(8)有可疑的痛風石
(9)高尿酸血癥
(11)X線顯示關節非對稱性腫脹
(12)X線攝片示骨皮質下囊腫不伴有質侵蝕
(12)關節炎癥發作期間關節液微生物培養陰性。
▼病例2,男,50歲,雙踝關節痛風
但痛風性關節炎的影像學改變多晚于臨床癥狀,且高尿酸血癥不一定導致痛風,而部分痛風性關節炎病例的尿酸處于正常水平,這給痛風診斷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尿酸鹽結晶沉積于軟組織中,由于尿酸鹽結晶的刺激,造成周圍組織壞死及炎癥反應,形成痛風結節。痛風結節為痛風的特征性病變,痛風結節尿酸鹽結晶的檢出對痛風性關節炎的診斷及病程判斷起著重要作用,而且對痛風性關節炎藥物療效判斷也有幫助。痛風診斷的金標準仍是在偏光顯微鏡下關節滑液或痛風石抽吸標本中發現陰性的雙折射尿酸單鈉結晶。但是該項檢查為有創性、侵入性檢查,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容易受到穿刺部位、滑液晶體數量的多少及術者經驗的影響,另外還存在感染、出血等并發癥的危險。
▼病例3,男,55歲,右手痛風
痛風結節尿酸鹽結晶對于雙能量CT掃描存在不同的能量衰減,可以通過這種方法檢測出體內沉積的尿酸鹽結晶及其分布范圍。再進一步應用雙能量痛風后處理軟件,生成有無尿酸鹽結晶沉積的彩色標記圖,標記為紅色或綠色,不僅直觀的顯示尿酸鹽結晶沉積的部位、范圍、數量,根據需要進行多種方位的多平面重建、容積在現及多角度的 3D 重建,對痛風患者尿酸鹽結晶沉積做出更直接、準確的影像診斷。為痛風患者早期診斷提供了一種新的無創的檢查手段,有望成為痛風診斷的另一“金標準”。
▼病例4,男,57歲,雙膝關節痛風
我院去年引進的三臺高端CT設備均可完成痛風尿酸鹽結晶的檢測。自開展項目以來,已完成200多例疑似患者的影像學檢查,為臨床提供了進一步診斷的可靠依據。
▼病例5,男,32歲,右肘關節痛風
誠意制作?
供稿丨放射科 陳麗華 劉鐵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
TIANJIN FIRST CENTER HOS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