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 家 訪
有時候,我們還可以把家長約到公園、茶館等公共場合,這樣可以能省掉到學生家中的許多繁文縟節,雙方真正將心思用在交流溝通上,家訪質量也會得到提高。
第三種方式是電話聯系。這種形式最大的優點是可以節省時間,便于及時交流情況,迅速解決問題。要注意的是,電話聯系時,要簡明扼要,長話短說,要注意用詞的準確性,避免產生誤解。
第四種形式是寫信。寫信一般適用與相隔較遠而又電話聯系不方便的情況。可以把比較復雜的事情的前因后果說清楚,利于把教師的觀點想法準確完整地表述出來。這種方式最大的缺點是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互動性較差。
第五種方式是捎口信、發手機短信。這一般適用于所謂的簡單的“小事”,如通知、提醒等。
另外,現在還有一種方式,就是發電子郵件。這需要一定的條件,目前,在農村,使用還比較少。
當然,家訪的形式還遠不止這些,在具體運用中,往往可能是多種方式的綜合運用。
在進行家訪之前要做好一定的準備工作
1.充分了解學生在校的表現情況。這主要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各科文化成績、遵守紀律情況、與老師相處情況、與同學相處情況等等。充分、準確地掌握這些情況,可以使在與學生家長溝通時做到言之有據,避免泛泛而談。
2.大致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可以通過其它途徑先了解一些包括父母的文化水平、父母的工作情況、父母對子女的基本要求、家庭經濟情況、家庭是否完整等方面的信息。掌握了這些情況,可以有針對性地與家長進行溝通,避免一些尷尬情形的出現。
3.明確本次家訪的主題和預期效果。一般來說,家訪多數是有針對性的,教師要明確本次家訪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特別是初次與某學生家長接觸時,更應該注意到這一點。
4.如果是準備到學生家里或是到學生家長單位去家訪的,事前最好和學生家長先聯系一下,防止找不到人或找到了人學生家長卻有其他客人或有重要的事情脫不開身等情況的出現。在時間的選擇上要加以注意,如,不要選擇吃飯的時候去家訪,夏天盡量不要選擇在晚飯后去家訪,這樣可以避免一些尷尬。
在家訪時要特別注意幾個方面
1.對學生的評價要客觀。我們必須承認,絕大多數人都有“護短”的心理。教師在家長面前對學生的評價應該以肯定為主,要多談優點、長處,多挖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對學生的錯誤要作客觀準確的分析評價,絕不能把學生說得一無是處。這一點可以說應該當作一個“基本原則”。
2.教師要視學生家長的文化水平、道德修養、性格愛好、對孩子的期望值等情況,選擇恰當的溝通切入點、提出相應的要求。
由于學生家長的文化水平有高低、基本素質有差距、生活環境各不相同,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值也就各不相同,對孩子的教育管理方式也各有不同。但他們之間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每一個家長都是深深愛著自己的子女的。所以在家訪的時候要,教師要善于利用家長的這一心理,針對不同類型的家長,采用不同的策略來尋求家長的合作與支持。
那些本身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的家長,他們教育子女的方法可能會比較得當,因而在家訪的時候,可以如實地向家長反映學生的情況,細心聽取他們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做法,并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
有些家長,對孩子沒有明確的目標要求,對孩子管理教育不重視,甚至放任不管,對這類家長,教師在家訪的時候,要想方設法激發家長對子女的愛心與期望心理,改變其對子女放任不管的態度,必要時還要委婉的向家長指出放任不管對孩子的危害,使家長明白他們的關心教育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
有些家長,由于對孩子過分溺愛,要求很低,甚至連別人對他孩子的任何非肯定的評價都接受不了。對這樣的家長,教師在充分肯定學生的長處,并對學生的良好表現予以真摯的贊賞和表揚的同時,要以適當的方式指出學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學生家長的感情,肯定家長熱愛子女的正確性,使其在心理上能接受你的意見。同時也要懇切的指出溺愛對孩子成長的害處,可以舉一些例子加以說明,通過事例的闡述,耐心熱情地幫助和說服家長采取正確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在教育方法上,家長制作風比較嚴重。因為家長在教育要求、方法上嚴過了頭,往往使孩子對家長產生或輕或重對立情緒。這樣的學生在學校的表現一般是非常遵守紀律,膽子很小,學習上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靈活性較差,缺乏創新精神;或者就是走向另一個極端:事事叛逆,對老師也容易產生對立情緒。在家訪的時候,教師要注意方式方法,在家長介紹子女情況的時候,要認真聽取,不能簡單的加以反對,要充分肯定家長的期望,以取得家長的信任。在取得了信任的基礎上,可以從正反兩個方面向家長介紹一些科學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以期改變家長的不正確的教育方法。
有些家長往往會以金錢作為孩子學習的動力,他們給孩子一個標準,達到怎么樣的成績就獎勵多少金錢,而對于子女在精神上的一些要求他們卻很少關心。對于這樣的家長,在家訪的時候,教師不能簡單地對家長的這種做法予以否定,而要以適當的方式向家長指出,對子女適當地進行物質獎勵是很有必要的,但如果是一味的以物質獎勵為主,那么孩子在學習上的動力是不會長久的。在學習上真正持久的動力來自孩子自身的精神動力,要使孩子明白自己學習的真正目的,而不是單純的依靠外界的物質刺激。
有些家長,你跟他套套近乎,他就可能把你當作朋友來看;有的家長,你和他太“近乎”可能對你會產生一種“反感”,覺得你這個教師太淺薄;有的家長,說話比較平易,有的家長,可能會在教師面前擺一點架子;有的家長,對教師會熱情、客氣,有的家長會讓教師“坐冷板凳”……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學生家長,教師都要迅速摸透對方,適應對方,讓對方接受自己。有些問題,可能無法在短時間內取得完全的共識,教師就不要過于“頑強”,千萬不能和家長“叫勁”,——這也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3.無論和家長談什么問題,都要做到心情平靜,語氣平和;態度要不卑不亢,說話要注意分寸;要隨時注意對方的情緒變化,根據對方的反應適時調整談話內容、語氣、態度、表達方式,防止“話不投機”,把關系搞僵了。如果遇到個別素質較低、對老師蠻不講理的家長,教師切不可針鋒相對相對與之發生口角。教師可以適時轉移話題,并及時告辭。在家訪時,最忌諱的就是指責家長。教師千萬不要站在家長的對立面去指責,要讓家長體會到老師和家長的目標完全一致。
4.要注意談話環境的變化。比如:如果有鄰居或學生家長的同事過來,最好不要繼續說孩子的“不足之處”,相反,要多夸幾句,滿足一點人人都有的“虛榮心”,這會使接下來的溝通和尋求家長的配合更順利些;如果學生家長臨時有什么急事,即使是還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目的,教師也應及時結束家訪。那種畢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取的。
家訪后要做好相關的后續工作
家訪工作不應該到與學生家長溝通、聯系后就結束了。家訪工作的目的是與學生家長溝通情況,共商下一步的教育管理的辦法,而不是“告狀”、“訴苦”。所以,與學生家長聯系之后,還要做好后續工作:
1.及時歸納總結。回來之后,教師要就達成的共識、取得的效果、了解到的重要信息以及家訪中得到的啟發、感受等相關問題做好書面記錄。
2.要根據家訪中達成的共識,及時采取適當的措施,做好學生的管理教育工作。不能認為家訪結束,情況已經通報給學生家長了,教師就可以撒手不管了。同時,還要努力避免學生因認為教師向家長“告了狀”而與教師形成或加深矛盾的情況。
3.在家訪中了解到的有關信息要及時地與有關教師“共享”,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如果有必要,還要及時向學校相關領導匯報。
4.對家訪中的經驗教訓,應該適時地作出小結,以利于今后工作的開展。
不管家訪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也不管采用何種形式,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形成合力,共同教育管理好學生。同時,我們還要清醒地認識到,雖然家訪在學生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學校教育畢竟是學生教育的主陣地,在尋求學生家長“炮火支援”的同時,我們教師必須堅守自己的主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