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名譽所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湯釗猷教授近日在其新書《中華哲學思維:再論創中國新醫學》的出版座談會上提出,這兩年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成績舉世矚目,中西醫結合功不可沒。中國醫學不能長期成為西方醫學的延伸,“西醫技術+中醫理論”或以中醫之道(中華哲理)馭西醫之術,是否可以開創新醫學?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用中華哲學思維這把鑰匙來開創有中國特色的新醫學,必將有助于醫學發展并貢獻于世界,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中國新醫學雛形已經出現
湯釗猷院士前后費時兩年多,繼《西學中,創中國新醫學》后,于2021年11月推出新作《中華哲學思維:再論創中國新醫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聯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舉辦新書出版座談會,邀請業內多位院士、領導和專家共議“學中華哲學思維,創中國新醫學”。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中國特色就無從談起。湯釗猷院士在主旨演講中指出,醫學是人文與科技相結合的學科,是否也可能通過“洋為中用+中華文明”的方式,形成有中國特色的醫學?中醫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精髓,中西醫結合是不是新醫學的一條捷徑?
“我覺得中國新醫學的雛形已經出現了。這兩年我們抗疫采取了精準與模糊并舉的措施。精準就是核酸檢測、疫苗研制,但是又不忽視模糊,比如戴口罩等。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方面,中西醫結合功不可沒,是中國方案的亮點?!睖撻嘣菏空f。
湯釗猷院士認為,中華哲理可概括為“道”、“陰陽”和“矛盾”。從中華哲理看醫學有助于醫學發展,順應人與自然和諧;有助于醫學為人類實現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有助于醫學研究,開闊思路,陰陽互存不能只重視精準,而忽視了模糊,模糊不可或缺;有助于醫學研究預測新動向,局部發展到巔峰,整體的研究可能就是新的方向。
中華哲學指導醫學“辨證論治”
湯釗猷院士說,中華哲學的優秀思想為醫學的發展提供了指引。老子《道德經》中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這句話高度體現了中華哲學思想。就是說,在宇宙誕生以前就已經存在著某種東西,它聽不見看不到,但是不斷地運轉往返恒動,可以主宰萬物,這就是“道”。這句話可以概括為“三變”,即“不變、恒變、互變”。
“不變”是指存在著不被干預的自然法則并主宰萬物,像生老病死、物極必反、分久必合、陰陽中和等;“恒變”意思是“道”,即永不停息地變;“互變”則是指對立雙方互變,一直變到陰陽中和,老子所說的“有無相生”、弱可變強、盛可變衰、大小互變,這都是互變。
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既對立又互存。陰陽中和既是自然的法則,又是處理自然和社會失衡的大法,最后希望能達到和諧、協調、適度、復衡。
湯釗猷院士認為,中醫有它的優點,也有它的缺點,西醫同樣,也有它的優點和缺點。陰陽恒變,要動態地看問題,中醫辨證論治,動態地對病人進行治療。
從中華哲理看生老病死
中華哲理怎么看醫學養生?湯釗猷院士認為,醫學的任務就是從“互變”的角度,對失衡進行復衡。使失衡達到陰陽中和的程度,所以醫學是針對生老病死過度失衡的適度干預,可以概括為:順生、延老、減病、安死。
“前不久,我出版過《控癌戰,而非抗癌戰》這本書。生老病死是不被干預的自然法則,疾病是生老病死之一,人類只能防控疾病,難以消滅疾病??ń槊鐟枚嗄?,結核病只是可控,沒有完全被消滅。所以從這點來看,西醫和中醫不一樣,我們西醫治療癌癥強調無瘤生存,不能有瘤,中醫則是主張生活質量好,可以帶瘤生存,這一點就是中華哲學思維不同的地方?!睖撻嘣菏空f。
怎樣用中華哲理看疾病預防?湯釗猷院士認為,從順應自然的角度,要避免對大自然的過度干預是預防之本;從陰陽中和的角度,改善生活方式,是預防疾病的重中之重;從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要強調強身卻病是預防疾病的治本之道;陰陽互存,要精準與模糊相結合,這是有效預防的根本。
湯釗猷院士說,現在國外很多研究也注意到:消滅細菌到底是好還是不好?答案是好也不好。消滅細菌過量可以影響救命藥(新的免疫治療藥)的療效,腸道菌微生物會影響治療癌癥的療效。
中西醫結合需相向努力
中西醫究竟怎樣結合?湯釗猷院士認為,前提是用廣義科學觀看中醫。科學是建立在可檢驗的已系統化和公式化的知識,而沒有被驗證、不是公式化的知識就不是科學。在這種邏輯下,中醫就不是“科學”。但是自然辯證法認為,科學是反映世界的本質聯系及其運動規律的知識體系。從這個角度來看,中醫就是科學,因為有療效又有理論,比如《黃帝內經》就是理論。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實踐,有療效就是真理。
湯釗猷院士指出,如果中醫不是科學,中西醫結合就無從談起。中西醫結合,需要相向努力。西醫可以做什么?首先,可以學點中華哲理,這樣可以有接近的哲學思維。其次,西學中,特別是《黃帝內經》,慢慢地用現代語言表述當中的東西,這樣才有共同語言。再次,用現代科學研究中醫有效的東西?!氨热?,用針灸的辦法治闌尾炎已有先例,有一個老中醫說針灸以后原來要上呼吸機的病人,一下子就氧飽和,不用上呼吸機了,如果現代科學證明了這一點,那是一個不得了的事情。一分為二地看待西醫,西醫要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睖撻嘣菏空f,而中醫也要相向而行,適度學習西醫,但切忌中醫西醫化,防止中藥西藥化,還要研究西醫療法的中醫屬性,使中西醫結合彼此互補。
湯釗猷院士表示,中西醫結合需要長期“兩條腿走路”,才能逐步達到互補和協調。中西醫由于哲學觀不同,各有所長。所以二者應該取長補短。“西醫技術+中醫理論”或以中醫之道(中華哲理)馭西醫之術,是否可以開創新醫學?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創中國新醫學并貢獻于世界,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中華哲學思維是創中國新醫學的鑰匙,完成這個歷史使命需要幾代人的奮斗努力。中國醫學不能長期成為西方醫學的延伸,我相信第二個一百年,有中國特色的新醫學一定會出現?!睖撻嘣菏空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