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木瀆石家飯店的十大名菜
石家飯店位于蘇州古鎮木瀆中市街18號,創業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初名敘順樓菜館,又名石敘順。創始人石漢,原是夫妻老婆店,小本經營,至本世紀20年代,石漢的重孫石仁安經營時,初具規模,為兩樓兩開間木結構房屋,店堂與廚房隔街分設。該店善用太湖淡水魚鮮烹調,歷經數代,形成了以十大名菜為主的獨特的菜肴體系,世有石菜之譽。民國18年(1929),李根源為該店更名為石家飯店,并題寫了石家飯店短掛店招和京蘇大菜、各式西點、隨意小酌,應時名菜4塊短掛沖牌以及魚巴肺湯館匾額。以后葉恭綽、邵元沖分別為該店書寫了上、下岸店招。民國8年秋,于右任等人由蘇州去光福游太湖賞桂,返蘇州經木瀆至石家飯店進餐,品嘗了魚巴肺湯,贊不絕口,即興賦詩“老桂花開天下香,看花走遍太湖旁,歸舟木瀆猶堪記,多謝石家魚巴肺湯”。第二天該詩刊于上?!缎侣剤蟆奉^版,石家魚巴肺湯由此名聲大振。民國23年于右任再次來石家品嘗,餐后欣然揮毫寫下了“名滿江南”4個古樸遒勁大字,制成青龍招牌,豎于柜臺上,石家飯店更加風靡一時。
一、鲃肺湯
“肺腑之味”--鲃肺湯:原名“斑肺湯”。1927年,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先生游太湖,觀賞桂花之后途經蘇州木瀆,曾在石家飯店品嘗了該店制作的“斑肺湯”,稱贊此菜十分鮮美,隨即揮筆題詩一首:“老桂花開天下香,看花走遍大湖彎,歸舟木瀆猶堪記,多謝石家鲃肺湯。”
魚是生長在太湖中的長十來公分的小魚,鲃肺湯是用鲃魚的肝(liver)和身旁的兩塊肉、魚皮,再加鮮菇、筍片、火腿和雞湯等制成,非常鮮美。
二、奶湯鯽魚
鯽魚是太湖流域的一種淡水魚,也是尋常巷陌中百姓的常食水產。石家飯店此菜能“凡中取勝”,與其從選料、洗剖、烹調過程的精到密切相關。據《吳縣商業志》記載,石家后裔石仁安掌店時,鯽魚刮鱗去腮時,不能去掉魚舌,否則做事的伙計要被扣除工錢。
三、雞油菜心
太湖地區土地肥沃,蔬果豐富。吳地人家喜食時令之味,一棵青菜,由冬而來,小塘菜、菜莧、雞毛菜……季季變化。四季不同味,也是天堂之福。石家飯店的雞油菜心,以秋后經霜的“小塘菜”為原料,因菜軟、糯、香、甜并舉,經雞油烹調,雙味合璧,翠綠可人。
四、丹油船鴨
木瀆是著名的江南水鄉古鎮,在山塘街畔的香溪水上,還飄散著兩千五百年前,吳王館娃宮中流出的脂粉香氣。以前人們游覽太湖,都要乘舟途經木瀆,故而船菜便在吳地形成?!氨珉瑞?,靡不精法”,“酒茗肴饌,任客所指”,這是對精美的船菜的贊美。
五、三蝦豆腐
所謂“三蝦”是用太湖白蝦出殼而得的蝦肉、蝦子、蝦腦。三蝦豆腐之所以有名,除了“三蝦”的鮮美外,當年還配用木瀆靈巖山寺僧人制作的豆腐。因豆腐格外白凈細嫩,與眾不同,口感獨特而備受食客的青睞。
六、石家醬方
石家的醬方,就是帶有濃厚“蘇幫”地域風味的珍饈之一。石家醬方選用太湖地區的家豬為原料,加上火功到位,調料獨特,外形工整而成為“江蘇名菜”。
七、清溜蝦仁
白魚、白蝦、銀魚被稱為“太湖三白”。清《太湖備考》載:“白蝦色白而殼軟薄,梅雨后有子有肓更美”。清溜蝦仁就是采用白蝦的肉烹制。此菜蝦仁粒大色白,口感富有彈性,以清溜的方式烹飪保持了太湖白蝦獨特的質感美味,是富有特色的湖鮮菜肴。
八、松鼠鱖魚
松鼠鱖魚是石家名菜,清乾隆皇帝下江南行駐木瀆,也品嘗到此菜。因外形神肖,色澤紅潤,口感甜酸,外脆里嫩而龍顏大悅,品賞有嘉。
九、活熗河蝦
石家飯店的熗蝦就是用白蝦制作。白蝦通體透明,晶瑩似冰,俗稱“水晶蝦”。每年五、六月間白蝦產卵期間,腹子飽滿,腦髓充盈,紅白相間,煞是好看。
十、油潑童雞
每逢春夏之交,當年哺育的小雞逐漸長成,吳地人稱“童子雞”。此時的童子雞肉質細嫩鮮美,常成為時令菜肴。油潑是將熱油均勻地潑澆在雞身上,直到雞皮脆色黃。因此法能保持童子雞的本味,故而備受人們的喜愛。只是對烹調技藝要求頗高,被稱作“功夫菜”。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