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振文
被畫壇尊稱為一代宗師的張大千為中國畫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作為張大千再傳弟子,聶振文努力繼承前人的筆墨精華,并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出自己獨特的藝術風采。
觀賞聶振文的潑墨潑彩畫,我充分感受到了他對繪畫的摯愛。他曾說:“我的作品中的一筆一畫,都寄托了自己對祖國山河的情感。”正是他對藝術的愛、對大自然的情,使其所繪作品皆能給人以震撼和感染。在作品《霧鎖黃山》(見附圖)中,畫家將雄偉的高山自然寫出。整幅作品筆墨淋漓、一氣呵成,近觀韻味醇美,遠觀氣勢恢宏。畫面近景處可見幽幽山谷,彰顯出生機勃發、深邃靜謐的意境,為整幅作品帶來更多的可讀性。此作以“霧鎖黃山”為題,畫中的云霧把黃山被煙云籠罩的感覺表現得恰到好處,也把潑墨潑彩的形式語言與境界追求發揮得淋漓盡致。
聶振文鐘情于山水畫創作。他的潑墨潑彩畫展現出張大千繪畫風格中的獨特審美魅力。他恪守張大千的藝術精神,行萬里路寫生,足跡遍布祖國的大江南北。隨著游歷經驗的不斷積累和沉淀,他在創作中進一步展現出對自然與生命的感悟。大量的寫生經歷也為他的山水畫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在作品《空山晴滴翠》(見附圖)中,他在師法傳統筆墨和大風堂潑墨潑彩技法的基礎上,根據畫面的需要和自己的構思,以沒骨為基,將石綠、石青與大片的濃墨破積、融合。整幅作品繁而不滯、簡而不空,具有較強的視覺張力和張弛有度、節奏分明的美感。畫面右側的一泓清泉由遠及近,把作品整體分成三段,使畫面彰顯出幽谷深泉、千巖萬壑之感。畫家在左邊的山體和右邊山頂處勾描出屋宇、樓閣,使其在大片的深色墨彩中顯得格外醒目,打破了沉悶、窒息之感,既豐富了畫面層次,又突出了深邃的意境。分布在不同位置的三三兩兩的朱磦色點與近景樹木的紅葉遙相呼應,寥寥筆墨展現出紅葉稀疏之意,為作品帶來豐富的視覺美感。
聶振文自幼喜好書畫。他的書法初學趙孟頫、蘇軾,后涉諸家,先后得到史成俊、郭子緒兩位先生的悉心指教。他的繪畫初習元、明、清之大家,后習宋畫。之后他來到畫家李汝匡、孫家勤門下研習國畫藝術,以勤奮、刻苦的精神追求山水畫的意蘊。孫家勤對他的繪畫創作影響很大。張大千一派的繪畫精神使聶振文獲得了更為寬廣的視野。他在恩師的言傳身教下一路走來,既繼承了傳統中國畫的精髓,在筆墨運用上合乎法度,又在繼承中有所發展和創新。
多年來,聶振文不斷領悟著張大千的潑墨潑彩之法,以淋漓的墨與彩在一幅幅作品中呈現出大自然的瑰麗與雄奇。
空山晴滴翠
霧鎖黃山
鳳凰山秋韻
芙蓉兩相依
酷夏歸鄉心切
清秋滿峽
醉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