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保衛戰 (1985) 8.0
影片描述了1941蘇聯軍隊在莫斯科城下浴血戰斗,誓死捍衛祖國尊嚴,扼止住敵人瘋狂進攻的史實,共分兩集,分別為《侵略》、《臺風戰役》。著重描述了德國古捷里安將軍的坦克部隊已沖破防線,占領了奧勒爾,第一近衛軍團奮力將其扼止住,使整個局勢得到了扭轉。
蘇聯導演尤里·奧澤洛夫衛國戰爭三部曲其一。英雄主義與犧牲精神的贊歌。影片插曲
《神圣的戰爭》雄渾激蕩、排山倒海,令人頓生凜然浩然之氣。全明星陣容。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劇情提示:影片分兩部(侵略、臺風),共四集。1941年至1942年,衛國戰爭前期
難以復制、不會再有的戰爭電影經典巨片:《莫斯科保衛戰》《解放》
——推薦前蘇聯全景式戰爭電影系列經典“衛國戰爭三部曲”
\
推薦理由:
A. “衛國戰爭三部曲”系列完整地再現了1941年至1945年蘇聯衛國戰爭和歐洲戰爭蘇聯戰場的全貌,兼具編年史性質和史詩氣質,即使代表官方立場,還原真實亦堪稱完美。
B. “衛國戰爭三部曲”系列中的三部電影都是真正大制作的巨片和大片,最短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戰》也達到了三小時,而《莫斯科保衛戰》和《解放》則更是長達六小時以上,大筆巨制難以復制,絕對可與“西方盟國”二戰電影扛鼎大片《最長的一天》(The Longest Day,1962)、《遙遠的橋》(A Bridge Too Far,1977)分庭抗禮。
C. “衛國戰爭三部曲”系列為同一導演即前蘇聯導演尤里·奧澤洛夫(Yuri Ozerov)作品,其中三部電影的風格和水準均相當統一。
D. “衛國戰爭三部曲”系列拍攝時間綿延20年,從1969年到1989年,且不談時間和精力的巨大投入,能做到有始有終已自不易。
E. “衛國戰爭三部曲”系列中的《莫斯科保衛戰》和《解放》拍攝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均創世界影壇紀錄,也只有前蘇聯這個社會主義超級大國才有這樣的大手筆,所以可能也不會再有了。
《莫斯科保衛戰》(Bitva za Moskvu, or Битва за Москву, or The Fight for Moscow,大祖國戰爭,蘇聯、捷克斯洛伐克、東德、匈牙利,1985)
難以復制、不會再有的全景式戰爭電影經典巨片。蘇聯導演尤里·奧澤洛夫(Yuri Ozerov)衛國戰爭三部曲其一。影片分兩部(侵略、臺風),共四集。1941年至1942年,衛國戰爭前期蘇聯軍民經受巨大苦難和犧牲、為保衛莫斯科付出沉重代價的悲壯事跡:由于始料未及和準備不足,又由于最高統帥部以政治代入軍事,蘇軍被德軍打得落花流水,直到基輔失陷、德軍進逼莫斯科才逐漸站穩腳跟……其間,蘇軍副統帥朱可夫大將的形象和作為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而包括卓婭在內的眾多蘇聯英雄的形象和犧牲則令人不禁為之動容。英雄主義與犧牲精神的贊歌。煌煌巨制,精良精工,壯闊恢弘,豐富鮮明。影片插曲《神圣的戰爭》雄渾激蕩、排山倒海,令人頓生凜然浩然之氣。全明星陣容。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該影片系為紀念蘇聯衛國戰爭勝利40周年而拍攝。史載納粹德國實施的“巴巴羅薩計劃”行動規模浩大,從波羅的海到黑海,兵分北、中、南三路閃電入侵蘇聯,戰線長達1800公里。其間德軍實際投入兵力計為146個師約350萬人、1800多架戰機、近3600輛坦克、近7200門火炮(該影片所據為德軍計劃投入兵力,數字更為驚人)。莫斯科戰役實為斯大林格勒戰役預演。斯大林比希特勒偉大的地方就在于能夠吸取教訓。戰爭前期蘇軍遭遇令人痛心,戰爭后期德軍命運令人扼腕。據說該影片拍攝曾動用約五千名士兵、近萬名群眾、250名演員、約200名攝影師,該影片經過刪節的版本曾在國內公映。在下所見為畫質較好的國語配音膠片版D5影碟。IMDb該影片評分為7.1分。
導演:
Yuri Ozerov主演:
Yakov Tripolsky 米哈伊爾·尤里亞諾夫 Aleksandr Goloborodko上映日期: 1998年8月6日 阿根廷
國家/地區:
蘇聯 /
捷克斯洛伐克 /
東德 /
匈牙利 類型:
劇情 /
戰爭 片長:358 min
對白語言:
俄語 劇情
1941年6月,法西斯德國集中了 一百九十個師的兵力,以閃電戰術入侵蘇聯,蘇聯 因準備不足,在戰爭初期節節敗退,德軍直趨莫斯科城下,在巨大的危機面前,蘇聯人民和 蘇聯紅軍在斯大林,朱可夫的領導下頂住了德軍的瘋狂進攻。
1941年9月30日至10月2日,德國集中77個師約200萬兵力,14000多門大炮,1700輛坦克和1400架飛機,向蘇聯首都莫斯科發動代號為“臺風”的“閃擊戰”,妄圖在冬季到來之前攻占莫斯科,打敗蘇聯,以此向全世界顯示其“閃擊戰”的威力和德國武裝力量的“不可戰勝”。
本片是80年代的鴻篇巨制,是蘇聯為紀念二戰中蘇聯人民反法西斯斗爭偉大勝利所拍攝的一部史詩性多集寬銀幕巨片。全片分為《侵略》、《臺風戰役》兩部,每部上下集共四集。冷戰末期獲得美國電影學院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蘇聯電影,真實、恢宏的戰爭場面在現代戰爭片中無出其右者。《莫斯科保衛戰》長達300余分鐘,分《侵略》、《臺風戰役》兩部,拍攝過程歷時兩年,約有五千名士兵、近一萬名群眾、二百五十余名演員、二百零二名攝影師參與其中。影片宣揚的正義戰勝侵略今天看來也是正當的。本作從德至蘇、從高層決策至基層部署、從后方帷幄至正面戰場,全方位地展示了二戰歐洲戰場的首次勝利——莫斯科保衛戰,講述了德國法西斯不敗的神話是如何被粉碎的。戰爭史上最可歌可泣的臺詞也來自該片——蘇軍連政治指導員克洛奇科夫-季耶夫率領28名戰士同幾十輛德軍坦克進行了4小時的艱苦戰斗,在犧牲前高呼:“俄羅斯雖大,但我們已無路可退,身后就是莫斯科!
幕后花絮
這部影片采用了歷史紀錄片樣式。影片中每個人物形象都是根據真實原型塑造的。影片共有250名演員參加拍攝,規模宏偉,氣勢磅礴。影片以形象的鏡頭表現了蘇聯人民為了自衛戰爭所付出的代價,給人留下深刻感人的印象。導演于70年代曾拍攝表現衛國戰爭的5集片《解放》,它與本片聯合在—起可以反映出衛國戰爭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