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詩歌的作者杜秋娘出身微賤,卻已經有了“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的認識了,知性、睿智的現代人是不是應該有更高的認識層面?
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成名固然重要,不過“終身大事”也不能輕視。看過今年****出爐的《中國社會婚戀調查報告》,女士們紛紛高呼:“結婚要趁早!”這份報告的調查顯示,今年女性眼中最理想的男性結婚年齡推遲到31歲,而女性的結婚機會就從25歲起開始逐年遞減。
據《北京晨報》報道,這份報告是自去年8月起開始為期一年的實例調查,通過街頭訪問、深度面談和互聯網調查的方式,共計受訪人群超過200萬人。超過90%的女性認為,23到26歲的男性是理想的結婚對象,只有一半女性受訪者垂青30歲左右的男士。到了今年,女士們對30、31歲男士的好感度驟增至80%,也就是說,8成左右的女性認為而立之年的男人最適宜結婚。即使男士到了35歲,仍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愿意嫁給他,甚至有15.2%的女性,愿意接受40歲的不惑男士。
相比之下,理想的結婚年齡對女性比較殘酷。大多數(65%)男士認為最理想的結婚對象是25歲的女性,從30歲起,她們的結婚機會就直線下降:30歲的時候,有25.5%的男士認為娶她“還OK”;到女性35歲的時候,僅有12.5%的男士能夠接受。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面前,記者發現,身邊事業有成的大齡女性朋友越來越多,然而,一談到愛情她們卻很無奈,種種“成功”成了這一群體擇偶的障礙。
27歲的公務員沈潔至今還沒有男朋友。自從大學畢業后留在杭州工作,她每天忙忙碌碌,根本無暇顧及個人問題。隨著年齡增大,父母開始催促了,她開始重視自己的婚戀大事。可經過多次的相親她總覺得不滿意。沈潔感嘆:“中國的傳統觀念太根深蒂固了,男人不愿意找一個比自己強的女人,而女人則希望找個比自己強的男人。”
李小姐是一家公司的部門高級主管,今年28歲的她對另一半有較高的要求。“我希望男方月薪在4000元以上,最好有房有車,房子在市中心地段的最佳。”她告訴記者,現在的社會很現實,只有愛情沒有面包是不行的,“因此要求自然就高了。”李小姐說這幾年一直為了工作打拼,等到工作穩定了就非常渴望有一個幸福的小家,“但是優秀的男人都已是別人的丈夫了。”李小姐很無奈,她只希望自己的緣分快些來到。
眼看著女兒年齡越來越大,這可急壞了父母們。他們開始親自上陣,向平時的老親故友“推銷”,甚至瞞著女兒去婚介公司幫女兒相親,忙得不亦樂乎,真可謂“可憐天下父母心”。記者在杭城某大型婚介公司了解到,如今,那些為大齡女青年報名入會的父母越來越多,而這些大齡女青年因為自身條件都非常不錯,對男方的要求自然也高,要想找到合適的對象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很多大齡女青年更喜歡上婚戀網站“推銷”自己。“在虛擬的世界里更能敞開心扉,尋找知心愛人。”30歲的朱小姐坦言,平日里白天上班上網,晚上回到家還是上網,因此上婚戀網站可以工作生活兩不誤,何樂而不為。她還告訴記者,身邊已經有好幾個朋友就是通過婚戀網站成功找到了另一半。
“關鍵還是要了解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一心理咨詢師說,其實這一群體遇到的最大壓力是來自父母、家庭。他們除了考慮自己的標準,還要迎合家庭、父母的要求,于是反反復復不能找到滿意的對象。專家建議,只要選擇好自己的路之后便堅定地走下去就行,千萬不要受外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