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張大千先生的繪畫作品,筆者喜愛至極。或許是個人情趣喜好不同,前人曾說張的畫太過嬌媚,謂之‘女人畫’。我聽了只當是他博君一笑罷了。想來,當下民眾的審美當真是千奇百怪,大寫意之風橫行鄉野:毛筆分叉、焦墨蹂躪紙張美其名曰老辣,熟不知,是這位作者根本不懂水、墨、紙、筆之間的關系,任由水去破墨或是墨去污水,造成滿紙焦黑、肆意妄為。反觀張先生作品,水潤物華,萬事萬物皆可躍然于紙張之上,雖取其形,卻不限于形,直逼其內在神采,這便是“師造化”也。
此篇是筆者摘選出大千先生從中年到老年時期的不同風格的花鳥圖冊,主以荷為主。筆者年少時曾臨寫張先生荷花,奈何筆力不足,只得而寫。如今在此觀摩,更加相去甚遠耳。
花鳥 四屏 設色紙本 1925年作。
款識:(1)意在青藤、白石。季張爰。鈐印:張爰印、大千(2)太華峰頭玉井蓮。擬趙撝叔法。鈐印:張爰印、學到古人難(3)南山真意。張爰。鈐印:張季爰印、它山之石(4)歲朝清供。秉章仁兄法家正之,乙丑冬,季弟爰作于大風堂。鈐印:季爰、張權私印。
清風撩藕花 設色紙本 1929年作。
款識:無復攀條與折枝,石榴裙裊藕花絲。眼前風月都收拾,研粉搓朱末是奇。己巳九月朔,張大千寫于江戶。鈐印:張爰(白)、大千(朱)
荷 花
設色紙本 1929年作
題識:根老子香兩奇絕,世人那復知從來。己巳夏日,大千居士。鈐印:張爰、大千、燕賞
魚樂圖
這幅《魚樂圖》縱47cm,寬34cm,是張大千仿八大山人的筆意畫的一幅水墨畫。在大千的筆下,游魚若天馬行空,無所依托,優游自在,生機盎然。整幅畫面簡潔靈動,敷色淡雅有致,反映了作者自得其樂的心境。
仿八大山人魚樂圖
水墨紙本 1936年作
題識:春日濠梁上,靜觀欣所遇。呴沫何足語,生機自然足。仿八大山人魚樂圖,并效其體題詩于上。丙子三月,猨。鈐印:張爰印
仿八大山人荷塘雙禽圖
水墨紙本 1947年作
款識:辛春涉事,八大山人。鈐印:屐形印
題識:落日危巒接素秋,奇松突出與云浮。巨靈多事笛高掌,直決黃河下豫州。丁亥七月,題此于昆明湖上,善百鄉弟出十年前舊作,恍然如隔世事,因加數筆并書舊詩于上,大千居士爰。鈐印:張爰之印、大千、大風堂珍藏
八大山人平生多畫荷花,干長而柔葉,大而潤,披圖如見清光無邊盡,香遠益清也,此則于葉下空闊處作拳石雙鴨、一沉思、一引首,相對無言,尤饒靜默空明之趣、至其疏密聚散之合宜筆墨含蘊之精妙,亦俱見八大山人之精詣。
大千是仿八大作品的高手,用筆清超,直抉八大之精。此幅畫作即可謂是,墨色淋漓,筆力雄健,得八大之韻。然其畫過于精巧,缺乏八大特有的荒率冷寂之氣;張大千雖用筆講究,但不如八大如金剛杵般有力,和蘊籍而有靈氣。觀此幅畫作,兩者之區別可稍感悟之。
荷花
荷花 立軸 1948年作
紅妝傾國
鏡心 1950年作
無論是早年在四川,三十年代初借居蘇州網師園,中期頤和園昆明湖畔的聽鸝館,四十年代的敦煌鳴沙山,還是在巴西八德園,美國加州環蓽陁,直到晚年臺北摩耶精舍,大千無不手植荷花,細心呵護,朝夕欣賞,對荷花傾注了深厚的感情。
中年的張大千吸收了惲南田設色明雅、暈染溫潤的長處,同時又和白陽點畫離披的小寫意筆法相融合,變早年精致為瀟灑。在這兩件作品中,畫家取近距離特寫的視角,以淡雅的靛藍和淡淡的粉紅,沒骨渲染出帶露凝香的晨荷、月荷,頗有靈秀清芬的韻致。整個畫面朦朧淡雅,如夢如幻。粉荷風姿綽約、暗香浮動的銷魂之美,在淡藍色荷葉的映襯下,表現得淋漓盡致。“霓裳一曲能傾國,不見楊妃被酒時”,將傾城的荷花,比作醉酒的玉環,大千真可謂得荷花之神韻者!
仿宋人筆意
鏡心 1949年作
款識:千金漫說能言鴨,此鴨無言亦自佳。比似文鴛廝守慣,不同野騖鎮相乖。己丑八月,仿宋人畫。爰。鈐印:蜀客、長樂、大風堂、乙亥己巳戊寅辛酉
四時花木
四屏 1963年作 174.5×66cm×4
《四時花木》四屏,是張大千傳世花鳥作品中難得的精品佳構。把山石、松樹、荷花、竹子、蘭花、菊花、梅花等四時花木匯集在一起,遠近扶疏、參差掩映,畫面上景物舒展自如,充分展示了他在傳移模寫與位置經營等方面的非凡筆墨技巧和繪畫能力。
這幅作品在有限的空間內,傳達的氣象很大。小中見大,是中國畫寫意的精神,它的實現,靠的是“曲”的方法。老子「曲則全」、「少則多」的思想,對中國文藝理論的影響頗為深遠。“若使阡陌條暢,則一覽而盡;故紆余委曲,若不可測”(《世說新語·言語第二》),這樣的園林技巧,也同樣體現在畫面的匠心經營上。“紆余委曲、若不可測”,這一獨特的造景之法,使有無、虛實、藏露、疏密等辨證思想得以實踐,充分顯現出畫家藝術技巧的超現實作用。不同于西方繪畫的注重實物景象,中國畫更講究整體性和通篇的氣韻。如此,就必須在有限的空間內,把握造型的全部精神。
張大千在此作中充分表現了「曲」的情趣,若不經意,容與徘徊,而毫無艱難辛苦之態。可以想見他在創作時的自由自在的情狀,揮寫有力,鐵畫銀鉤。「曲盡其形」、「曲盡其態」、「曲盡其妙」,含蓄而豐富。詩貴曲,文亦貴曲,畫更貴曲,曲則有深致,畫面才經起反復觀賞、品味。
四季花卉圖卷
設色紙本 1967年作
款識:青藤妙筆人間寶,我欲傳之愧未好。興到不知春與秋,四時花卉隨意草。青藤花卉,工不及白陽而逸韻過之,石濤、八大大師莫不尊之,鄭板橋乃欲門下走,其傾服可謂至矣。花朝之日,窗明幾凈,乘興為此并識。爰翁。鈐印:春長好(朱文)、乙亥己巳戊寅辛酉(白文)、丁未(朱文)、大千唯印大幸(朱文)
這幅《四季花卉圖卷》運筆自如,用墨設色適度,精美而奔放,靈活而又不失法度,無論是筆法與意境都有著石濤、八大的意致。畫中牡丹花朵碩大,花容端麗,雍容華貴,超逸群卉;荷花潔白無暇,清香玲瓏而又姿態妖嬈;秋菊有著李商隱筆下“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愿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的意韻;水仙葉姿秀美,亭亭玉立;風竹挺拔俊逸;臘梅迎雪吐艷,凌寒飄香,鐵骨冰心。全畫以小寫意筆墨再現了自然界百花競艷、生機勃勃的畫面。
紅荷圖
鏡心 1975年作
此乃大千先生八十四歲高齡之作,這幀荷花不同于他生平以華麗奔放見長的荷花諸作,而以純美清雅勝出,大有繁華落盡、洗盡鉛華的感覺。畫中兩朵荷花,一花一苞,一開一合;幾片荷葉,高低錯落,翻滾延展;綠的迷蒙氤氳托出紅的高潔出塵。盡管花紅葉綠,搖曳多姿,一派夏日荷塘的爛漫色調,卻經過清墨淡暈,反而有一種沉潛寧靜的底蘊。在筆墨上,張大千回歸徐崇嗣沒骨花卉傳統,花莖清晰瘦長,不蔓不枝;荷花粉嫩出塵,香遠益清;荷葉草草,墨暈流動而平衡,襯托出出蓮花亭亭凈直的品質。整幅作品用色清雅,運筆靈活。位置經營得跌宕起伏卻又平衡有致。
潑彩荷花
紙本 水墨設色 1978年作
根據張大千先生自題的年款,此畫是民國六十七年「長夏逭暑雙溪寫此」。大千喜用「逭暑」一詞,發音同「換」,是逃暑、避暑的意思。此時大千一家已遷入「摩耶精舍」,園地的面積當然遠不及巴西的「八德園」,雖然也鑿了魚池水塘,但是尺寸不足以養荷,所以荷花只能培養在六只大缸里。所幸因為有植物園專家的協助,倒也缸缸都葉茂花開。大千在長夏暑熱之中,想來是十分懷念他在「八德園」內蓮葉田田的荷塘。此幅以潑墨、潑彩完成的荷花圖,大筆畫荷葉,筆酣墨飽,與早年的干筆法頗為不同。而且在荷花及花苞勾好之后,又以各種淺色渲染在葉隙花后,襯托出純凈的白荷,制造荷塘的空間氣圍。最后大千用濃墨勾提花瓣尖端,再稍稍點上紅色,及精細地點劃花蕊,與藍綠的葉叢兩相映照之下,就格外顯得靈動活脫。
水殿風來暗香滿
鏡心 設色紙本 1980年作
墨雨馥香
手卷 設色紙本 1980年作
題識:一、墨雨馥香。六十九年春仲,八十二叟爰。鈐印:唯印大幸、大千 二、蓬萊弱三千里…… 鈐印:長共天難老 三、戲梁嬌紅透骨香…… 鈐印:大千豪發 四、莫信陳王賦洛神…… 鈐印:摩耶精舍 五、江水秋彌渚瀠泗…… 鈐印:獨具天神 六、利世三倍…… 七、我家香國為鄰國…… 鈐印:得心應手八、南山山色暗塵埃。鈐印:大千豪發九、一朵嬌紅翠欲滴。鈐印:張爰之印、大千居士
桃花游魚
設色紙本 1980年作
荷花
鏡心 設色紙本 1980年作
款識:疏池種芙蕖,當軒開一萼。暗香襟里聞,涼月吹燈坐。六十九年嘉平月,偶憶少作小詩,因寫此。八十二叟爰,摩耶精舍。鈐印:張爰之印、大千居士、摩耶精舍
荷花
設色紙本 1980年作
款識:人家星散水中央,十里芹羹菰飯香。想得熏風端午后,荷花世界柳絲鄉。六十九年庚申夏孟,八十二叟爰,摩耶精舍寫。大千記。鈐印:張爰之印、大千居士、摩耶精舍、大千豪發、己亥己巳戊寅辛酉
《荷花》畫于1980年。張大千以善畫荷花著稱,素有“古今畫荷登峰造極”之譽,這幅畫是他的力作。在眾多花卉題材中,張大千先生偏愛荷花。張大千早年即畫荷花,畫法多以明代畫家徐渭畫法為多,中年時是半工半寫者多,到了晚年最擅長用潑彩半抽象手法來畫荷花。
明月馥荷
鏡心 1981年作
水殿風來暗香滿
設色紙本 1982年作
《水殿風來暗香滿》畫于1982年。畫面上的荷葉荷花氣勢不凡、水墨淋漓。畫荷花一枝,荷花莖桿長達八尺多,如此長的莖桿一筆到底,一氣呵成。大文人程霖生曾說:張大千不可能有此魄力。后來有人以此詢問張大千,張氏笑云:“我將紙放在長桌上,自己邊走邊畫的。”荷花圖是張大千經常畫的題材,也是張大千成就卓著的畫種。張大千認為畫荷,最易也最難。易者是容易入手,難者是難得神韻。而張大千的畫荷的心得便是:“看上去總要使它宛如矗立在水中央一般!”這幅墨荷圖神韻天成,筆健墨豐,氣勢雄勁。題畫詩及題款的書法風格是成熟時期的典型的“大千體”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