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發覺大智慧的人總出生在同一個時代。我甚至都懷疑這里面有某些神奇的巧合。對于古代的歷史我們要跳躍著看:到公元前5世紀的時候中國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一起發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 ——全人類最聰明的人一起誕生了。
我們來列個時間表:孔子比釋迦牟尼小14歲;孔子去世后10年,古希臘的蘇格拉底誕生;
古希臘最聰明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比孟子大12歲,比莊子大15歲;阿基米德和韓非子只差了7歲。這個座次大家還可以不斷地排下去,給大家造成什么印象?就是聰明人那個時候全出來了——差10歲、14歲不就是同一個時期嗎?
大家前后跨入了文明的門檻,然后量變到質變。智能大爆發,人類一起成熟了,聰明的人都一起誕生了。那個時代被德國的法蘭克部學派稱為軸心時代,就是人類智慧的軸心就在那個時候。萬幸的是:在這個關鍵時刻,中華文明沒有缺席。所以說,
古希臘的哲學家在希臘海邊思考的時候,印度的哲學家在恒河岸邊打坐,中國的哲學家在黃河岸邊散步。而且他們使命當中也有一個分工:
希臘哲學家主要是考慮人和物的關系,印度哲學家主要是考慮人和神的關系,中國哲學家主要是考慮人和人的關系。

中國哲學家不管諸子百家哪一家,他們都不太去考慮物,也不太考慮鬼神,民間信仰到處有鬼神,但你看諸子百家,這兩頭都不太思考。他就只思考人和人的關系。印度哲學家思考人和神的關系,這個神不是迷信,按照我們現在的科學講是“超驗世界”,
就是超出我們經驗世界之外的另外一個高層抽象天地。不要以為他們迷信,這恰恰是中國哲學所缺乏的。所以玄奘他們要從印度取經回來。西方哲學思考人和物的關系,主要不是考慮完全物質利益,而是主要考慮人和客觀世界的事情。所以現在,他們自然科學特別發達。雖然這批人在海邊思考,另外一批人在河邊漫步,然而思考再高深的思想,如果沒有行政資源的加持,
沒有國家力量的保護,他們的思想也將會隨風飄散。孔子算是厲害了,他的講話如果沒人聽,就算學生聽后記了下來,學生的筆記也會很快被燒掉。那又如何能留傳下來呢?世界上聰明人多得很,為什么只留下了他們幾個?
這就必須有行政力量的加持——必須由國家的力量來抵抗野蠻,來捍衛文明。今天的企業和企業家的命運就是這個規律。
所以企業家一定要思考:人和物,人和神,人和人的關系才能最后大成。


2019年8月8日,張默聞首提張默聞策劃集團的新的策劃文明叫【策劃向善】,這個善是善良與善戰的結合。也是張默聞對策劃生涯和策劃文明的第一次全新思考,當然用在企業家身上就是《經營向善》:


我理解的策劃向善就是——
管理思維:善良、善權、善分享; 軍事思維:善攻、善守,善交流;
學習思維:善學、善仿、善創新。 修行思維:善愛、善恨,善寬恕;
經營思維:善藏、善舉、善自律; 競爭思維:善強、善弱、善承認。







所以,不管是公元前5世紀的軸心文明,還是21世紀的策劃文明與經營文明,都要在【善】字上大做文章才行。我想,企業如果不能向善,企業家如果不能向善,員工如果不能向善,職業道德如果不能向善,則萬事難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