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是30歲才開始學畫的,他的繪畫題材大多是以花卉為主,我們都知道海上畫派,花鳥畫是比較受歡迎的,就是因為更能表現大富大貴的氣象,很容易表現出寓意,深得人們喜愛。
所以這類題材也比較受大眾喜愛,但是他除了花鳥畫外,山水也畫,只是沒有花鳥畫名氣大。吳昌碩的花鳥畫前期得到任伯年的指點,后又參用趙之謙畫法,并博采徐渭、八大山人、石濤和揚州八怪諸家之長,兼用篆、隸、狂草筆意入畫,色酣墨飽,雄健古拙,亦創新貌。設色大膽,別開生面,用色混而不臟,艷而不俗,自有一種古樸的美。
他的花鳥畫作品重整體氣勢,主張“奔放處不離法度,精微處照顧氣魄”,富有金石氣。我們都知道趙之謙是第一個把金石與文化畫給結合了起來,影響了后世藝術界,然而他僅僅用了30年的時間就登上了大師的寶座,登峰造極,奇跡,這是怎么做到的呢,值得我們去學習。
吳昌碩先生書畫講求用筆、施墨、敷彩、題款、鈐印等的疏密輕重,配合得宜,詩書畫印堪稱四絕,僅僅30年的時間,就達到詩書畫印四絕的境界,這不是一般畫家所能達到的,說他是天才,是不可能的,這一切都得益于他艱苦學習,不斷的努力。
在國畫愛好者甚至是國畫家,梅蘭竹菊是必須要學習的,可以說好多畫家用來練習國畫的基礎訓練,傳統藝術家基本都是要學習的素材,吳昌碩則大多用篆筆寫梅蘭,狂草畫葡萄。
我們去看他的作品不難發現他的花卉木石,筆力老辣,氣勢雄強,布局新穎,構圖也近書印的章法布白,他畫梅花喜取“之”字和“女”字格局,或作對角斜勢。
在繪畫的設色上和趙之謙很相似,特別喜歡濃麗對比的顏色,尤善用西洋紅,色澤濃艷。因以“草篆書”入畫,狀物不求寫實,形成了影響近現代中國畫壇的直抒胸襟,酣暢淋漓的“大寫意” 筆墨形式。
好多人還不知道他喜歡梅花還有一段故事,那就是和他的未婚妻有關系,為了紀念她就特別愛好梅花,特別是晚年的時候,畫梅花最多。
他的梅花主要是以寫大篆和草書筆法為之,墨梅、紅梅兼有,畫紅梅水分及色彩調和恰到好處,紅紫相間,筆墨酣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