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大愷)
世間的是與非有時會因時而異,孰輕孰重,此一時彼一時矣,山水畫亦然。隋唐之際,以青綠為主;至二宋,青綠與水墨則在伯仲之間,不以水墨或青綠說長論短;元以后,始漸呈水墨為上之勢;明清二代因董其昌之南北分宗,竟至于惟水墨是從,無論其余,青綠山水鮮有人為之,風氣延宕竟至民國。期間唯張大千創潑彩法,睥睨時勢,為人所不為,驚世駭俗。新中國之山水畫,不循古制,諸法雜糅,既不以水墨青綠論是非,亦不以水墨青綠定高下,然“內容決定形式”,“水墨為上”亦難以為繼,雖如此,亦未有以青綠標榜者。新時期以來,了無禁忌,復古者有之,革新者有之,無法無天者有之,然未有惟水墨為上者,亦未有青綠自詡者,價值的多元化無異于價值的平面化,亦如“世界是平的”,山水畫亦是“平的”,然愈畫愈黑似是趨勢,遂有“天下山水一片黑”之弊,而物極必反,時勢之所以然哉。
《秋帆》 50cm x 50cm
《虹關三月》 252cm x 125cm
如以技法論,以水墨視青綠,水墨有青綠之所未有;以青綠視水墨,青綠有水墨之所未及。水墨與青綠,實無尊卑,各有千秋,如是而已。而以人心之所向論之,天下之山水空于一勢,終難持久。人心之向異求變乃萬世之至理,誰奈何之。若以世態論之,禪宗勢微,以學為宗,非以心參悟,水墨之隱逸散淡有幾多心靈可以矜持,而青綠之蔥郁蓬勃則多與中華民族復興之宏愿相趨相應,其勢若何,不言而喻矣。惟今之所言亦僅與切近之歷史合宜。
顧大明畫山水輕墨重彩,乃時勢使然矣。
《婺源山居》 252cm×125cm
《嶺腳山谷》 252cm x 125cm
《秋色山莊》 180cm x 125cm
《云夏松谷》 252cm×125cm
《云霧朦朦》 252cm×125cm
《秋色茶關》 252cm x 125cm
《云霧帆影》 252cm×125cm
《雨后丹霞》 180cm×96cm
《雨后山居》 50cm×50cm
藝術簡介
顧大明,1960年生于江蘇南通。1987年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會員;中國青綠山水畫院院長?!睹佬g家》、《當代書畫報》主編;文化部中國民族書畫雜志副總編。2005年畢業于中國畫研究院首屆山水畫高研班;2007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訪問學者。
顧大明
作品《江南早春》被奧地利法拉克皇宮收藏;《絲路情》被江蘇美術館收藏;《思念》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山水《無題》被武漢長江藝術美術館收藏;《月夜》被首都博物館收藏;《山色》被中南海收藏;《綠色之夢》、《梁山雄姿》被北京市美術家協會收藏;《歷史回顧》被國家體委收藏;《紅長城》被中央電視臺收藏;部分作品及其傳略分別載入英國劍橋《名人辭典》、《中國當代名人辭典》、《世界名人錄》,并參加第八屆全國美展,第二、三、四屆全國體育美展,首屆工筆山水畫展,第六屆全國新人新作展,首屆中國山水畫大展,全軍70周年大展, 2008年首屆山水藝術雙年展,2008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2009年中國畫作品展,第五屆全國中國美協會員精品展,曾獲93中國畫大展一等獎,中日韓國際美術交流大展金獎,跨世紀全國衛生美術書法精品展銀獎,澳門回歸中國畫大展金獎,第八屆美展優秀獎,世界中國風情銅獎,第三屆全國會員優秀獎,草原情優秀獎。出版有《顧大明山水畫集》、《顧大明青綠山水畫集》、《顧大明藝術隨筆》、《顧大明青綠山水作品集》、《顧大明青綠山水技法》VCD光盤、《美術家畫庫》顧大明青綠山水畫集、《名家名扇》顧大明青綠山水畫集、《中國青綠山水畫顧大明作品集》、大紅袍《中國當代名家畫集--顧大明》。
《印象賀蘭山》(亞麻布) 175cm×100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