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起,有一股不可思議的力量,遠遠超越了我們各自力量的相加。
集體智慧是最好的我遇上最好的你,創造出最好的我們。
我們二年級語文組就是這樣一個團隊。我們在集體備課中充分交流、研討,提高各自的教學水平,加深對教材的理解,使集體智慧得到有力釋放,從中獲得經驗和成長。
本次集體備課的主題是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語文教研,主備人是曾偉芳老師。
第六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偉人”。本單元編排了《八角樓上》《朱德的扁擔》《難忘的潑水節》《劉胡蘭》4篇人物故事,目的引領學生在讀懂文本的基礎上,感受到革命先輩或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質和英雄氣概,初步滲透革命傳統教育。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面的課文占有很大的比重。以課文做例子,既教做人,又學語文,有著重要意義。研討革命文化方面的教材與教學,對立德樹人、推動語文教學改革,大有裨益。
我們以“落實教學目標,提升課堂效益”為主題進行了第一次備課教研。
組長伍智英老師從人文主題切入,分析了這個單元四篇課文的異同點,讓大家對單元內容有了清晰的認知。
羅萍萍校長結合《劉胡蘭》一課的課后題,講了教學時如何幫助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以及如何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進行了方法指導。
江彩虹老師則重點關注《劉胡蘭》一課的語言表達特點,對課文的行文思路、關鍵詞句進行了分析。
曾偉芳老師就落實教學目標,初步構想了基本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
曾老師將這一課分成兩個課時教學。確定第1課時的教學目標是:認識“劉、蘭”等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血”,會寫5個生字。朗讀課文,了解劉胡蘭犧牲的英雄事跡。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
“能聯系上下文理解'收買、威脅、犧牲’等詞語的意思”“深刻感悟劉胡蘭毫不屈服的革命精神”這兩個目標放在第2課時達成。
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曾老師從觀看影片片段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讀課題質疑,引發學生自主讀文。接著通過多種方式讀生字、新詞,再對重點生字的結構、占位、部首等進行講解,然后引導學生交流課文講了劉胡蘭的什么事跡,并學習第一自然段,了解劉胡蘭為什么被捕,最后對學生進行書寫指導。在學習中,學生能緊跟老師步伐,能提出問題,通過借助重點詞句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解決疑問,深化感悟。
團隊成員全程陪同聽課,出謀劃策,集思廣益。羅萍萍校長深度解讀文本,在低年級隨文識字方面提出要求并親身示范;伍智英老師就文中的長句朗讀指導提出建議:要有針對性地加強教師的示范朗讀。江彩虹老師認為識字方法應多樣性,如創設情境,鼓勵學生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結合圖片識字,猜謎識字,字理識字等。
曾老師聽取大家的建議,結合學情,再次對教案進行修改,優化教學環節,目標更明確,思路更清晰了。在兩個課時的教學中,真正做到扎實推進識字寫字教學,夯實筑牢語文基礎,抓關鍵詞句體會,感悟人物鋼鐵品質。
我們始終相信,教研是一場詩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用生命溫暖生命的過程。隨著教研活動的持續深入開展,將更多集體智慧與個人特長有機結合,一定會給每堂課注入活力,我們的教學質量一定會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