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咖啡店偶然聽到鄰桌兩個女生的聊天。
“我發(fā)現工作以后,越來越不想結婚了,結婚、生孩子會束縛我的自由,限制我的發(fā)展。聽說項目部有個女同事,休完產假回來,績效只能拿最低的C,可慘了?!?span>一個女生嘆著氣說道。另一個女生說:“想著婚姻里的那些瑣事,我就頭痛,家務、孩子撫養(yǎng)、經濟壓力,負擔可重了,一個人瀟灑多了?!?/span>聽完后我也頗有感觸:是呀,隨著生活、生育、教育成本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想生孩子、甚至是不想結婚了,丁克(DINK)似乎正成為一種流行趨勢。在早些年,家里的長輩聽到子女不想結婚,會急得團團轉,到處幫孩子介紹相親對象,希望孩子早日成家。而現在的一些70后父母,竟然開始認同“不結婚”了!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不希望子女走自己的老路
之前有一段很火的采訪視頻,某情感博主在大街上隨機采訪路人,涉及2個問題。面對第一個問題,有幾個大媽直接原地罰站,陷入沉默,支支吾吾很久硬是沒擠出一個字。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大家在面對第二個問題時變得滔滔不絕:“不想養(yǎng)一個和我一樣大的大兒子?!?br>還有個視頻,主持人問一個中年男人:“你愿意和誰度過一個愉快的周末?A選項,你的妻子……”話還沒說完, 那名男子滿臉暴躁地回答道:“B!B!我選B!”在他的心目中,和妻子相處意味著無休止的爭吵,以至于連一個周末都不想和妻子度過。引人爆笑的背后,不禁讓我們反思:婚姻真的有已經這么不堪了嗎?對于70后父母,他們對于婚姻是很有發(fā)言權的,畢竟已經結婚大半輩子了。有的70后,常常抱怨自己的另一半不做家務,不帶孩子;有的會覺得自己在婚姻中遭受了語言暴力或肢體暴力,苦不堪言;有的可能目睹了周圍人的婚姻失敗,也常常會聽到親戚朋友對于自己婚姻生活的抱怨……即使婚后覺得雙方不合適,他們也會選擇為了孩子忍一忍;甚至是發(fā)現原則性錯誤,還是選擇維持著婚姻表面的樣子,在這樣的家庭中生活,每個人都覺得痛苦。這些經歷可能導致他們對傳統婚姻觀念產生懷疑,婚姻到底帶來了什么?既然自己的婚姻體驗都這么不好,何必要去勉強自己的孩子再走一遭呢?如果婚姻會帶來的只有風險沒有穩(wěn)定,那么不結婚也是可以接受的。如今社會,信息傳播的速度大大提高。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關于婚姻的負面新聞傳播范圍很廣。
心理學家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指出,人們對于某件事情的看法、感受不僅來自于自己,也來自于自己觀察習得的部分。
這些關于婚姻的負面新聞也成為了一個信息渠道,影響著越來越多人對婚姻的看法。對于一些70后父母而言,即便自己的婚姻還過得去,但是受到媒體、社交網絡以及身邊朋友的影響后,他們對婚姻的看法也會受到動搖。當他們逐漸發(fā)現,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丁克或非傳統婚姻形式,他們可能受到啟發(fā)或者感到理解,并且更傾向于認同這種選擇。這其中的心理轉化是這樣的:
最開始,父母可能通過各種渠道(社交媒體、聚會、家庭聚會等)了解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不結婚或者丁克。他們最開始接觸到這類與自己觀念違背的信息,會表現得震驚、抗拒、不可理解。但是聽多了之后,他們也見怪不怪了,這種信息傳遞會促使他們重新審視傳統的婚姻觀念,會思考婚姻的本質和其中的利弊。有時候,父母偶然聽到某個親戚的孩子選擇了丁克;某個在大城市打拼的朋友女兒沒有結婚,也過得不錯;周圍有朋友開始說自己對婚姻的負面看法,后悔當年和自己的另一半結婚……當70后父母發(fā)現自己周圍的人越來越多地接受不結婚的選擇時,這種社會認同感會促使他們采取相似的行為或觀點。并且,這種社會認同隨著彼此關系越親近,作用越強烈。比如,你在新聞上看到一個人婚姻不幸,你可能會感嘆一下,但不會想太多;但如果你的親人正在遭受婚內家暴,并且過得很慘,那這個親戚的遭遇也會給你造成極大的影響。同理,如果你父母身邊有朋友的孩子選擇了不婚或者丁克,久而久之,你的父母會受到來自社會規(guī)范的壓力,這種規(guī)范使得他們傾向于支持或者接受不結婚的選擇。經濟獨立性的變化
如今社會,隨著女性就業(yè)率的提高和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正在被打破。
就拿70后父母來說,很多都是雙職工家庭,他們對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很有信心,幾十年下來,他們發(fā)現即便是不結婚,其實也完全能夠養(yǎng)活自己。再加上他們對于自己的孩子也是寵愛有加,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追求經濟獨立和個人事業(yè)的發(fā)展,而不是依賴傳統婚姻模式。換句話說,這個時候,任意一方的經濟實力就很重要了,畢竟不是相互依靠關系。現在很多的90后、00后男性的經濟能力不如女性,對他們而言是壓力山大。面對“你準備什么時候結婚”的街頭采訪,有個小伙直言:“我不考慮這個問題,因為我不結婚?!?/span>“父母這輩子都不會催我結婚,他們知道我是個窮B,以我現在的工資水平不吃不喝,兩輩子能湊夠,所以他們不會讓我去耽誤別個女孩子的。”但對于女性來說,如果找不到實力相當的,結婚又有什么意義呢?扶貧嗎?對男生來說亦是如此。
并且,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這種思想觀念的改變影響深遠,或許,在未來不結婚不生育會成為一種常態(tài),這無疑是一個可怕的信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