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念的學習,我知道了什么是矛盾,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尤其是這種關系所帶來的意義。
矛盾是反映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對立統一關系的哲學范疇。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階段、每一個矛盾都有其獨有的特點。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一種辯證的關系:矛盾的特殊性與普遍性是相互區別的,有著各自的內容,但它們又是相互聯結的,任何現實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個性和共性的有機統一而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區別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我認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這種辯證關系有以下三點意義:
一 掌握這種辯證關系有助于我們正確的、客觀的認識事物
我們都知道,世界是不斷運動著的,永不停息,因此新事物,新情況必定不可避免的不斷產生。這個時候我們不能對新事物視而不見,但更不能盲目的認識它們。世界上的每種活動、行為、事件都有其自身的規律,因此我們抓住規律,找到方法即可以事半功倍。對新事物的認識也是一樣,其有著自身的規律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確認識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之間的辯證關系。我們在認識事物時不能忽略它們中的任何一方,也不能將它們隔絕起來認識,更不能認為它們是一成不變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正確科學的認識事物。
二 掌握這種辯證關系有助于我們學會科學的工作方法
通過上一條的認識,我們知道,工作應該運用正確科學的方法。那矛盾的普遍性關系和特殊關系的辯證關系給我們帶來的工作方法是什么呢?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有這種經歷,在面對新的事物或進行某種工作的時候,我們會通過親身經歷試驗找到一個或幾個個體的特點,這樣我們就可以完成這一個或幾個的工作了。但為了完成更多或這一類工作,我們會把自身的經驗作原料,提煉總結出一套有著規律性、普遍性的通用規則,使這套規則可以適用大多數個體。這樣就結束了么?沒有,我們最終為了滿足每個個體的要求,必將根據不同個體的特點調整通用規則,使之最終可以滿足每個個體的要求。這種我們都經歷過的方法總結起來就是“特殊——普遍——特殊”。在現實中這種工作方法有很多例子,如:“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
三 掌握這種辯證關系有助于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我認為這一條可以算作上一條的延伸,因為建設社會主義也是一種行為,一種工作,自然可以運用矛盾的普特的辯證關系來更好的進行。
“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的原理,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各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原則的哲學基礎,也是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哲學依據?!?br>
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是從各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中總結概括出來的,對各國具體實踐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是矛盾的普遍性;各國的國情、環境、歷史條件又不同,具體實踐必然又有自己的特點,這是矛盾的特殊性。二者相結合,才能找到適合自己國情的正確道路,高好革命和建設。
因此,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當中,既要堅持社會主義的共性,又要從我國的實際出發,體現出中國特色這一個性。在所有制方面, 我們堅持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形式共存;在分配形式方面, 我們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形式共存;在政治上,我們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在建設國家的指導思想上,我們國家的幾代領導人都可以說是做出了很多創舉,有很多可以舉的例子: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所有這些,無不是是共性和個性相統一。
以上,就是矛盾普遍性與矛盾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的重要意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