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連環掌,又名“砂手掌”,是少林派正宗掌法之一。
此掌法剛柔相濟,動靜分明,虛實結合,招勢清晰,上下一致,勢勢相連。技法上講究形神兼備,意力并重,內外合一。長期練習此拳,不但可獲體質增強、身手矯健之益,還能得技擊實戰之能,達體用兼備之目的。
一、霸王開弓
1.兩腳并步正身直立,兩臂自然下垂于體側,二目平視前方(圖1)。
2.兩手成掌,由體側直臂向前上舉,在體前屈肘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兩掌心均向前,指尖向上,二目平視前方(圖2)。
3.兩掌由體前向左右兩側分開,伸臂成一字平肩狀,兩掌指尖均向上,掌心向外,目視左斜前方(圖3)。
二、霸王卸甲
1.兩掌由兩側下落,兩臂外旋經腰際屈肘向前穿出,兩掌心向上,高與肩平,指尖向前,目視前方(圖4)。
2.兩掌由前下落,兩掌背拍擊大腿后,從體后向上畫弧,在肩上屈肘,然后向前下按掌于體前,兩掌心向下,指尖相對,目視左斜前方(圖5)。
三、虞姬照鏡
兩掌直臂向前上舉經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兩掌心均向前),再向左右兩側掄臂分開,然后兩臂外旋,屈肘向胸前捧起,兩掌心向面部,掌背向前,指尖向上,同時,兩腿屈膝半蹲,兩膝夾緊,上體略前傾,目視兩掌心(圖6)。
四、二郎擔山
下盤動作不變,兩小臂內旋翻掌,向左右兩側立掌平推至臂平于肩,兩掌心向外,二目平視前方(圖7)。
五、雙龍戲珠
下盤動作不變,兩臂外旋屈肘,兩掌向中間斜削,左掌在前,右掌在后,右掌小指靠于左小臂內側,兩掌心均斜向上,目視左掌(圖8)。
六、霸王撩衣
1.上體稍起,左腳向前一步,左腿屈膝半蹲,同時,兩掌由前經大腿外側直臂后擺,兩掌心向前,二目平視前方(圖9)。
2.右腳向前上一步,右腿屈膝半蹲,同時,兩掌由體后繼續向上、向前畫弧,兩掌心向前,目視正前方(圖10)。
3.左腳跟進一步與右腳并攏,兩腿伸直,同時,兩掌繼續向體側直臂下擺,于體后屈腕撮指成反鉤手,鉤尖向上,二目平視前方(圖11、11附)。
七、黑虎掏心
1.兩腳不動,上體略右轉,左鉤手變掌,左臂外旋,左掌由體后經腰間向前快速推擊,力達小指側,掌心向前,目視左掌(圖12)。
2.上體略左轉,右鉤手變掌,左臂外旋,右掌由體后經腰間向前快速推擊,力達小指側,掌心向前,同時,左掌直臂下落于體后成反鉤手,鉤尖向上,目視右掌(圖13)。
八、哪吒擒龍
1.左腳向左跨一步,上體隨之左轉,左腿屈膝,腳尖向前,同時,左鉤手變掌,臂內旋,左掌由后經左向前畫弧平抹,于體前抖腕,掌心向前;右臂內旋,右掌由前向后下落于體后,拇指側向下,目視左掌(圖14)。
2.右腳在左腳旁震腳并攏,兩腿屈膝半蹲,同時,右臂外旋由后經腰間向前立掌推出,掌心向前;左掌屈肘向后平收于右腋下,掌心向下,指尖向右,目視右掌(圖15)。
九、白猿獻果
1.上體略前傾,右腿屈膝稍上提,然后即在左腳內側旁用力向下震腳,落地時右腳腳尖稍外撇,斜向右方;左腳隨即向左后挪半步,腳尖點地,膝微屈,同時,右掌變拳,屈肘向后收于腹前,拳背斜向上;左掌向后擺于身體左側,左臂伸直,掌心向后,拇指側向下,二目平視前方(圖16)。
2.左腳腳尖鉤起,腳跟擦地,由后向前鉤踢,左腿伸直,腳尖里扣斜向右方,同時,左掌由后向前、向上、向左迅猛挑擊,擺于體前上方,掌背向左,小指側向前;右拳變掌隨勢向上擺于左肘旁,掌心向左,小指側向前,目視左掌(圖17)。
十、順手牽羊
上體稍含胸前傾,左腿屈膝后收,落于右腳內側前,腳尖點地成左丁步,同時,兩手變拳,向后拉于身體右側,左臂屈肘收于腹前,拳眼向上;右臂伸直擺于體后,拳眼向下,二目平視前方(圖18)。
十一、順水推舟
左腳向前上一步成左弓步,同時,兩拳變掌由體側快速向前推擊,兩掌心向前,掌指向上,目視雙掌(圖19)。
十二、大鵬展翅
下盤動作不變,兩掌由前向體后弧形鉤掛成反鉤手,兩臂伸直擺于身體兩側,反臂向上斜舉,鉤尖向上,二目平視前方 (圖20)。
十三、烏龍吸水
1.左腳腳尖內扣,上體隨之略右轉;左鉤手變掌,由體后經左向前弧形擺于體前,小指側向上,目視左掌(圖21)。
2.身體繼續右轉,右腳向左腳后面插步,兩腿交叉全蹲成左歇步,同時,右鉤手變掌,右臂外旋,由后經腹前向下插掌,力達指尖,掌心向上;左掌向后抹于左小腿前,掌心向下,目視右掌(圖22)。
十四、力劈華山
兩腳掌碾地,身體稍起立并向右后轉,兩腿屈膝半蹲成馬步,同時,兩掌隨轉體交叉舉于頭上方,然后分別向左右兩側迅速下劈,兩臂伸直,與肩同高,掌指向上,力達于小指側,目視右手(圖23)。
十五、懷中抱月
身體重心左移,右腳挪于左腳前方成右虛步,同時,兩臂屈肘外旋,兩掌向前斜砍,右掌在前,左掌在后,左掌小指附于右臂內側,兩掌心斜向上,目視右掌(圖24)。
十六、仙人指路
上體右轉,右腳移于右側成右弓步,同時,右掌掌背用力,由前向右弧形快速反扇,右臂伸直,略高于肩,拇指側向上,掌心向前;左掌隨勢附于右上臂,掌心斜向下,目視右掌(圖25)。
十七、云里摸月
上體左轉,右腳挪于左腳前方成右虛步,同時,左手向前平捋,臂微屈,手心向前;右臂內旋,右手翻掌,變掌心向下,右手由右經前弧形向后下捋,掌心向后,目視左掌(圖26)。
十八、白蛇吐芯
上體稍左轉,右腳全腳掌著地由前弧形后滑步成左弓步,同時,左臂內旋,左手由前經身體左側弧形向后鉤捋,鉤尖向上;右臂外旋,右掌經腰間向前快速推擊,臂伸直,與肩同高,掌指向上,目視右掌(圖27)。
十九、金雞捻鎖
1.上體右轉,左腳尖里扣,右腳經左腳內側弧形繞上一步,右腿屈膝半蹲成右弓步,同時,右臂屈肘后收,右手在體前順時針方向畫弧一周于體前外叼,虎口向前,掌心斜向下,目視右手(圖28)。
2.身體繼續右轉,右腳尖外展,左腳向前上一步,落于右腳前,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同時,左鉤手變掌,由體后向左、向前弧形抹按,掌心斜向前,小指側向上;右手繼續向后畫弧擺于體后,掌心向左,拇指側向下,目視左掌(圖29)。
3.左弓步不變,右手由后經腰間向前快速?搖出成鷹爪,臂伸直,掌心向前,虎口向上;左掌屈臂向后平收于右腋下,掌心向下,目視右手(圖30)。
二十、白猿獻果
1.上體略前傾,右腿屈膝稍上提,然后即在左腳內側旁用力向下震腳,落地時右腳腳尖稍外撇,斜向右方;左腳隨即向左后挪半步,腳尖點地,膝微屈,同時,右掌變拳,屈肘向后收于腹前,拳背斜向上;左掌向后擺于身體左側,左臂伸直,掌心向后,拇指側向下,二目平視前方(圖31)。
2.左腳腳尖鉤起,腳跟擦地,由后向前鉤踢,左腿伸直,腳尖里扣斜向右方,同時,左掌由后向前、向上、向左迅猛挑擊,擺于體前上方,掌背向左,小指側向前;右拳變掌隨勢向上擺于左肘旁,掌心向左,小指側向前,目視左掌(圖32)。
二十一、順手牽羊
上體稍含胸前傾,左腿屈膝后收,落于右腳內側前,腳尖點地成左丁步,同時,兩手變拳,向后拉于身體右側,左臂屈肘收于腹前,拳眼向上;右臂伸直擺于體后,拳眼向下,二目平視前方(圖33)。
二十二、順水推舟
左腳向前上一步成左弓步,同時,兩拳變掌由體側快速向前推擊,兩掌心向前,掌指向上,目視雙掌(圖34)。
二十三、大鵬展翅
下盤動作不變,兩掌由前向體后弧形鉤掛成反鉤手,兩臂伸直擺于身體兩側,反臂向上斜舉,鉤尖向上,二目平視前方 (圖35)。
二十四、烏龍吸水
1.左腳腳尖內扣,上體隨之略右轉,左鉤手變掌,由體后經左向前弧形擺于體前,小指側向上,目視左掌(圖36)。
2.身體繼續右轉,右腳向左腳后面插步,兩腿交叉全蹲成左歇步,同時,右鉤手變掌,右臂外旋,由后經腹前向下插掌,力達指尖,掌心向上;左掌向后抹于左小腿前,掌心向下,目視右掌(圖37、37附)。
二十五、力劈華山
兩腳掌碾地,身體稍起立并向右后轉,兩腿屈膝半蹲成馬步,同時,兩掌隨轉體交叉舉于頭上方,然后分別向左右兩側迅速下劈,兩臂伸直,與肩同高,掌指向上,力達于小指側,目視左手(圖38)。
二十六、懷中抱月
身體重心右移,左腳挪于右腳前方成左虛步,同時,兩臂屈肘外旋,兩掌向前斜砍,左掌在前,右掌在后,右掌小指附于左臂內側,兩掌心斜向上,目視左掌(圖39)。
二十七、犀牛分水
左腳向左后移半步,兩腿屈膝半蹲成馬步,同時,兩掌由胸前經上向左右兩側猛劈,兩臂伸直,與肩同高,掌指向上,力達小指側,目視左掌(圖40)。
二十八、白猿偷桃
身體左轉,右腳隨之向前上一步落于左腳前方成右虛步,同時,右掌變拳,右臂屈肘外旋,由右側向前里格,拳心向后,左掌屈肘抱于右腕,目視右拳(圖41)。
二十九、鳳舞龍騰
右腿屈膝提起向前彈出,高與腰平,力達腳尖,左膝微屈,同時,右拳變掌,與左手一起由體前向體后弧形鉤掛,兩臂伸直擺于身體兩側反臂向上斜舉成反鉤手,鉤尖向上,目視右腳(圖42)。
三十、龍騰虎躍
右腳向前落地,左腿隨即向上擺起,右腳繼之迅速蹬地,身體騰空而起,右腿迅速向前彈踢,腿高于腰,力達腳尖,同時,兩手變拳,由后向前上方弧形橫擊,臂微屈,拳眼斜向下,目視兩拳(圖43)。
三十一、泰山壓頂
左腳向下落地,右腳隨即落于左腳前,右腳尖里扣,上體略左轉成右弓步,同時,右拳下落在體前,沿順時針方向畫弧一周后向前反扣,臂微屈,拳面向上;左拳變掌套過右臂后再變拳,屈肘落于右胸前,拳心向下,目視右拳(圖44)。
三十二、力拽虎尾
左腳向后退半步,右腳亦向后拖半步成右虛步,同時,兩拳先松開再緊握用力后拉,屈肘擺于腹前,左拳拳心向右,右拳拳心向左,目視兩拳(圖45)。
三十三、拱云托月
1.右腳向前上半步成右弓步,同時,兩拳變掌,經胸前交叉(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上舉于頭上方,然后向左、右兩側分掌,屈肘收于腰間,兩掌掌心向前,目視前方(圖46)。
2.兩腳向前滑半步,右弓步不變,同時,兩掌由腰間向前平托,兩掌掌心向前,掌指向下,目視兩掌(圖47)。
三十四、狂風擺柳
1.身體重心后移,右腳向后挪半步,腳尖虛點地面;左腿屈膝半蹲,同時,兩臂內旋上抬,在體前用右掌掌背拍左掌掌心,兩掌掌心均向下,目視兩掌(圖48)。
2.上體略后仰,右腳腳尖鉤緊,向左側踢起,經面前向右側上方外擺,同時,兩手先左后右用掌心擊拍右腳面,目視右腳(圖49)。
三十五、韋馱獻杵
右腳向后落步,身體右轉約270度,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同時,右手手心向下、直臂向右畫弧摟手,屈肘握拳收于腰間,拳心向上;左手成掌下落經腰間向左側用力推出,臂伸直,與肩同高,掌指向上,掌心向左,目視左掌(圖50)。
三十六、漁翁撒網
1.左腳經前向左弧形上步,左腿屈膝半蹲,同時,左臂下落經體前畫弧一周,左掌用掌背向左側反?搖,臂伸直,掌心向右;右拳后伸,臂內旋,反臂伸于體后,拳眼向下,目視左掌(圖51)。
2.身體左轉,右腳向前上一步成右弓步,同時,右拳變掌,由體后向前伸臂扇掌,掌心向左,稍高于肩;左掌下落變拳,臂內旋,直臂擺于體后,拳眼向下,目視右掌(圖52)。
3.右掌由前下落于體前,然后屈肘上抬,快速向前反扇,臂伸直,掌心向左,稍高于肩,同時,左拳變掌,臂外旋,從后向上經右肩下落,套過右臂按于右腋下,掌心向下,目視右掌(圖53)。(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