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天,好多老鐵都在問我為什么會選擇太辰光這支標的,而不是某某某支,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聊一下我是如何選出來的!
在這里,我想先引用師父的一句話:領漲是漲幅的領漲,而不是分時時時刻刻的領漲。這也是我們區間統計的意義所在,看整體而不是某一天或者某一時刻。
其次,先給大家拋出我的第一個觀點:在買賣時,一定一定一定是先選板塊、再選個股!其次是要尊重盤面客觀事實,千萬千萬千萬別自己YY!
5月24日,cpo與大盤共振;5月31日-6月6日期間橫盤震蕩;6月7日,cpo板塊再度爆發。但我發現許多老鐵對什么是爆發日還是很模糊,在這里我引申一下:爆發日,指的是板塊、權重、高度均大漲。我們一同回看一下:
上兩圖,分別是6月7日cpo板塊指數以及板塊內個股漲幅情況。當天cpo指數大漲4.19%,成交金額334億;板塊內,既有400億市值的華工科技漲停、也有五連板的銘普光磁,這就是妥妥的板塊爆發呀!
另外,再延伸一個話題:一波行情一定來自于放量!要么大盤放量、要么版塊放量、要么個股放量!
以6月7日為起始點開始每天區間統計,觀察漲幅排名情況:
6月12日,由于漲幅接近,分倉買入羅博特科、太辰光;
6月13日,去弱留強、加倉做T太辰光;
6月14日,太辰光繼續做T;
至6月15日,板塊內源杰科技第一,太辰光第二。這里我講一下不選擇源杰科技的原因:688科創板的散戶參與度極低,其作為領漲、龍頭的概率要低一些,必須走出來了才能確認,所以暫時先排除。
所以,在6月15日cpo板塊分歧、太辰光個股分歧時,我毅然決然選擇了加倉,同時早盤也在評論區里告訴了吧友。
我們再以5月24日起在cpo內部進行區間統計:
銘普光磁第一,太辰光第二。這里我講一下不選擇銘普光磁的原因:在注冊制的大背景下,連板越來越不具有優勢,并且大家也能看得出上方監管對連板妖股的力度,所以排除。
上圖就是我目前為止對太辰光的所有操作。
星期五,也就是6月16日,太辰光平開高走。
至此,太辰光榮登榜頂!
總結下來其實就三步:①判環境:判斷指數是否有連續大跌風險;②定板塊:選擇當下最強的板塊;③選個股:通過累計漲幅不斷去弱換強、分歧日加倉領漲股;到目前為止,未用過任何指標、公式來判斷,最簡單的東西反而最有效!
好多朋友也很糾結,到底是以6.6、6.7、6.8、還是6.9開始區間統計?其實沒必要的,有時候前后相差一兩天很正常,況且前期也看不出它是不是領漲,運行幾天后不管以哪個時間為起點它都是前幾名。問題得關鍵在于,你統計出它成為前幾名后敢不敢買它、敢用多大的倉位去買!
以上就是本次操作太辰光的基本思路,其中可能還有一些細節值得大家慢慢琢磨和發現。共勉!大家如果覺得我寫的還可以,希望大家幫忙點點贊!
在這里,我想引用師父的一句話:領漲是漲幅的領漲,而不是分時時時刻刻的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