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生網和基層醫生俱樂部的官方公眾號
“是藥三分毒”,這話被吐槽過很多次了,對這樣老幼皆知的一句話,糖友也同樣有著自己的觀點和理解。我們必須為這些糖友“解”一“解”這個毒!
這個“解”,是為糖友解釋的解。
很多宣傳保健調糖的都喜歡玩這兩個字眼兒。可惜事實并非如此。就如,砒霜是天然的,重金屬更是天然的。大部分“天然”藥品沒有經過那么嚴格的試驗和審查,如果沒經醫生確認服用說不準會出現哪些意想不到的問題。
比如傳說中的“降糖草”,好多糖友養在花盆中掐葉片直接服用,不經意的成了這種草的試驗品。
這個問題應該關乎哲學,哲理就是這個世界所有東西都有兩面性。泛泛地來說,只有效果但是完全沒有副作用的東西是不存在的。即便是米飯吃到了一定的量也會有毒,之所以沒有人被米飯毒死,是因為在吃到毒死的量之前,人早被撐死了。所以,可以廣義地認為,對人體而言任何東西都可能成為潛在毒物,區別在于中毒和致死劑量的高低。
你認為的無“毒”的保健品同樣需要掌握好劑量,藥食同源,二者本歸一處,食物尚不能暴飲暴食,保健品、維生素亦然。
認為“補藥無害,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是嚴重誤區。比如,有糖尿病腎病的病人,補充蛋白粉會增加腎臟的排毒壓力,加重腎臟損害。
維生素就無毒嗎?維生素C能保護牙齒、骨骼、皮膚的健康,并促進對鐵吸收的功能等。但如果過量服用,也能導致腎炎、尿路草酸鹽結石等,長期大量服用還可引起壞血病。
“是藥三分毒”多數時是在說中藥。《有毒中草藥大辭典》中記錄有毒中藥 503種,極毒22種、大毒50種。就在我們常吃感冒藥中,雄黃就有毒性,清熱解毒的中藥中好多具有毒成分,但科學的配伍降低了毒性。
出于對中藥的信任,好多糖友寄希望中藥來降糖,對初診的糖友,確實經中藥調理收到很好的療效。但并不能誤以為中藥沒有副作用,個別糖友服中藥過程中就出現了皮疹、過敏水腫、面麻、頭疼等神經系統的一些癥狀。
所以,中草藥也要注意合理用藥,不濫用,不貪多,聽從醫囑,辨證施治。
西藥這種化合物合成出來,全靠人的智慧!智慧的人體也是神奇的,能消化吸收這種化合物,更為神奇的是還可以對它進行代謝!藥物都會經肝臟代謝,腎臟排出,所以多數人以為會“毒”害肝腎。如果從代謝路徑上來看,是藥三分毒的說法有一定道理,畢竟藥品的不良反應總是存在的。但也要同時明白,人體不可能無限量攝入一種化合物而不中毒,毒性與使用劑量緊密相關。
拋開劑量談毒性,絕對是違背科學的。
如果血糖居高不下,卻堅持不用效果更好更快的西藥、胰島素來降糖,這個時候是高糖毒性對身體傷害更大更毒、還是西藥本身更毒?
其實真正傷肝傷腎的正是居高不下的血糖。正規準字號的藥非常安全,發生嚴重的副作用幾率極小。很簡單的道理,嗎啡有毒卻是癌痛病人的良藥。藥物的主要功效與它的副作用往往是相伴相生的。
拋開收益只講副作用也同樣是違背科學的。
那么如何與糖友一起最大限度地來規避用藥風險?最大限度地減少藥物使用過程中的副作用?
1,牢記藥品說明書中的使用禁忌。不超說明書用藥,風險即便發生也是特例。
2,詳細詢問是否有藥物過敏史,這個信息非常重要!如對磺胺過敏、磺脲類促泌劑就可能過敏、又如胰島素中精蛋白過敏。
3,需對目前的身體狀況有一定了解,因為部分藥物對身體狀況有一定要求,比如二甲雙胍對胃腸有一定刺激性,如果正 hp 感染又需用二甲雙胍,消化性潰瘍的風險可能會成倍上升,因此有 hp 的患者在使用二甲雙胍時需求做hp相關檢查。
4,把握劑量。醫生給開的藥,劑量一般不會特別高也不會特別低。這時候只需要關注風險、收益。如果是初診的糖友,有毅力通過飲食運動等使血糖達標,當然是糖友的最明智治療方案,如果做不到,那么從最小劑量開始使用。觀察血糖后再調整。
5,使用中藥通過正確的配伍、正確的煎煮時間、方法來減少毒副作用。還有專門用于解毒的蜂蜜水、甘草水等。
同樣的,降糖西藥也講聯合用藥,減少相互的副作用。比如胰島素有增加體重的副作用,可以選擇聯合對降低體重有作用的二甲雙胍。促泌劑聯合二甲雙胍也有這樣的效果。
6,在選擇降糖藥物時,一定要按醫囑,不能隨便服用,盡量服用副作用少的藥物。
不可能每位糖友都對藥學、醫學很精通,出現了誤解也是因“是藥三分毒”中“毒”這個字眼用的太夸張。其實很多時候副作用是暫時性的。如果認為無論何種用藥方法和劑量,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并拿這句話來做為不吃藥的理由,那是完全錯誤的。
糖友不妨這樣理解這句話:2型糖尿病多數是糖友不正確的生活方式造成的,既然藥物有‘三分毒’,我們就要使用‘七分養’去克服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在改變生活習慣等手段無法達到降糖目標時,就必須加用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