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逢俊,別名:星一、與清、齋號:松韻堂,莊房別館主人,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山水畫高研班導師, 北京師范大學山水畫高研班導師,中國文化管理學會藝術研究工作委員會常務理事,長城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周逢俊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燕堂門下。
參加全國重大展覽活動(部分主要作品)
2010選入當代最具影響力的中國畫名家50強。
2011 中國首屆繪畫模特大賽任評委。
2011最具實力中國畫名家邀請展(濟南)。
2012年“盡刑得勢”在北京視覺經典美術館周逢俊山水、花鳥畫展。
2012年參加紀念中韓建交20周年當代中國名家韓國邀請展。
個展及聯展
2011 秋風大雅·中國畫家6人展。
2011 宋莊國畫院首屆扇面展。
2012年澄懷味道周逢俊國畫作品展(上上國際美術館)
2012年周逢俊美術館特輯(一)(二)
2012年 “夢回家山”周逢俊山水花鳥畫故鄉匯報展(安徽博物館)
2013年周逢俊大型山水花鳥畫徐州展
主要著述
《國畫精粹十二家》上海朵云軒出版社。
入選《百年中國畫家書法》
《馮遠·周逢俊作品合集》上海世博會。
《周逢俊美術館專輯》(一)16開。
《周逢俊美術館專輯》(二)8開。
《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周逢俊山水卷》迎2011法蘭克福書展系列叢書。
重要收藏單位
2005一幅山水為國務院會客廳創作,(中國美協安排)。
2005為中央常委辦公樓作畫二幅(中國美協安排)
2006為國務院創作山水畫二幅。(中國美協安排)
2007為中央老干部活動中心創作大型山水畫一幅。(中國美協安排)
藝術評論家評品周逢俊(部份摘錄)
鳳儀楚楚 240cmx119cm
周逢俊筆底靈動、具氣韻,非時下俗士所能望其項背。異日,成就詎可限也。
——文懷沙
雅和韻是周逢俊水墨和花鳥畫中最重要的特色。雅的核心是清,是淡,清淡的核心在心,即心清,心淡。只有這樣,才能使這些帶有古意的畫獲得空靈虛靜之境界。韻,在周逢俊所寫的《中國畫的“韻”》一文中認為 ,“中國畫在藝術精神上是以韻為旨歸的。”而這韻味又是周逢俊所欣賞并深有體悟及闡發,韻又有“風姿”,具“幽玄”之趣,能遠則遠,能深則深。他自述:“我確實喜歡古風的情調,如婉約、典雅、清麗、疏寒、凄美(悲劇美)……這與我的人生經歷有關。……我發表的數百首詩詞大都是此情調。當然,我的繪畫也受影響。”
——邵大箴
詠丑石圖 119cmx240cm
周逢俊的花鳥畫屬于大寫意花鳥,主要從徐渭、八大山人中脫化而來,其筆墨技法和藝術造詣不亞于他的山水畫,甚至可以說超越了當今不少徒有虛名的寫意花鳥畫名家的水平。
——王鏞
周逢俊的畫以山水為主,即便畫花鳥,他說也以山水之畫對待,青藤、八大是其所愛。究其因,亦不過荒寒二字。荒寒,勾連了他的山水畫與花鳥畫,同時也勾連了他的筆墨意趣。周逢俊說,他的畫取宋人構架及元明清人的筆墨。所謂宋畫架構,我以為指的是五代北宋時期的繪畫,無論是花鳥畫還是山水畫,均能從大處著眼,細處入手。
——鄭 工
逢俊先生勤于畫,山水花鳥妙得其趣。于水墨之道外又雅好吟詠,詩詞歌賦無所不擅,以至于每事歌詠,懷舊詠物,論藝言文,紀游抒懷,首首云煙,不乏妙句。
夫詩者,情也。有情意而后有詩賦,然此道不傳久矣!書畫家之失斯文,于周先生處可見振衰之為矣。
——梅墨生
周逢俊精山水,工花鳥,且兩者均自成一派。其山水既有北派山水的雄渾大氣,又具南宗山水的秀潤雅逸,而花鳥畫則素麗清雅,厚重大氣。南與北、現代與傳統在他的畫作中相融相合,卻不露痕跡,自成一體。就筆墨而言,他取法唐宋大家,又融會貫通元明諸家筆法,在長期的錘煉中形成個人獨到的面貌。
——陳明
近觀周逢俊先生筆墨用法,你又會覺得,他的畫作又有明清文人畫的品格,特別是從“用筆鋪墨”上來看,更是如此,這就要看他的“花鳥筆意”了。
從2003年創作的《花鳥長卷》開始,到2010年新創的《谷自幽風凈》與2011年更新的《墨牡丹圖》,在這類的典型花鳥代表作當中,我們看到了 “龔賢筆意”。但在其余的“逸筆草草”的花鳥小品當中,
周逢俊先生又有另外的藝術面貌,似乎又有粗率的“野路子”,徐文長的率真筆意又在其筆端之下被重新演繹了出來。2010年的新作《詠丑石圖》與《金堂春慢》則又代表了畫家的新的開拓,寫意之間又兼有工筆之意,真是亦“寫”亦“工”。這皆說明,周逢俊先生的筆墨功夫是歷經錘煉的,而且呈現出了多元化的風貌。
無論是自家山水,還是林間花鳥,為何周逢俊先生的水墨具有如此的“文人氣”呢?這大概就是因為,周逢俊先生不僅是位下筆如神的畫家,而且還是位追求雅致的文人。這看似簡單的一點,對于當今中國畫壇而言非常重要。
——劉悅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