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口頭禪是人內心中日積月累形成的一種對事物的看法,是外界信息經過內心的心理加工,形成的一種固定的語言反應模式。當類似的情形再次出現時,它便脫口而出。口頭禪作為一種下意識的表現,它反映了人的一種情緒,一種心態,所以間接地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
1、習慣說“老實說”、“說真的”、“不騙你”、“的確”的人;
這種人有一種擔心對方誤解自己的心理,因此性格有些急躁,內心常有不平。他會十分在意對方對自己所陳述事件的評價,所以會一再強調事情的真實性,希望自己的觀點或意見被人認可,以得到大家的信賴。
2、習慣說“應該”、“必須”、“一定會”、“一定要”的人;
這種人自信心極強,說話辦事較為理智,為人冷靜。自認為自己對的時候,會極力將對方說服,令對方相信。不過,從另一方面看,“應該”說得過多時,反表現出其有“動搖”的心理。長期擔任領導職務的人,易有此類口頭語。
3、習慣說“聽說”、“據說”、“聽別人講”的人;
愛使用這類口頭樣的人,在心理上,是想給自己的講話留余地,以避免自己因過于自信,被對手抓住把柄而沒有了退路。有這類口頭禪的人要么是見識雖廣,但決斷力不夠;要么就是處事圓滑,因其在辦事過程中,他們需要時刻為自己留個臺階。
4、習慣說“可能是吧”、“或許是這樣”、“大概是如此吧”的人;
經常使用這類口頭禪的人,自我防衛意識較強,輕易不會將自己內心的想法完全暴露出來。在為人處世方面會很冷靜,所以工作和人際關系都不錯。此類口語也有以退為進的含義,事情一旦明朗,他們會說“我早料到了這一點”。從事政治的人多使用這類口頭禪,這類口頭禪能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
5、習慣說“但是”、“不過”的人;
愛說這類口頭禪的人大多觀點鮮明,富有進攻性。為了不招致公眾的攻擊,又提出一個“但是”來為自己辯解,以平衡公眾的情緒。“但是”、“不過”顯得委婉、客觀。從事公共關系的人常有這類口頭禪。他們的職業要求他們要善于說旗幟鮮明的話,又要求他們注意公眾的接受度和情緒,使用“但是”、“不過”就可以很好地使自己的發言符合身份和自己代表的利益。
6、習慣說“啊”、“呀”、“這個”、“那個”、“嗯”的人;
愛說這類口頭語的人一般詞匯量小,或是思維慢,在說話時需要利用間歇的方法讓自己思考。因此,有這種口頭禪的人,一般是天生反應鞍遲鈍,但如果是故意的話,則會是比較有城府的人。有些驕傲的公務員愛用這種口頭語,因怕說錯話,需要有間歇來思考。這種人的內心常常是孤獨的。
7、喜歡說“隨便”的人;
我們在餐廳點餐,一般會問對方想吃什么,經常聽到的是“隨便”這個詞。如果對方與你不太熟識,這有可能是客氣,但如果彼此都已經很熟悉了,還喜歡說“隨便”的人,則表明這個人性情較為隨和,這也意味著他在生活中比較沒有主見。
8、喜歡說“絕對”的人;
心理學研究表明,經常把“絕對”這個詞掛在嘴上的人往往比較主觀,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做事十分草率,經常會主觀臆斷,他們不是太缺乏自知之明,就是自知之明太強烈了。
9、經常說“這事挺難的”、“我不行”的人;
這種人表面上給人的感覺很謙虛,但接觸多了,你會發現,其實對方真的是能力有限。但總體來說,這種人比較誠實可信。
10、經常使用流行詞匯的人;
這種人喜歡趕時髦,熱衰于隨大流,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不過,這樣的人可能會有獨立意識不強的傾向,在壓力之下,容易放棄自己的立場。
11、喜歡在說話時使用外語的人;
這種人一般虛榮心較強,好表現和夸耀自己。
12、經常使用地方方言,并且底氣十足、理直氣壯的人;
這種人的自信心較強,視野開闊,有包容力,并富有獨特的個性。
13、習慣說“郁悶”、“最近比較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