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藩于1921年,入倫敦大學大學院美術部就讀,成為該院有史以來第一位中國留學生。在歐洲7年留學期間,他從事人體模擬和速寫、素描等,還到瑞士、意大利、法國各地,領略各國藝術的特色、享受藝術珍品的啟迪和陶冶。
在很長的時間里,自學成材的齊白石,盡管藝術造詣深厚,文從沈夢了解,但在科班出身控制中國藝術界、尤其是畫壇的藝術家眼中,齊白石被多數人視為旁門左道。
鑒于齊白石當時的尷尬地位,張道藩就萌生了拜齊白石為師的念頭。
張道藩畫,齊白石題記。1946年11月3日,虛歲50的張道藩于南京香鋪營文化會堂拜齊白石為師。張道藩說:“我之所以要拜齊白石先生為師,這一行動的意義在于提倡尊師重道。”
白石老人說張氏作品:“氣勢高大,不似初學,純是中國畫派。”這個評價是中肯的。
張道藩畫,齊白石題記。20世紀80年代,劉海粟到貴州訪問時,一睹張道藩畫集喜出望外,再三觀看其中多幅中西融合的畫作后,作出總結似的評語:“道藩老弟的畫,作中國畫有西方畫的畫風,作西方畫時有中國畫的畫意,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