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2021年12月,上海被確定為首批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一年多來,我們以體制機制改革為核心,強化多部門聯動、綜合改革、系統集成,各項建設任務有序推進,各項改革舉措取得積極成效。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有關的情況。
一、統籌聯動,凝聚綜合改革向心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主動謀劃推進,連續兩年將示范區建設列為重點工作;市政府出臺建設方案,并將中醫藥工作納入到基層政府部門績效考核;衛健、中醫藥、醫保、藥監、科技、教育、人社、商務、財政等相關部門聚焦中醫藥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出臺系列支持文件;市中醫藥事業發展領導小組充分發揮統籌協調功能,全市16個區均成立中醫藥發展辦公室保障政策落地,形成市區上下聯動、委辦局協同施策的工作模式。
二、系統集成,提升綜合改革攻堅力
圍繞“必答題”和“特色卷”,統籌推進中醫藥價值鏈、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的“四鏈”融合,全面構建“規劃引領、內涵導向、系統評價、多元激勵、提升能級”五位一體的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制度鏈”。
一是提升中醫藥“價值鏈”,引領特色發展。一方面,開展中醫優勢病種“按療效價值付費”改革,確定首批22個病種,創新中西醫并重的醫療付費模式,實現患者、醫院、醫保、中醫藥多方共贏。另一方面,開展中藥飲片全流程追溯臨床應用試點,以使用端作為切入口,首批23個品種實現了全程追溯和優質優價。同時建立從飲片溯源到代煎服務的一體化質控鏈條。
二是激活中醫藥“人才鏈“,夯實人才關鍵。一方面,打通了中西醫結合人員執業障礙,出臺了中醫醫師開展康復服務和非中醫醫師開展中醫診療活動的執業管理規定,構建人才隊伍多元組合的“大中醫”格局。另一方面,優化中醫藥人才成長路徑,將中醫藥國際標準制定與職稱晉升進行掛鉤,提高了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的積極性;以同質化為標準選拔優秀社區中醫醫師到上級醫院開展多點執業,培養全專結合的骨干型人才,夯實分級診療的人力支撐。
三是打通中醫藥“創新鏈”與“產業鏈”,釋放創新動能。一方面,印發了中醫臨床重點專科(學科)建設與臨床研究協同創新的實施意見,打造科創引領中醫藥發展新模式。同時,成立了“上海市中醫藥國際標準化研究院”、“上海創新中藥轉化聯盟”,開展“中醫藥成果轉化與國際推廣基地”的建設,科技助推中醫藥現代化、國際化和產業的發展。
三、示范帶動,強化綜合改革牽引力
一是中醫藥服務領先效應進一步提升。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中我市連續多年位居省份排名和機構排名雙第一,國家中醫醫學中心(輔導類)等重大平臺建設數量位居全國各省市前列。
二是中西醫協同的政策環境基本形成。中醫藥學科建設和人才發展納入市級醫院整體規劃并列入考核評價體系,開展市級中西醫結合“旗艦”醫院建設,推動綜合醫院推廣應用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綜合醫院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制度化,構建了中西醫一體化基層衛生健康服務模式。
三是中醫藥科技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成效不斷彰顯。有4項科技成果入選2022年度中醫藥十大學術進展。新增國醫大師、岐黃學者、青年岐黃學者數量均位居全國各省的前列。
四是中醫藥國際標準化高地的地位不斷鞏固。ISO/TC249共發布中醫藥國際標準98項,其中由上海主導的有23項,占比23.4%。中藥膽寧片正式以藥品身份走出國門,實現中醫藥國際化的全過程。
在今后,我們將圍繞制約中醫藥發展的關鍵瓶頸問題,進一步提升改革舉措的創新性,擴大綜合改革集成度,打造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為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探索路徑。
示范區建設總體情況我就介紹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