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件事讓你感覺跟書畫有緣?
答:在我最初的印象里,小時候看到媽媽手繪的衣服圖案,心中就會涌起莫名的喜悅,而且小時候特別喜歡涂鴉,真正接觸國畫是在2006年。我的第一幅真正意義上的作品是臨摹齊白石的《牽牛花》,最喜歡大寫意花鳥人物題材。
迄今為止哪位藝術大師對你的影響最大?能否具體說一下他吸引你的地方。
答:對我影響最大的應該是齊白石。齊白石出身于匠人,身上透著一股樸實、隨性,這從他的作品中就能夠感覺的到,他的作品取材于農家生活,沒有之前文人畫的矯揉造作,饒有生活情趣。
創作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答:最大的困難是反復練習同一幅畫,這讓我越畫越沒有靈感和激情。漸漸的,我意識到生活跟藝術都需要忍耐,畫畫是一種療傷,讓疲于奔波在現代文化的我們適當放緩腳步,讓我們變得不再急躁與焦慮,放空自我,能夠畫畫讓人感覺很滿足。
你有沒有特別鐘情于某一個時期或者流派的作品,如果有可否談一下見到這樣作品的感覺。
答:我對齊白石的作品獨有情鐘,尤為喜歡白石大師說的:“畫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則媚俗,不似則欺世!”普通農家題材在齊白石的畫里妙筆生花、活靈活現,草蟲精致可愛,頓感生活簡單快樂幸福美妙。
有些藝術家認為靈感最重要,有些認為練習最重要,你更認同哪一種觀點?
答:我喜歡有感而發,非常認同藝術創作是一件講述靈感的事情。要有創作的激情和靈感我才會動筆,只有用真情實感創作的作品才是有感情的好作品,感動觀眾之前先要感動自己。我努力地捕捉喜怒哀樂,把它們融入到我的作品之中。
坊間有一個論調,說是真正的大師都不是科班出身的。你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 ,你認為正規的科班能不能培養出藝術大師?因為科班抹殺了人的創造力,科班學員成長在一個條條框框的桎梏下。你認為成為藝術大師最重要的標準是什么?
答:我比較喜歡一種論調,那就是真正的大師都是玩出來的。藝術本不該有條條框框的桎梏與束縛,可以天馬行空、無拘無束地創作。如今科班出身的人有時會成為老師的復制品,迷失了自我,甚至單純去蹭老師的光環。我認為成為大師,藝術天賦、靈性、悟性最重要,當然也離不開勤奮和耐力。
目前我們社會在經歷一個傳統的復興,比如我留心很多小孩子,從小就去上書法培訓班,各地越來越多的講經班。你是如何看待這一個社會現象的?
答:近代以來,傳統受到冷落,人們越來越西化,傳統的概念越來越模糊,忘記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才是真正的藝術!假如全盤西化,中國就不會有真正自己的藝術,因為西畫并不在中國!正如當年西方大師畢加索對張大千所說:“你們東方有很高的藝術為什么來西方學習?”
你認為什么樣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可否舉個例子?
答:讓自己感動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讓別人感覺愉悅動情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比如,齊白石的群蝦圖,將蝦的進退、游的急緩、甚至斗毆跳躍等情態統統收于筆下,他畫的蝦體有透明感,蝦身永遠是濕淋淋的,好像真的在水中游。
你喜歡書畫收藏嗎?如果喜歡,你收藏作品有沒有什么標準?給我們分享一下或者你身邊收藏的小故事。
答:我當然喜歡收藏。收藏不僅是投資和積累財富,更重要的是通過收藏積累了知識,充實了精神,我沉浸在收藏帶來的愉悅之中。
王英,生于燕趙大地,自幼酷愛涂鴉,無門無派,創作天馬行空、恣意妄為,深感作品需用真情澆灌,用心才能賦予作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