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巖彩畫不同于其他的繪畫形式,其在繪畫顏料的運用上主要采用天然的巖石色彩,在所繪的作品畫面中常常能感受到礦物晶體的質感。不僅如此,其所描繪的作品更是有著一種朦朧的意境和抽象畫的藝術特色。巖彩畫由于其顏料的特殊性,并以傳統的動物膠為媒介,其在保存上不同于其他形式的繪畫,有著永不退色,永不脫落的特性,能經歷時間的考驗進行長時間的保存。此外,這兩幅作品在藝術的展現上既既有中國國畫中“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又有抽象油畫所具有的超乎尋常的想象空間和朦朧之美,可以說是難得的好作。
西雙版納印象--王雄飛巖彩畫 編輯/雨濃
王雄飛巖彩畫
巖彩畫不同于其他的繪畫形式,其在繪畫顏料的運用上主要采用天然的巖石色彩,在所繪的作品畫面中常常能感受到礦物晶體的質感。不僅如此,其所描繪的作品更是有著一種朦朧的意境和抽象畫的藝術特色。
我們曾在《王雄風——中國巖彩畫第一人》一文中介紹過巖彩畫的主要特點和藝術特色,及王雄飛大師的巖彩畫創作道路,現在,小編為大家展示兩幅關于王雄風大師的巖彩畫作品。
西雙版納作為我國西南邊陲的重要省份云南的一部分,在那里生活著眾多的傣族人民更有著豐富的動植物景觀,有著“植物王國”之稱,秀麗的景色更是吸引了大批的游客,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想象與樂趣。在巖彩畫大師王雄風的作品中就為我們展現了不一樣的西雙版納。
在這一展現西雙版納夜景的《西雙版納印象-春夜》中,在其嫻熟的巖彩畫技巧下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朦朧月色下的美麗夜景,高掛于天空的明月與大地上綻放的一樹鮮花、古樸的房屋、挺立的香爐配上朦朧的色彩將西雙版納的春夜展現的格外美好。另一幅《西雙版納印象-雨》從其畫面來看運用了較為濃重的色彩和坐于屋檐下模糊的少女影像來展現下雨的場景,有著抽象畫派的采用模糊影像構建個人作品世界的風格,整個畫面顯出了一種朦朧的美。
巖彩畫由于其顏料的特殊性,并以傳統的動物膠為媒介,其在保存上不同于其他形式的繪畫,有著永不退色,永不脫落的特性,能經歷時間的考驗進行長時間的保存。此外,這兩幅作品在藝術的展現上既既有中國國畫中“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又有抽象油畫所具有的超乎尋常的想象空間和朦朧之美,可以說是難得的好作。
王雄飛西雙版納印象 《念》
1980年在外文出版局《人民中國》雜志社圖片組工作。 1982年辭職后,沿黃河從河南開封至青海省境內,進行歷史文化考察、寫生、體驗生活。路途生活靠畫像維持。 1983年在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展覽科工作。 1984年用6年時間終于同時考入杭州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入杭州浙江美術學院學習并擔任該校第7屆學生會主席,為學校和同學做了許多工作,舉辦了許多藝術活動。 1985年8月與友人、同學成立《無為畫會》,并在北京舉辦《小趨勢畫展》。 1988年7月浙江美術學院畢業,在校時除學習創作以外,并參加社會實踐,勤工儉學。9月—12月,在北京香山畫室進行繪畫創作。在各外交使館、賓館、飯店舉行畫展。紅門畫廊成立后首次為本人舉辦個展。美國布什總統訪問中國時,接受美國媒體采訪。 1989年3月1日去日本東京日中學院日本語留學。 1990年考入日本多摩美術大學日本畫學部研究生。導師為加山又造先生和市川保道先生。成立王雄飛水墨畫教室。城南信用金庫個展,東京電力美術館個展,東京檜畫廊個展,參加日韓中選拔展,世田谷美術館個展,參加亞細亞現代美術展,橫浜本町畫廊個展,參加第十回國際水墨畫展,櫻花銀行個展,第一回全日本留學生秀作展獲獎。 1991年擔任香港大嶼山天壇大佛基座《華嚴經》壁畫繪制礦物色技法使用指導。為日本NHK電視臺教育頻道中國語教材插圖。為《笑話庫》插圖。出版《王雄飛人體畫選》。 1996年“巖彩畫”命名。編輯《最新重彩巖彩畫技法指南》教材。在全國各地藝術院校、美術機構巡回講座——材料與技法的表現。 1997年成立天雅中國重彩巖彩畫研究所,設立展覽、培訓、學術研究部。進行中國西部文化遺跡考查研究。擔任中國當代工筆畫學會特聘理事。 1998年參與主持文化部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主辦的“中國重彩巖彩畫高級研究班”的教學與《美術觀察》雜志社共同在懷柔主辦承辦《中國畫色彩問題研討會》。策展承辦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 《第四屆中國工筆畫大展》。編輯《中國最新工筆重彩佳作集》。創辦《重彩巖彩畫》學報。 1999年日本多摩美術大學特邀研究員。 2000年為澳大利亞wollengong大學視覺藝術訪問學者,對土著文化礦物色使用考查、研究。 2001年策展承辦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首屆中國巖彩畫展》,任藝術總監。主編《中國巖彩畫作品集》。主持《美術》雜志巖彩畫專版1年。中國云南西雙版納寫生。 2002年赴歐洲12國文化藝術考察研究。赴俄羅斯、東南亞寫生。《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作品集》發表作品。 2003年10月在《美術報》發表作品及論文《談中國畫革新與巖彩畫》。《美術界》雜志發表作品。參與文化部中國藝科所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巖彩畫展》的組織工作,任評委。 2004年在《美術報》發表文章《關于巖彩畫的問題》。與俞旅葵共同編著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礦物色使用手冊》。參與文化部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巖彩畫展》的組織工作,任評委。任陜西教育學院重彩研究所客座教授。在黑龍江美協《文藝評論》發表作品。 2005年在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重彩畫專業授課。赴內蒙古、湘西、四川、黔東南旅行寫生。《重慶文藝》發表作品及介紹。《藝術》雜志發表作品及介紹。 2015年《王雄飛畫集》編輯出版,王雄飛個展在北京舉辦。在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人物畫技法》發表作品、在《速寫技法》發表作品。西安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講學。中華民族促進會巖彩藝術研究中心成立組織工作,組織中日畫家“大漠尋源”采風團,西北古代壁畫考察,舉辦十七、十八、十九屆文化部中國重彩巖彩畫高級研究班,舉辦第四屆中國重彩巖彩畫展,日本學蕓大學進行“中日繪畫變遷及材料考證”學術交流及研討會,創辦重彩巖彩畫雜志。
簡介:
1980年在外文出版局《人民中國》雜志社圖片組工作。
1982年辭職后,沿黃河從河南開封至青海省境內,進行歷史文化考察、寫生、體驗生活。路途生活靠畫像維持。
1983年在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展覽科工作。
1984年用6年時間終于同時考入杭州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入杭州浙江美術學院學習并擔任該校第7屆學生會主席,為學校和同學做了許多工作,舉辦了許多藝術活動。
1985年8月與友人、同學成立《無為畫會》,并在北京舉辦《小趨勢畫展》。1988年7月浙江美術學院畢業,在校時除學習創作以外,并參加社會實踐,勤工儉學。9月—12月,在北京香山畫室進行繪畫創作。在各外交使館、賓館、飯店舉行畫展。紅門畫廊成立后首次為本人舉辦個展。美國布什總統訪問中國時,接受美國媒體采訪。1989年3月1日去日本東京日中學院日本語留學。
1990年考入日本多摩美術大學日本畫學部研究生。導師為加山又造先生和市川保道先生。成立王雄飛水墨畫教室。城南信用金庫個展,東京電力美術館個展,東京檜畫廊個展,參加日韓中選拔展,世田谷美術館個展,參加亞細亞現代美術展,橫浜本町畫廊個展,參加第十回國際水墨畫展,櫻花銀行個展,第一回全日本留學生秀作展獲獎。
1991年擔任香港大嶼山天壇大佛基座《華嚴經》壁畫繪制礦物色技法使用指導。為日本NHK電視臺教育頻道中國語教材插圖。為《笑話庫》插圖。出版《王雄飛人體畫選》。1996年“巖彩畫”命名。編輯《最新重彩巖彩畫技法指南》教材。在全國各地藝術院校、美術機構巡回講座——材料與技法的表現。
1997年成立天雅中國重彩巖彩畫研究所,設立展覽、培訓、學術研究部。進行中國西部文化遺跡考查研究。擔任中國當代工筆畫學會特聘理事。
1998年參與主持文化部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主辦的“中國重彩巖彩畫高級研究班”的教學與《美術觀察》雜志社共同在懷柔主辦承辦《中國畫色彩問題研討會》。策展承辦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第四屆中國工筆畫大展》。編輯《中國最新工筆重彩佳作集》。創辦《重彩巖彩畫》學報。1999年日本多摩美術大學特邀研究員。
2000年為澳大利亞wollengong大學視覺藝術訪問學者,對土著文化礦物色使用考查、研究。2001年策展承辦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首屆中國巖彩畫展》,任藝術總監。主編《中國巖彩畫作品集》。主持《美術》雜志巖彩畫專版1年。中國云南西雙版納寫生。
2002年赴歐洲12國文化藝術考察研究。赴俄羅斯、東南亞寫生。《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作品集》發表作品。
2003年10月在《美術報》發表作品及論文《談中國畫革新與巖彩畫》。《美術界》雜志發表作品。參與文化部中國藝科所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巖彩畫展》的組織工作,任評委。
2004年在《美術報》發表文章《關于巖彩畫的問題》。與俞旅葵共同編著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礦物色使用手冊》。參與文化部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巖彩畫展》的組織工作,任評委。任陜西教育學院重彩研究所客座教授。在黑龍江美協《文藝評論》發表作品。
2005年在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重彩畫專業授課。赴內蒙古、湘西、四川、黔東南旅行寫生。《重慶文藝》發表作品及介紹。《藝術》雜志發表作品及介紹。
2019年《王雄飛畫集》編輯出版,王雄飛個展在北京舉辦。在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人物畫技法》發表作品、在《速寫技法》發表作品。西安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講學。中華民族促進會巖彩藝術研究中心成立組織工作,組織中日畫家“大漠尋源”采風團,西北古代壁畫考察,舉辦十七、十八、十九屆文化部中國重彩巖彩畫高級研究班,舉辦第四屆中國重彩巖彩畫展,日本學蕓大學進行“中日繪畫變遷及材料考證”學術交流及研討會,創辦重彩巖彩畫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