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將不再錯過超走心的家庭教育內容
以及助力孩子成績提升的學習技巧
偶爾也會有小驚喜
具體等你慢慢發現......
每晚18點30分
不見不散
非常認同一句話:“寒假,是孩子最好的增值期。”
在寒假這段期間,有的孩子睡懶覺、看電視、大除夕晚上抱著手機過,生活學習全沒了規律。
也有的孩子在爸媽的帶領下,開始學會規劃假期,學自己喜歡的小技能,在春節開始之前就能搞定作業。
而爸媽的引導正讓孩子不斷充實自己,拉開與其他孩子的差距!
所以,有遠見的父母,一定會“好好操心”給孩子盤好這個假期!
寒假期間父母究竟最需要幫助孩子做什么?
時間管理增值期
從一張規劃表開始
德國埃而朗根-紐倫堡大學的臨床心理學教授齊格弗里德·勒爾就研究發現:大腦如果長期不進行復雜運算,供氧就會降低,神經元會變得更不活躍,負責記憶、判斷、分析、思考、操作的前額葉也開始變小縮水。
簡單來說:
14天的全身心放假,可以讓你的智商下降20點,讓你從一個優秀的學生變成普通學生。
聽著是不是有點恐怖。
適當放松和松懈有本質的區別!規劃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我曾記得朋友姍姍媽,就在去年暑假的時候和我們分享她孩子制定計劃的故事。
暑假第一周,孩子甩來一張表,每天要背50個單詞,然后要寫2個小時作業,還要讀1個小時故事書。
連我看了之后猛夸:孩子真是太懂事了!
結果...
8月中旬,姍姍媽抱怨說,都要開學了周記都沒做完!1個月單詞就背了50個!什么寒假規劃根本不落地!
相信這種情況在70%的家庭都有發生,很多孩子在父母的“淫威”之下,夸下海口,常常制定不合實際的規劃。
看著美好,但實際無用!
甚至有家長直接copy網上學霸規劃表,“幫”孩子把24小時都規劃好。
結果呢?
你給他的寒假規劃表
他執行的寒假規劃表:
時間管理本質是讓孩子管住時間,搞定拖延的壞習慣。
TIPS:
時間規劃忌“滿”,而是要貼近實際狀況,讓孩子跳一跳、“夠”得到。
有計劃的“留白”才能根據孩子的狀況隨時調整,做到“計劃也趕得上變化”。
1個月養成一個習慣剛剛好!
你會發現假期有規劃的孩子往往:
開學進入狀態快,不懶散每天有精神;
磨蹭拖拉少,爸媽不吼不罵輕松了;
做事更專注,在一段時間內高效完成任務。
這是家長假期一定要幫孩子“增值”的第一件事!
閱讀力增值期
說服孩子多讀一本好書
很多爸媽都說,讓自己孩子去讀書簡直堪比陪寫作業。
這會兒看著他煞有其事地看著書,忙一陣子再去看頁數紋絲不動.
人家孩子是一目十行,我家孩子為啥“一行一小時”,書下面還悄咪咪壓著手機。
在語文改革的現在,閱讀儲備量的大小直接決定了孩子語文、寫作、邏輯水平。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的一句話。他說:“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平常功課忙,回家作業寫到10點,別看了趕緊休息!
周末補習多,哪有時間去看書。
寒假我們最需要操心的是,如何讓他愿意看書?
一整個學期沒有的習慣,不可能馬上養成。
TIPS:
首先,我們需要讓孩子選擇他們愛的書,《哈利波特》也好《紅樓夢》也好,由于孩子的年齡、理解能力與個人喜好不同,千萬不要以你的好壞去衡量孩子選的書。
不要為孩子做決定!
大家的童年可能都有這么一段記憶,當老師安排你去寫《戰爭與和平》《巴黎圣母院》這些名著的讀書感時,你半天想不出一句話。
但是不限定寫讀書感的時候,你可能最想到的就是《誅仙》《天龍八部》《哈利波特》這些你愛讀的書,筆就像自己有靈魂一樣,想說的東西源源不斷的產生。
這就是閱讀的興趣!
自主力增值期
用“新套路”搞定寒假作業
說起寒假作業,我想起了這么一件事:
什么?你對我如此依依不舍嗎作業本?
一到寒假,不少孩子已經打好了算盤“先玩著唄,大不了最后一周抄,反正我媽不知道!”
平常陪寫作業已經快把家長氣死,寒假作業簡直是災難!
最后一周奮筆疾書應付了事,錯題連篇,一個月知識沒鞏固。
其實,不同年齡的孩子我們對于作業要求應該有所不同:
TIPS:
低年級的作業陪寫重點是習慣,而不是對錯,孩子認真端正的態度比什么都重要。
高年級孩子,他們想要的只是一種支持性的氛圍,比如你貼心地把電視聲音調低,比如準備孩子喜歡的零食。
而自主完成作業只是寒假提高自主力的第一步.
讓孩子寒假能自主,家長還需要做7件事!家長大學寒假訓練營首期1月25日開班!7天時間緊密圍繞學期總結、寒假規劃、寒假漲知識、春節指南、開學收心五大主題,幫你一起提高孩子自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